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比较研究

2015-12-12 01:32魏佳凝周琳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囚徒博弈论困境

□魏佳凝 周琳(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比较研究

□魏佳凝 周琳(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本文以博弈论为理论依据,设立“囚徒困境”的情景,考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面对此情景的选择情况,以此反映出沈阳体育学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教育的实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增加,更多的同学选择合作使集体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背叛使个人利益最大化。

体育专业大学生博弈论囚徒困境集体合作意识

1、前言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博弈论三要素:

(1)局中人Players,假定都是理性的;

(2)策略集Strategies,局中人可能采取的策略;

(3)支付函数Payoffs,对于任意一个策略,带给局中人的损益,可以是损益函数,也可以是效益函数。

经典案例: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该情况可用如下表:

表1 囚徒博弈情况表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囚徒的理性选择会出现以下两种可能情形,以A为例。第一种可能的情形是:B背叛,这时A背叛要人狱8年;A不背叛则更糟,要人狱10年。两相比较,则A应采取背叛策略对付B的背叛策略。第二种可能的情形是:B合作,这时A也合作,则A人狱1年;若A背叛,则可以获自由。两相比较,A应以背叛策略对付B的合作策略。因此,无论B的策略如何,A采取背叛策略都是最优的,B经过同样的推理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这样两个囚徒经精心推理后均采取了背叛的策略,结果两个人都被判刑8年,这里显然存在着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因为若两个人都合作,两人都只判1年徒刑,显然比两人都背叛而被判刑8年更好,但这种结果是很难出现的,原因是它不满足个人理性的要求。“囚徒困境”向我们揭示了由于双方均选择对自己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策略而导致的对双方都不利的结局。

朱华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囚徒困境”及其克服》(2005)中提出大学生“囚徒困境”的克服方法,即利用强化的力量,塑造良好的大学生群体文化,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协调和合作精神的形成与培养。这4点总结起来就是对大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处于“囚徒困境”中的人,其决策选择的标准是是否对自己有利。以这种观念进行决策并陷入多人“囚徒困境”的大学生群体,其文化的氛围就肯定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占上风,缺少沟通和相互猜忌、排斥的。因此,要从个体决策选择的主观条件入手走出大学生群体的“囚徒困境”,其途径之一就是要通过改善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氛围来改变大学生群体成员的决策选择标准,营造一种集体主义、讲究责任与奉献、宽容真诚、善意信任的大学生群体文化,以这样的文化去调整大学生群体成员的利益天平,加强成员个人选择的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和利他性,从而改变大学生群体成员对各种决策价值的平衡与估价,提高“公用”部分在成员心目中的地位和份量,使成员的个人理性选择更趋合理性。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加强班风、学风建设,营造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渗透使大学生群体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群体成员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使其对所选目标的份量做出合理最有价值的决策,从而摆脱出多人的“囚徒困境”。

本研究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以“镜画”实验和“囚徒困境”为实验过程,了解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面对囚徒困境的博弈情况,以此反映出沈阳体育学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2、方法

2.1、被试

沈阳体育学院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40人,全部为男生,其中研究生7人,大三学生13人,大二学生8人,大一学生12人。随即分成20组,每组2人(互不相识)。

所有被试身心健康,都未接触过本实验的测试材料,做完实验后根据每组被试博弈情况给予报酬,所有被试报酬均在0-20元之间。

2.2、实验设计

实验为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年级,因变量为“囚徒困境”中博弈的结果。

2.3、程序

为了让被试表达真实的想法,开始并不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首先让所有的被试进行“镜画”实验,先向被试阅读指导语:“组内一人先作主试一人先作被试,主试需要询问被试是否准备好,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按下触发键,计时计数器开始计时,被试用优势手抓住探笔目视镜子沿着规定的路线移动探笔,触碰到路线外或边缘报警器会报警,直到被试走完2圈并且无报警或学习10分钟之后方可停止,此时主试被试互换并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2位被试分别到2个不同的房间填选一个问卷(参见附件1),并告知其组内成员错误率很接近,他的判断关乎自身的利益。在其组内成员填选完毕之后给予报酬。

3、结果

大一学年12人中有4人选择合作,大二学年8人中有6人选择合作,大三学年13人中有11人选择合作,研究生7人中有7人选择合作。

表2 体育专业不同年级的合作情况

自由度:df=3。

查x2值表,当df=3时,算得的x2值在二者之间,所以,0.01<p<0.05或<x2<。

故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合作率有显著差异。

图1 体育专业与不同年级的合作率

4、讨论

4.1、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通过卡方检验,体育专业合作率逐渐上升,随着年级与年龄的增长,体育专业大学生重视个人利益的情况逐渐减少,集体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充分体现了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教师重视利用强化的力量,塑造良好的大学生群体文化,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协调和合作精神的形成与培养这四个方面的教育,接受集体合作意识教育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会在原有良好团队意识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有利于体育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达到共赢。

4.2、影响实验结果因素的解释

(1)选择“镜画”实验的原因。

由于“镜画”本身难度比较高,10分钟之内很难达到目标,因此保证了组内2名被试错误率非常接近,使此实验本身干扰被试决策的程度大大降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动作协调的能力普遍比普通大学生好,学习难度较高的“镜画实验”效果会比普通大学生强,也利于本实验的实施。

(2)经济利益的影响。

参加本实验的被试得到的报酬是0-20元之间,对于体育生诱惑力有限,因此体育生可能不会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但是诱惑力还是存在的,对实验结果的信效度影响不大。

5、结论

本研究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以“镜画”实验和“囚徒困境”为实验过程,了解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面对囚徒困境的博弈情况,以此反映出沈阳体育学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以下结论:

(1)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选择合作使集体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背叛使个人利益最大化。

(2)随着年级即接受集体合作意识教育时间的增长,合作的比例逐渐增加,背叛的比例逐渐降低,表明沈阳体育学院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教育取得了实效性。

[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吕昭河,陈瑛.“公用地灾难”与人口资源环境行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钟经国.“博弈论”之经典案例——囚徒困境[J].企业导报.2001,(9).

[4]刘健.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及其实证分析[EB/OL]. 2005,05.

[5]朱华.大学生群体中的“囚徒困境”及其克服,2005,06.

猜你喜欢
囚徒博弈论困境
困境
机智的囚徒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囚徒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论男性出轨者的囚徒困境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