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三兄弟

2015-12-13 05:59家百报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背篓兄弟儿子

文/家百报

“背篓”三兄弟

文/家百报

“对母亲好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必不可少。你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对母亲都不好,你们还敢请我看病吗?”

向明军,湖北宜昌夷陵区邓村乡黄金河村卫生室村医,向家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大哥远在外地,二哥已经离开人世,自己是目前在母亲身边最大的一个,下面还有两个双胞胎弟弟向明迁、向明进。向家在当地是知名的中医世家,已故的父亲向文熬是从乡卫生院退休的老中医,叔父向文耀也是卫生院退休的老医生,向明军是几兄弟中唯一继承了祖业的人。

向明军的母亲黄先秀出生于1927年,如今已是88岁高龄,老伴儿10多年前就已去世。随着年龄渐增,老人的身体日渐羸弱。2000年,一次突然发作的高血压使得老人行动艰难,吃饭掉碗,穿衣困难,言语混乱……这一切考验着儿子和媳妇们的仁心、孝心和耐心。怎样照顾老人才是最好的方法呢?在农村,由一个儿子和媳妇照顾老人,另外的拿抚养费是常见的做法。但儿子和媳妇们都觉得,母亲最需要的就是服侍和关爱,钱解决不了母亲的问题。另外,老人待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必然影响她的身心健康,要是大家轮流照顾,她可以时常换个环境放松心情,儿女们也方便和她联络感情。三个儿子和媳妇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商定了这样的方案:一是只要母亲在世一天,就要尽心尽力照顾一天;二是所有的儿子和媳妇都要轮流照顾,轮流接母亲到自己家,以一个月为周期轮换。

在照顾母亲的10多年里,向家三兄弟没怎么出过远门,种茶叶、种天麻、在附近做小生意,成了他们创收的方式。小儿子向明进曾经讲过这样一段经历。有一次有朋友约他出去打工,工资很高。考虑到儿子还在上大学,急需用钱,他就跟着朋友出去了。上班不到一个月,家里来了电话,说母亲情况紧急,他没顾得上给老板打招呼就回了家。母亲并无大碍,但他返回打工的地方后,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3000多元的工资一分都没拿到。向明进心里有点遗憾,但没有埋怨任何人。

在向明迁家,每到冬天就会摆着两个火垅,一个放在厨房后面,这是茶乡一般农家都会有的布置;而另一个放在堂屋,向明迁解释,这样没有潮气,对母亲的腿疼有缓解作用。邓村的冬天比宜昌城区气温要低,为了让母亲温暖地度过,三兄弟要格外地多弄些柴火存在家里。儿媳们每天起床后,都是先给火垅里添一把柴火,给母亲穿好衣服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天冷,老人的手脚也更加不灵便,穿衣、洗澡都不能自理。“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当是自己的孩子,其实比孩子难伺候,只要她稍微舒服点就好。”向明军也记不清楚自己和爱人多少次帮母亲洗大小便失禁后的裤子,“看到就吐,吐了再拿去洗,洗的时候还要吐,吐得我眼冒金星。”向明军说这段话的时候,自己又掉下了眼泪。四儿媳谢德芬说:“看着她下半身一片湿冷,腿上大片大片都是,我们怎么忍心让她遭这样的罪?再脏我们也得忍受啊!”

邻居们介绍,黄先秀老人虽然身体状况并不太好,平时不常出门,但她特别喜欢阳光,除了夏天以外,只要是晴天,都喜欢去晒晒太阳。她的儿子们虽然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却都尽量满足母亲这小小的喜好。

在黄金河村,背篓基本已被摩托车替代,但向家三兄弟仍用背篓背着母亲晒太阳和走亲访友。春节期间,是黄先秀老人坐背篓最频繁的时候。“几个儿子都蛮孝顺。一过年,他们都争着接我去过年,抢着接我去吃饭,我去哪一家,哪个儿子就拿背篓来背我。”说这话时,黄先秀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三个儿子住得不远,走路也就十几分钟的事,但背着母亲就要走一个多小时。起初,他们尝试过用摩托车载母亲出去走亲戚,觉得不放心,又尝试着抱,可黄金河村山路崎岖,山路上歇脚非常困难,最后才决定用背篓背。“虽然家里都有摩托车,但母亲年龄大了,经不起颠簸,还是背篓稳妥些。”向明进解释。

2014年大年初一,天气晴好,气温很高,三兄弟按照节前的商量,在老四向明迁家里过年。向明军习惯性地用背篓背起母亲,踏上了去老四家的路。从邻居家的稻场经过的时候,有村民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而这一幕,距离向明军三兄弟轮流照顾母亲已经15年,距离第一次用背篓背母亲也已经6年。

作为医生,不管母亲在哪个儿子家,向明军每周必做的事情就是帮母亲检查,包括心跳和血压,从不会忘记,也没有一次落下。他说:“只要我一去,搬个凳子往妈面前一放,她就知道是我要给她做检查了,她自己就开始挽袖子,很配合。”每次检查完,要是没问题,向明军就会微微一笑,表示不错;而当血压不正常或有其他异常时,向明军就会告诉妻子或弟媳怎么调节饮食,或马上回到卫生室给她送药过来。周围人笑称黄先秀有专职健康顾问,还有伙食团,待遇很高。

小时候,向家兄弟的父亲在外行医,很少回来。母亲每天放工的时候,背后背一个,面前还抱一个,路上走几个。母亲将从野外采来的蒿子、芭蕉梗、鱼腥草和在玉米面里,供一家人充饥。父亲回来给他们捎点糖、粉、面条之类的,大家就像过节一样。三兄弟觉得,父母当时照顾一大家子都挺过来了,现在一大家子服侍一个老人,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孝道是知恩图报应有的本分,是一切善行的起点。

如今,向明军家里珍藏着祖辈留下来的上百部中医学著作的手抄本,《药性》《伤寒经》等向明军学过不少,讲起来如数家珍。他还清晰地记得,不管是在诊断间隙与众人的聊天,还是日常对子女的言教,祖父、父亲讲得最多的话就是:“讲道理,做善事。”说到这里,向明军又拿中医打比方:“中医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辩证地看问题,合理处理问题,所以效果最根本、最持久。这就叫讲道理,讲的是人在自然中遵守天地人伦的大道理。正因为讲大道理,就更要求从医者具备非常仁慈的善心。医生心里有一点小小的杂念,就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做事情要恰到好处,要符合人伦天理,人才会健康,家庭才会幸福。”很多人在看病时会问向明军:“你们为什么对母亲那么好?”向明军都会回答:“对母亲好就像我们的五脏六腑,必不可少。你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对母亲都不好,你们还敢请我看病吗?”

一个竹筐,两根肩带,组成一副背篓,凝聚仁孝精华。一箱墨迹,民族瑰宝,浓缩六字家训,吸收传统精髓。向家的孝道,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感人泪下,却可以打动每一颗尚善之心,可以影响每一户寻常百姓家庭。

(司徒烟摘自《家庭百科报》2015年2月13日)

猜你喜欢
背篓兄弟儿子
黄牛背篓
打儿子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