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5-12-13 10:29
世界建筑 2015年1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建筑

简讯

栏目主持:路培

2014 WA中国建筑奖揭晓

2014年12月15日-16日,2014WA中国建筑奖评审会于北京举行。各评委会分别在独立判断的基础上,从总计321个有效申报作品中分别评选出2014WA建筑成就奖、WA设计实验奖、WA社会公平奖、WA技术进步奖、WA城市贡献奖、WA居住贡献奖的优胜奖、佳作奖及入围作品共计59项。本届WA中国建筑奖在原来单个奖项的基础上,首次扩充为6个子奖项。各奖项的获奖名单如下:

WA建筑成就奖

核心价值:建成空间环境的长远价值评委成员:关肇邺(主席),夏铸九,崔愷,朱小地,庄惟敏,单霁翔,支文军,黄居正,张利,David Assael,David Basulto,Susanne Ulrik优胜奖

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改造工程(刘伯英、黄靖、古红樱、弓箭/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佳作奖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朱育帆、姚玉君、孟凡玉/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汤桦/汤桦建筑事务所)

入围作品

皇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张锦秋、高朝君、张小茹、杜韵/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赵晓钧、Mark Butler、商宏、王敏/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PTW)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袁野、刘伯英、李久太、南旭/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同济大礼堂保护性改建(袁烽、陈剑秋、王启颖、司徒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土楼公舍(刘晓都、孟岩/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

Studio-X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李虎、黄文菁/OPEN建筑事务所)

WA设计实验奖

核心价值:设计的自主探索

评委成员:张锦秋(主席),王路,刘克成,李兴钢,Ole Bouman

优胜奖

THE PINCH:图书馆兼社区中心 (林君翰、Olivier Ottevaere/香港大学建筑学系)

佳作奖

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朱竞翔、夏珩、张东光、韩国日/深圳元远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动物园水禽馆(宋晔皓、王丽娜、孙菁芬、解丹/北京清城华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梦幻科技馆(傅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集筑建筑工作室)

入围作品

水塔展廊(王硕/本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三亚市崖城镇水南二村盛德堂遗址展庭(崔光海、李京、刘煜、揭小凤/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7m2极限住宅实验(苏云锋、陈俊、宗德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元象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楷林汇(陈龙、胡宪、贾莲娜、陆翔/北京多相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昆山有机农场系列——游客互动中心(董功/直向和筑建筑设计咨询 (北京)有限公司)

天空之城(穆威、余辉、王晨峰、王晶石/华科优建(武汉)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拉图尔自然生活)

临安太阳公社竹构系列(陈浩如/杭州西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垂直玻璃宅(张永和、Lu Bai、李相廷、蔡峰/北京张永和非常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华鑫展示中心(祝晓峰、丁鹏华、蔡勉、杨宏/上海山水秀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何崴、陈龙、齐洪海、韩晓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WA社会公平奖

核心价值: 以建筑推进社会公平

评委成员:崔愷(主席),黄居正,张雷,张利,华黎

优胜奖

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何崴、陈龙、齐洪海、韩晓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佳作奖

三亚市崖城镇水南二村盛德堂遗址展庭(崔光海、李京、刘煜、揭小凤/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丝房(穆威、万谦、王晨峰、王晶石/华科优建(武汉)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拉图尔自然生活)

入围作品

上海市唐山路0.8栋石库门住宅改造(董春方、李科璇、刘敬、王欢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7m2极限住宅实验(苏云锋、陈俊、宗德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元象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昂洞卫生院(林君翰、Joshua Bolchover/香港大学城村架构)

临安太阳公社竹构系列(陈浩如/杭州西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蓝健、罗明辉、雕骏/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WA技术进步奖

核心价值:技术的切实进步与成果

评委成员:何玉如(主席),梅洪元,孙一民,支文军,赵万民

优胜奖

凤凰中心(邵韦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佳作奖

华鑫展示中心(祝晓峰、丁鹏华、蔡勉、杨宏/上海山水秀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大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及体育馆(付本臣、初晓、魏治平、陆诗亮/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入围作品

济南蓝石溪地农园会所(王泉、蔡善毅、李勉丽、徐海龙/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湿地鸟类禁猎区移动工作站(朱竞翔、吴程辉、夏珩/深圳元远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连市体育中心网球场(陆诗亮、苑雪飞、梁斌、王东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龙江艺术展览中心(唐昕、夏广利、侯昌印、安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WA城市贡献奖

核心价值:大型公共项目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评委成员:何镜堂(主席),王建国,张颀,崔彤,郝琳

优胜奖

康巴艺术中心(崔愷、关飞、曾瑞、高凡/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佳作奖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章明、张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绩溪博物馆(李兴钢、张音玄、张哲、邢迪/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龙美术馆西岸馆(柳亦春、陈屹峰、王龙海/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入围作品

柳州奇石馆(张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庆云阳市民活动中心(汤桦/汤桦建筑事务所)

天台第二小学(阮昊、詹远/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李虎、黄文菁/ OPEN建筑事务所)

苏州火车站站房(崔愷、王群、李维娜/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波鄞州区综合活动中心(陈浩如、Peter Tagiuri/杭州西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TIT艺术家工作室区(钟冠球、宋刚/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T80钟山生命科学国际社区改造设计(张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土木方建筑工作室)

金陵美术馆(刘克成、肖莉、吴超、同庆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WA居住贡献奖

核心价值:居住品质和居住环境的提升评委成员:庄惟敏(主席),李振宇,周恺,周榕,齐欣

优胜奖

退台方院(李虎、黄文菁/OPEN建筑事务所)

佳作奖

深圳金地梅陇镇四期(陈凌、Knud Rossen、吴钢、张瑛/维思平建筑设计)半宅(张东光、刘文娟)

入围作品

金都西花庭(宋照青、赵晶鑫、陈炎、刘晓理/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华侨城壹零捌坊(牟中辉、陈玲、任吉伟,深圳市华汇设计有限公司)砖宅农舍(王灏、马学馨、徐丹/佚人营造/上海由自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人才公寓(崔哲、董屹、平刚、张道亮/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7m2极限住宅实验(苏云锋、陈俊、宗德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元象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申报2014WA中国建筑奖的321项建成作品展现了近年在中国建筑实践中存在的多方面探索,为研究中国当代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世界建筑》将于2015年3月出版2014WA中国建筑奖(WAACA 2014)专辑,并于2015年春夏之交举办大型颁奖典礼暨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摩西·萨夫迪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

近日,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公布了2015年度AIA金奖获得者为以色列籍建筑师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图1)。其代表作有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2011)、为加拿大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所建的实验性模块化住宅Habitat 67(1967)。摩西·萨夫迪的工作室位于美国波士顿,目前备受瞩目的项目有新加坡樟宜机场巨型温室和在建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摩天大楼。此前,摩西·萨夫迪曾获得过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和理查德·诺伊特拉职业卓越奖等奖项。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是该协会给予建筑师的最高荣誉,每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对建筑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影响的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本刊曾于201108期出版《准则,秩序与复杂性:摩西·萨夫迪》专辑。

2014 AR新锐建筑奖揭晓

日前,由英国杂志《建筑评论》(Architectural Review)组织评选的2014AR新锐建筑奖(AR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 2014)获奖名单揭晓。由凯瑟琳·斯莱塞(Catherine Slessor)、希尔德·丹姆(Hilde Daem)、李晓东、威尔·艾尔索普(Will Alsop)、斯蒂芬·霍尔5位评委组成的评审团最终将冠军授予了东京边界窗(Boundary Window)的设计者日本建筑师増田信吾+大坪克亘(Shingo Masuda+Katsuhisa Otsubo);中国的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凭借上海西岸龙美术馆(图3)、墨西哥CC建筑师事务所(CC Arquitectos/Manuel Cervantes Cespedes)凭借墨西哥巴耶德布拉沃赛马中心获得二等奖。此前,曾获得过该奖的建筑师有藤本壮介、托马斯·赫斯维克以及中国的李晓东和如恩设计等。

德意志邮政大厦获CTBUH十年奖

日前,德意志邮政大厦(图5)获得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区理事会(CTBUH)颁发的十年成就奖。德意志邮政大厦由墨菲/扬建筑师事务所(Murphy/Jahn,现已更名为JAHN)设计于2002年,它不仅创建了一个更高效、更愉悦的办公环境,同时自竣工后的10年以来一直以其高识别性、高价值、高性能,成为早期可持续塔式建筑设计的试金石和当代高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德意志邮政大厦由两个椭圆形体块围绕中庭空间布局,窗体的设计能尽量减少风的负面影响,并控制视线方向。建筑具有可操作的双层幕墙,便于通风,减少大型建筑中常见的机械通风设备的需要。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得建筑耗能年均降低79%。

MoMA开幕“不均衡增长:扩张中巨型城市的城市化策略”

展览“不均衡增长:扩张中巨型城市的城市化策略”(Uneven Growth: Tactical Urbanisms for Expanding Megacities)于2014年11月22日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揭开帷幕。展览汇集了全球多方的跨学科学者和实践者,对香港、伊斯坦布尔、尼日利亚首度拉各斯、孟买、纽约和里约热内卢6个巨型城市展开研究,试图探寻新的建筑可能性以解决不断扩张中的巨型城市所面临的不均衡发展问题。展览由MoMA建筑与设计部策展人、葡萄牙建筑师、评论人佩德罗·加达霍(Pedro Gadanho)策展,2015年5月10日闭展(图7)。

2014 RIBA主席奖章学生奖公布

2014年12月3日,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公布了2014年度主席奖章学生奖(RIBA President's Medals Student Awards)银奖、铜奖以及论文奖获奖名单,并于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伦敦总部举行了颁奖仪式。来自巴特莱特建筑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的尼克·埃利亚斯(Nick Elias) 和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的西蒙·迪安(Simon Dean)分别凭借项目“Poohtown”(图2)和“Flow, 1944”获得银奖和铜奖。悉尼大学的贾斯伯·路德维希(Jasper Ludewig)则凭借“人工填地:悉尼公园的空间变迁史”一文获得论文奖。作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历史最悠久的奖项,主席奖章学生奖始创于1836年。2014年学会史无前例地收到61个国家的317所建筑院校的学生作品参加该奖项的评选。

尤哈尼·帕拉斯马与迪耶贝多·克雷获2014谢林建筑奖

日前,德国权威建筑奖项谢林建筑奖(Schelling Architecture Awards)揭晓了2014年度谢林理论奖和建筑奖的获奖者(图4)。芬兰建筑理论家、作家、教授、建筑师、普利策克奖评委尤哈尼·帕拉斯马(Juhani Pallasmaa)以其毕生对建筑文化的贡献和对现象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获得理论奖;建筑奖则授予了非洲布基纳法索建筑师迭贝多·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以表彰他在运用地方材料和特殊设计手法上的才干,以及试图弥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努力。2014年谢林奖的主题“本土巧思”是受2012年谢林理论奖得主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的启发而定。谢林奖创立于1994年,每两年评选一次,卒姆托、妹岛和世、王澍等此前均获得过此项殊荣。

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获得首届芬兰建筑奖

日前,首届芬兰建筑奖授予了拉赫戴尔玛 & 马赫兰姆基(Lahdelma & Mahlamäki)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图6)。这一奖项旨在增强公众对高品质芬兰建筑的关注度,并突显建筑之于人类福祉的重要性。该奖项的初审评委由5位建筑界知名人士组成,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最终的获奖作品则由经济学家希斯坦·柯尔克曼(Sixten Korkman)教授一人在入围名单中选出,而这一外行人的选择代表着不带偏见的普罗大众对建筑的评价。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的设计方案选自2005年的国际设计竞赛,在包括里伯斯金、隈研吾、彼得·埃森曼、戴卫·奇普菲尔德等众多竞争者中,来自赫尔辛基的拉赫戴尔玛 & 马赫兰姆基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成功中标。博物馆位于华沙老城区1km外的传统犹太人聚集区,建筑面积1.83万m2,2013年落成并投入使用。

马列维奇文献展在京开幕

日前,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主办的马列维奇文献展(Malevich Documenta)于北京ADA画廊开幕。本展是关于20世纪初俄国先锋派艺术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1879-1935)生平及创作的学术展览,由方振宁策划,是中国关于马列维奇的首次研究展。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和至上主义创始人,马列维奇对20世纪全球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展览分为马列维奇的生平与创作年表、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宣言、视频影像和装置艺术4个部分。开幕当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自由艺术与人文科学系教授、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塔季亚娜·尤里耶娃(Tatiana Yurieva)做了题为“马列维奇的艺术和周边”的讲座。本次展览至2015年1月10日结束(图8)。

美、加、墨三国互认建筑师资格证书

日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通过三国协议,允许建筑师在北美地区跨境工作。据美国国家建筑注册委员会(NCARB)、加拿大建筑许可机构(CALA)和墨西哥建筑师联合会(FCARM)报道,这3个国家的建筑监管部门代表已同意互认建筑师资格证书。“该协议代表了经过10多年的谈判,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精神主旨下,使专业证书跨境承认从概念变为现实。”NCARB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3个国家满足协议要求的合格建筑师将被授予证书,从而可以在雇主国获得建筑从业资格”。

中国老年宜居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2014年12月19日,中国老年宜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蓝皮书编著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图10)。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协办。成立仪式和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和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分别致辞。中国老年宜居研究中心由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于2013年11月共同发起成立并筹建。《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作为中国老年宜居研究中心成立后的第一项重大研究成果,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筹划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

哥本哈根—清华“宜居城市”研讨会召开

日前,哥本哈根—清华“宜居城市”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图12)。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市长一行携SHL(Schmidt/ Hammer/Lassen)、Ramboøll等丹麦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人与清华师生就丹、中两国在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哥本哈根市长弗兰克·詹森(Frank Jensen)先生以“宜居城市——哥本哈根的经验”为题,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了哥本哈根宜居城市的发展经验,以及他本人对宜居城市的理解。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世界建筑》主编张利以“柔性的可持续性”为题发表演讲。

2015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及大奖”活动即将举行

由香港建筑师学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创意香港”办公室赞助的2015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及大奖”活动将于2015年3月28日在香港举行。 “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将以“两岸四地建筑-现在-将来”为主题,邀请来自内地、台湾、香港、澳门的多位知名建筑师和建筑业界人士参与演讲。评奖活动由香港建筑师学会与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市注册建筑师协会、台北市建筑师公会及澳门建筑师协会合作举行,分为专业组和学生组两个组别评选,旨在鼓励和表扬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同时展现各地建筑系学生的创意及对建筑高水平的追求。颁奖典礼将在论坛之后举行。

国际媒体建筑双年展及高峰论坛在丹麦举办

2014年11月20日-22日,2014国际媒体建筑双年展MAB(The Media Architecture Biennale)在丹麦奥胡斯市举办。作为国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媒体建筑展览,双年展由学术会议、系列研讨会、展览和颁奖典礼组成,由丹麦奥胡斯大学(University of Aarhus)与国际媒体建筑协会(Media Architecture Institute)共同主办,并得到了哥本哈根和奥胡斯市政府等多家学术机构、设计机构与企业的支持。本届媒体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世界城市”(World Cities),共展出了80件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建筑案例以及35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相关作品。作为此次活动唯一的亚洲特邀嘉宾,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教授受邀出席了此次双年展的学术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媒体建筑的发展线索”的主题演讲(图9)。

《城市,你好!》新书首发座谈会召开

2014年12月20日,《城市,你好!》新书首发座谈会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举办。《城市,你好!》一书为中广电设计院蒋培铭工作室设计总监蒋培铭所著,书中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城市诸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张兴野首先在座谈会上致辞,之后作者蒋培明发言讲述了成书过程和思考。随后,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费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周宇舫等多位嘉宾在座谈会上就由该书引发的城市和建筑问题进行了探讨(图11)。

隈研吾与新谷真人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联合讲演

2014年12月17日,日本著名建筑结构大师、早稻田大学理工学术院特聘教授新谷真人与日本著名建筑师、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科教授隈研吾受邀专程到访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举办了题为“新的建筑空间和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建筑细节”的联合讲演(图13)。讲演结束后,两位教授接受了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孙大力院长颁发的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客座教授”聘书。同期,在该校视觉艺术馆举办了新谷真人教授在中国的首次个人作品展。此次活动由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策划并主办。中国稻门建筑会等机构协办。□

2016年维纳博艮砖筑奖全球作品征集正式启动

维纳博艮砖筑奖(Brick Award,图14)由全球陶土制造业领先的维纳博艮(Wienerberger)集团发起设立。自200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优秀的砖砌建筑以及建筑师,被誉为“世界砖砌建筑的最高荣誉”。维纳博艮集团现诚挚邀请国内外杰出建筑师参与2016年维纳博艮砖筑奖的评选,并期待收到优秀的砖建筑作品。建筑师可通过维纳博艮砖筑奖官方网站(www.brickaward. com)提交项目作品,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31日。所提交的作品主体部分必须包含陶土类建筑材料,且竣工日期为2012年或以后,每个项目需要上传至少3张具有信息性的图片(包括项目以及建筑师)或其他支持性资料(如报纸文章或者其他奖项提名等)。是否使用维纳博艮产品将不会影响作品参与评选。(更多信息请查询www.wienerberger.cn。)

柬埔寨金边大屠杀纪念馆设计方案公布

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柬埔寨金边大屠杀纪念馆方案近日公布(图15)。纪念馆是集博物馆、研究中心、研究院、文件档案管理和图书馆于一身的综合性机构,坐落于金边南部,湄公河与洞里萨河交界处。它由5个下小上大、高3~8层的抽象树形建筑体块组成,每个体块对应一个功能,此外还有共用的媒体中心和礼堂。建筑风格上借鉴了吴哥窟的部分形式,运用重叠对称形成复杂几何外形。建筑采用被动式设计以尽可能减少对能源和水的消耗,并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此外,建筑还设有雨水回收系统和屋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作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建筑外部还有一个68000m2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中包含社区运动场、城市菜园与果园、草地与树林等景观。

JAHN与ADG合作设计墨西哥城新体育场

近日,JAHN(美国墨菲扬建筑师事务所)与墨西哥ADG 建筑事务所联合为墨西哥享誉世界的红魔鬼棒球队设计了全新的主场馆(图17)。JAHN总裁兼设计总监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Gonzalez Pulido)表示,“在设计理念上,我们以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基座隐喻前西班牙时代的墨西哥,以传统、创新、质朴、科技为一体的轻盈屋面隐喻现代的墨西哥,从而建立两者之间的二元性。成功的空间必须促进积极的社会互动、融合墨西哥传统并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新球场实现了与周边公共空间的完美融合。球场的可持续性设计力图减少能耗、废弃物、排放量以及对生态的影响,为当地建筑树立良好的典范,实现墨西哥文化和先进技术之间的平衡,将成为墨西哥城的新标志。”该体育场预计可容纳1.3万名观众,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

葡萄牙启动考古博物馆设计竞赛

近日,葡萄牙新蒙特莫尔(Montemor-o-Novo)海岸边的一个考古博物馆启动了概念设计竞赛。该竞赛是面向全球青年建筑师和建筑学生的一项国际设计竞赛,要求设计者在指定环境内设计一座面积为1310m2的考古博物馆。博物馆所在地位于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个城堡废墟上,有2000m长的城墙、4座塔楼、19座炮塔和4个出入口。新建的博物馆将包括接待厅、永久和临时展厅、礼堂、教室和咖啡厅。设计要求新建博物馆必须尊重新蒙特莫尔古堡和其周边的景观这一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场所,并向参观者提供独特的体验。设计竞赛的获胜者将于2月27日公布(图19)。

奥林匹克总部设计方案公布

近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公布了其位于瑞士洛桑日内瓦湖畔的新总部的设计方案。新总部面积为24000m2,毗邻历史悠久的维迪城堡,由丹麦建筑事务所3XN设计(图21)。其设计目的是尊重城堡的传统和园区环境,同时使园区到建筑实现尽可能软的过渡。3XN的高级合伙人扬·阿蒙德森(Jan Ammundsen)说道,“由于认识到奥运会和组织需求的象征,我们设计的新国际奥委会总部围绕着3个关键要素:移动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凭借其动感起伏的立面,建筑从各个角度都会有不同的展示…… 其内部设计使用尽可能少的结构性限制。这种开放灵活的环境将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多种工作方式。” 总部的设计还使用了包括湖中取水、光伏发电和日光优化等诸多高效节能系统。

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提前竣工

日前,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提前竣工。该建筑是盖里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个项目,主要用于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各机构的教学、研究和办公,包括两个相互呼应的椭圆形教室、一处多功能剧院、一个容纳240人的礼堂以及中央大厅。建筑的东立面参照了当地传统的沙岩立面形式,由起伏的砖块构成,西立面则是有棱角的玻璃幕墙,反映了当代的文化环境。为了使这一拥有独特造型的砖墙建筑成为可能,施工过程中一共手工铺设了32万块砖,完成5种特殊立面。建筑表面凸出的个别砖块丰富了波状起伏的墙面,外立面的窗户按照网格顺序排列(图16)。该项目共投资1.8亿澳元,以澳籍华人、商人和慈善家周泽荣博士的名字命名。

藤本壮介赢得匈牙利音乐厅设计权

日前,欧洲最大的综合博物馆项目之一——利盖特布达佩斯项目设计团队公布。该项目位于布达佩斯最大的城市公园Városliget之内,其中包括5个建筑。设计竞赛的获奖方案是通过匿名选举而来,藤本壮介事务所被选定为匈牙利音乐厅的设计方,其作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起伏的声波,建筑幕墙全部采用透明玻璃,独特的轻质穿孔“智能屋顶”仿佛悬浮在建筑上方,使内部可以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图18)。法国的Vallet de Martinis DIID建筑事务所获得了民族博物馆的设计权,匈牙利Középülettervező Zrt公司将设计布达佩斯图像博物馆和匈牙利建筑博物馆。整个项目预算约为19亿元人民币,预计2018年建成。

挪威零排放小屋落成

挪威零排放建筑研究中心与斯诺赫塔(snøhetta)建筑事务所合作完成的一座实验性零排放小屋于日前落成(图20)。小屋位于挪威拉尔维克小镇附近,这座住宅建筑内部集成的技术系统完全不会产生因燃烧化石燃料而造成的碳排放量,且其自身产生的能量高于其使用的能量。屋顶朝东南方向倾斜,屋顶上集成有太阳能光伏板;此外,该区域的地热井也是对太阳能的补充。小屋产生的总能量在为屋内供能的同时,还可供一辆电动汽车全年充电。考虑到住宅的宜居品质,设计中力求保留许多不可量化的家庭元素,包括空间布局、采光、花园和一个游泳池。由于出色的设计和技术表现,这座小屋一经落成便获得了2015年度密斯·凡·德·罗奖的提名。

纽约世贸中心1号楼重张开业

2014年11月,在被“9.11”恐怖袭击摧毁13年后,在纽约双子塔原址上建起的世贸中心1号楼重新开业,并举行了正式的开幕仪式,美国出版商康泰纳仕集团成为了首个入驻的租户。负责这一重建工程的是拥有78年历史的美国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SOM。重建后的世贸中心1号楼高541m,共104层,历时8年建成,是当今西半球最高的建筑(图22)。大楼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并在顶部设计有一个46m高的玻璃观景台,其上是高耸入云的天线,从而在形式上与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相呼应。大楼内部用于装饰的白色大理石与之前双子塔所用的大理石来自同一家采石场。这代表着未来的世贸中心不仅重塑了纽约的天际线,也再一次以全新的公民地标确立了曼哈顿卓越的商业地位。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