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排沙河人工湿地公园建设构想

2015-12-13 16:06罗晓琴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梯田水体公园

罗晓琴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650216)

1 关于城市与湿地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开始关注湿地理论及其在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很多专家学者论述了城市与湿地的关系,指出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论述了城市湿地与生态城市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俞孔坚等将城市湿地列为城市生态基础建设的十大战略之一[1],这表明现代城市建设己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向生态型、可持续性城市发展。

全球人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大主题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居住环境以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人居环境优美和谐[2]。近年来,城市湿地水环境整治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成都市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获得2000年“世界人居奖”等三项国际大奖;苏州市在城市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河网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古城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以建设“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现代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也使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 元阳排沙河与湿地公园

元阳县排沙河位于元阳县城中心区,自西北到东南紧贴元阳县城而过,于县城东部汇入红河。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排沙河河道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经常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河道泥沙淤积严重。目前河道被侵占严重,河道内开荒种植情况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河道防洪能力。根据对元阳排沙河县城段相关资料的研究与实地调研,提出将河道生态治理与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相结合,在排沙河与红河的交汇处拟建人工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4.96hm2。湿地公园建设的提出,基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创建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的人造城市湿地系统,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可加强生态系统功能,还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缓解城市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 湿地公园设计构想

3.1 景观分区与景点设置

通过对现场地形,当地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等基础资料的解读,将该湿地公园分为5个景观分区,即入口观景区、主题广场区、参观展示区、生态保护区、生态休闲区。

将要营造的8个景点为:红桥寻音、彩田怀古、蓝花贯溪、空临远眺、银滩幻影、莲畔观鱼、孤岛相约、花坡拾趣。绿化、流水、蘑菇亭、梯田4个主要元素再现了元阳独特的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景观小品设施在造型和色彩上体现民族特色,提升湿地公园的文化品味和内涵。使其具备观赏性、参与性和艺术性,层次分明、步步有景,达到在视觉效果上的特色、舒适、宜人。

主要的景观小品和元素为:蓝楹溪谷、七彩微梯田、情人滩、趣味汀步、漫花坡、蘑菇亭、观景台、睡莲湾、风情岛、曼妙红桥、农耕文化雕塑、跨河天桥、观鱼台等。重要节点设计如下。

3.1.1 蘑菇观景台

观景台为架空两级平台,方案构思源自于哈尼族、彝族等当地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中的各种场景,观景台以中心主题雕塑为核心,围合成半扇形空间,向心性的形状寓意民族团结、自由。表达勤劳、智慧、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意象,石磨雕塑是传统民俗文化生活场景的再现,蘑菇亭分布在观景台边缘,造型仿哈尼族独有的特色民居蘑菇房,下方用自然块石坐凳围合,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

3.1.2 曼妙红桥

元阳是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县,哈尼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能歌善舞、热爱生活的民族。哈尼人在婚娶、祭祀、节日,甚至上山砍柴,下田种地,或者集市贸易,都要歌舞,哈尼人说“满坡梯田是歌声唱绿的”。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歌舞,离不开音乐。因此公园的主要交通线路木栈道,采用优美流畅的曲线布局,犹如婉转的歌声,或是曼妙的舞姿,灵动自然。栏杆钢丝上布置音符,像五线谱一样,在碧波绿影间穿行,深入莲花深处。木栈道主色调采用红色,热烈鲜艳,与七彩微梯田相呼应,象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3.1.3 七彩微梯田

哈尼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善于开垦梯田,世世代代的积淀才有了著名举世闻名元阳梯田。此景观节点设计以哈尼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代表为元素,运用错落的台地作种植各色花卉湿地植物,展现别具特色的七彩梯田的缩影。同时,湿地植物与台地的形成,也是湿地净化系统的重要的一部分,暂时滞留的水体并逐级跌落,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与基质填料等协同作用过程,起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2 湿地水系统净化原理

从河道橡胶坝上游引水至溪流,利用高差砌筑毛石挡墙形成一级跌水,水在跌落过程成促进水体曝气增氧,再通过仿梯田人造地形形成的高差构筑滞留水坝,将水体暂时滞留在各级水塘进行逐级沉淀,水体经多次沉淀、曝氧、吸附、过滤、降解净化后进入景观水体。在各级水塘中,利用池内的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在池中培植一定数量的漂浮植物,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同化氮磷营养物,促进氨氮在好氧条件下转化,并通过对水体植物的采收,最终把污染物移出水体。

3.3 湿地公园植物系统

3.3.1 湿地植物选择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植物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差异很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对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选择植物时遵循本土植物优先、净化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生长周期长、适地适种的原则。主要选用的植物有:灯台树、小叶榄仁、鸡冠刺桐、蓝花楹、老人葵、蒲葵、鱼尾葵、旅人蕉、棕竹、木槿、俏黄栌、黄婵、金苞花、龙船花、龟背竹、朱蕉、大叶红草、肾蕨、蜘蛛兰、鸢尾、花叶姜、春羽、芦苇、花叶芦竹、莎草、再力花、菖蒲、伞草、水葱、梭鱼草、黄菖蒲、千屈草、睡莲等。

3.3.2 湿地植物净化机理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利用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元素的吸收作用就能够同时达到对氮、磷元素的去除。水生植物通过根部可以直接吸收水溶性重金属,还能通过根际环境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达到降低或消除重金属污染物化学毒性和生物毒性的作用[3]。

有机污染物的吸收是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完成的。水中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沉淀、过滤作用,从水中截流下来而被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和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被去除。一些植物的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如芦苇去除絮凝胶体,根系分泌物能杀死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原体,其空心茎有利于根部输氧,为微生物提供额外的氧[4]。

3.4 湿地公园动物系统

湿地是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许多鱼类和野生动物群体都要依靠湿地而生存。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员,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具动态效应的生物,为湿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水体鱼类养殖采用以混合养殖方式,以抑制水草和藻类的过度繁殖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在水体中放置适当的水生动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富余的营养物质,湿地公园运行初期,我们可以在水体中人工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蚌、鲢鱼、草鱼、螺蛳等。蚌类可以将水中悬浮的藻类及有机碎屑滤食,以提高湖水的透明度;螺蛳主要摄食固着藻类,同时分泌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悬浮物质絮凝,促使水变清;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绿藻类物质,使水体的透明度增加。在水中投放鲫鱼,可以摄食这些蚊蝇等害虫的幼虫,避免了水域对环境的危害[5]。

[1]俞孔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城市规划,2001(6):42~44.

[2]罗 瑛.浅议生态居住区水环境系统[J].甘肃科技,2004(2):88~89.

[3]余红兵.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及收割管理研究[J].草业学报,2013(1):32~34.

[4]赵兴云.城市湿地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6):59~62。.

[5]杜虎虎.浅谈人工生态湖与节约型园林建设[J].科技向导,2013(25):32~34.

猜你喜欢
梯田水体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甘肃梯田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在公园里玩
龙脊梯田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