长江流域笋用细叶雷竹

2015-12-12 01:18梅再胜曹庆华梅晗璐薛昉陈惠
长江蔬菜 2015年9期
关键词:雷竹竹鞭细叶

梅再胜 曹庆华 梅晗璐 薛昉 陈惠

1 特征特性

因栽培管理条件不同,单个竹笋质量大的200~250 g,小的50 g左右;成年植株高度高的9~10 m,矮的 2~3 m;胸径粗的 4~5 cm,细的 1.5~2 cm。成年植株的节间长度一般为15~20 cm,每条小枝一般长有5~6片叶,多的长有9~10片叶,叶片狭小呈瓦状卷曲;竹鞭一般生长在深度10~30 cm的土壤中。3月初至4月底出春笋,9月初至11月底出秋笋。细叶雷竹耐低温,怕积水,适宜生长于肥沃的土壤。

2 长江流域笋用细叶雷竹高产栽培要点

2.1 选择栽培地

栽培笋用细叶雷竹要选择交通便利、疏松、肥沃、湿润、地势平坦、土层深度在50 cm以上、地下水位在1 m以下、中性或微酸性的丘陵梯地、平畈旱地、平原旱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

2.2 整地施基肥

笋用细叶雷竹栽植前,栽培地一般要全垦翻耕,深25~30 cm,同时清除地内的石块、灌木、树桩、树蔸、树根、杂草等杂物,按株行距均为3 m的标准,用挖掘机与人工配合667 m2挖70~74个长和宽均为70~80 cm、深为50 cm的栽培穴。然后回填土,回填土时,每穴施入腐熟猪粪50~60 kg或腐熟菜饼2.5~3 kg作基肥,基肥要与10~40 cm深度的回填土充分拌匀;回填土和施基肥还应与母竹移栽定植结合,且肥料尽量不与母竹植株直接接触。

2.3 挖取母竹

选择竹龄 1~2年、胸径 2~4 cm、枝叶茂盛、分枝低矮、无病虫、生长健壮的细叶雷竹为母竹。挖取母竹时,要保留来鞭 20~30 cm、去鞭 30~40 cm,并注意保护鞭芽与鞭根。母竹挖起后,截去植株上部,保留部分枝条5~8盘,截口要平。

2.4 定植

细叶雷竹母竹的最佳移栽时间是每年的2月,最佳定植密度是70~74株/667 m2。定植时要掌握5个要点,一是母竹运到栽培地后及时栽植;二是定植深度在20~25 cm,使母竹蔸的深度比原来的入土深度再加深3~6 cm;三是要求来鞭与来鞭、去鞭与去鞭方向一致;四是让鞭根自然舒展,再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穴土,使竹鞭与土紧密接触,且定植要与回填土、施基肥相结合;五是定植后浇足定蔸水,再培一层松土,母竹植株周围培成中间高、四周低的馒头形,以防止土壤板结和积水烂鞭,提高母竹成活率。

2.5 查缺补栽

因为细叶雷竹一年四季均可移植,所以母竹移栽定植后的当年4~5月对栽培地全部巡查1~2次,如发现未成活的母竹及时进行补栽,但要注意,在补栽时,适当多带土,以提高补栽成活率。

2.6 全垦松土除草和追肥

细叶雷竹定植当年的9~10月对整个栽培地全垦松土除草1次,以后每年的5~6月和9~10月将整个栽培地分别全垦松土除草一次,5~6月的全垦松土深度为 15~20 cm,9~10 月的为 10~15 cm。全垦松土除草时清除栽培地内的灌木、树蔸、树根、杂草、石头等杂物。全垦松土时需注意有竹鞭的部位要小心浅耕,避免损伤竹鞭及竹鞭上的鞭芽和鞭根。从细叶雷竹移栽定植后的第3年开始,每年每次全垦松土前,每次每667 m2均匀撒施腐熟猪粪2 000 kg或腐熟菜饼100 kg作追肥,再结合全垦松土将肥料混入土内。

如果栽培地的肥力和排灌条件较好,可在笋用细叶雷竹植株封行前,合理间种黄豆、花生、油菜、蚕豆、绿豆、豌豆等不与细叶雷竹争肥、争光、争水的农作物,实行以耕种代管理,增加栽培地收入。

2.7 留笋成竹

细叶雷竹定植后的当年春季,每株母竹留养1个无病虫、生长健壮的竹笋培育成新竹,第2年春季,每株母竹留养2个无病虫、生长健壮的竹笋培育成新竹,其他竹笋在刚出土时尽早疏去,以免消耗养分。

细叶雷竹定植后的第3年及以后每年春季,每667 m2留养230~250个无病虫、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竹笋,以确保第4年及第5年以后每年砍伐老竹后,每667 m2成竹植株总数稳定在600~700株,并确保第5年及以后每年每667 m2完成210~230株新竹替换老竹的目标任务;第3年以后除春季留养竹笋外,其他全部作商品竹笋挖取上市。

2.8 新竹截梢

从细叶雷竹定植后的第3年开始,每年留养的新竹应在当年的9月截去植株上部1/5~1/4的长度,确保植株中下部留枝数量不少于15盘,以促进新竹木质化,降低冬季受风雪为害的程度,抑制植株顶端优势,促进地下部发鞭、发笋。

2.9 防兽害

每年竹笋出土生长时期和春季留养竹笋长成成年雷竹之前,栽培地严禁放牧,谨防牲畜践踏破坏,而且要特别注意严防野猪进入竹林为害。

2.10 排灌和除雪

长江流域6~9月高温干旱天气多,应在高温干旱季节根据土壤干旱情况灌透水1~3次,在寒冬到来之前的12月再灌水1次,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并促进笋芽分化和竹笋生长。如遇强降雨及时排涝,防止渍水。冬季如降大雪,及时摇动植株,并配合用长竹竿清除林冠上的积雪,以免植株受损。

2.11 砍伐老竹

1~3年竹龄的细叶雷竹发笋、发鞭能力最强,所以栽培地1~3年竹龄的细叶雷竹应占总株数的90%~95%;4年竹龄的细叶雷竹只能用来填补栽培地的空缺,占总株数的5%~10%;5年及以上竹龄的老竹概不保留,全部砍去。砍伐老竹的季节以6月最好,可结合全垦松土除草连竹蔸一起挖去。

2.12 采收

长江流域细叶雷竹每年发笋2次,绝大部分竹笋在3月初至4月底产出,少部分在9月初至11月底产出;移栽定植的当年和第2年除留养竹笋之外,其他竹笋尽早疏除,第3年以后的每年春季除留养竹笋之外的其他竹笋全部挖取上市,秋季的竹笋则全部挖取上市。一般情况下,当竹笋长35~40 cm、单笋质量180~220 g时即可采收。

2.13 促使竹笋提早上市

为使春竹笋提早上市30~45天,细叶雷竹定植第5年后的每年12月上中旬,可每667 m2先用尿素25 kg溶于水中,结冻前灌溉,将林地全部浇泼湿润,再用杂草、稻草、谷壳、木屑等保温材料覆盖地面25~35 cm厚,使冬季土壤上层温度达到10℃以上,经过保温增温栽培30~40天后就会陆续长出竹笋。

2.14 虫害防治

为害细叶雷竹的害虫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竹蝗。可选用敌敌畏、敌百虫、乐斯本(毒死蜱)、吡虫啉、抗蚜威、敌杀死(溴氰菊酯)等农药交替喷雾防治蚜虫;锐劲特(氟虫腈)、敌杀死、杀灭菊酯(氰戊菊酯)等农药交替喷雾防治介壳虫;敌敌畏、敌杀死、锐劲特、氯氰菊酯、快杀灵(氰戊·辛硫磷)、卡死克(氟虫脲)、辛硫磷等农药交替喷雾防治竹蝗。

2.15 病害防治

细叶雷竹的病害主要是煤污病和竹秆锈病。煤污病一般由蚜虫和介壳虫引起,要防治此病,关键是及时尽早防治蚜虫和介壳虫;如已发现煤污病枝条,应及时将病枝剪下,放在竹林外集中晒干烧毁。防治竹秆锈病,一是要在1~3月用刀刮除竹秆上的锈病冬孢子堆及周围竹青,集中烧毁;二是在5~6月选用粉锈宁(三唑酮)、速保利(烯唑醇)、敌力脱(丙唑灵)等农药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雷竹竹鞭细叶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5 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紫芸英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德兴市引种雷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细叶亚菊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其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的杀虫活性研究
咏柳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笋 趣
三丰雷竹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