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运动正效应的养成

2015-12-14 10:16李静
企业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养成大学生

李静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渐渐成为热潮,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大学生作为社会事业的奠基人,运动激情也越来越高涨,但当前现实是部分高校大学生运动健康意识薄弱,运动正效应不显著。为适应未来发展,大学生要加强自身运动健康意识培养,促进运动正效应的产生。本文通过论述大学生运动健康意识的产生、发展及运动正效应,论述促进大学生运动正效应。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正效应;养成

前言:大学生运动正效应指大学生从事运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及通过运动给自己带来的一系列积极的影响的效应。大学阶段作为人生塑造的黄金阶段,除知识大学生应根充斥大脑外,还应身体力行进行适己运动,故大学生运动势在必行。

但大学生从事运动并非一劳永逸。本文从就三个层次论述大学生运动健康意识培养后如何产生运动正效应:

一、运动感知是运动意识的萌芽

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千禧一代” 对各种新奇的事物充满奇心强,珍视自我张扬,渴望通过运动张扬个性。兴趣-最好的老师与催化剂,以运动兴趣为动机参加运动,将会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兴趣的培养可能源于一次邂逅、周围人的带动、校园体育文化宣传、体育赛事观赏,源于对形体美及矫健的身姿羡慕。运动感知被调动有从事运动的冲动。

二、运动实践形成运动效应

钟南山院士曾指出0~28岁为人一生中的体质上升期。就大学生而言从事运动活动塑造健康意义重大。当前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是男生多于女生,这可能是身体表象显示男生好动女生好静。

运动实践的发展会通过这样几个过程来实现:模仿、训练、运用以及比赛等,大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初学习模仿相应的体育项目,通过对于运动技能的时间积累提高自身能力,甚至参加体育比赛展示自己运动素质,如各种类型的全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比赛。

大学生在运动实践阶段会因对运动技能的生疏及不合理运动产生运动损伤,既为大学生运动负效应。主要表现在运动损伤甚至于运动猝死。牛峥总结在常规的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为肌腱、肌肉及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组织的劳损。陈楚杰(2014)总结近三年运动猝死的项目以跑步运动为主,球类运动为次。

在具有了一定运动能力掌握了一系列理性运动行为后就表现出大学生运动正效应。大学生会感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娱乐享受、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社会能力的改善。体育锻炼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使学生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容浩等研究显示运动成绩越好,获得工作层次就越高,应聘的面试成绩和获得的薪酬也越高。每周体育锻炼参与时间越长,面试成绩就越好,获得工作的层次和薪酬水平也越高。可见从事运动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运动正效应

(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大学生各项身体参数已近似成人, 身高、体重和各器官的增长发育已相对稳定, 骨骼骨化, 骨骼坚硬, 能承受很大的重个、强度、耐力的练习.无论是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还是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都趋于完养、心脏发育成熟, 收缩能力张, 心率慢. 每搏输出址大、由于呼吸肌增强, 频率减慢, 深度加大, 肺活量增大,最大吸氧大, 运动时承担氧债的能力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能力已达成人水平。故大学生除考虑患有不合适运动的疾病外,具有很高的潜在运动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通过运动实践激发。

(二)运动循序渐进建立自己的运动档案。大学生从事运动要从自己的兴趣、技能、特长、终身锻炼等着手。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确定运动目标。通过完成运动目标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自己的坚定的意志品质完成运动目标。如发展有氧耐力素质多采用长跑,长距离游泳等方法。体验运动困难及挑战运动困难从而完成运动体验及运动的心理体验。

若运动能力较差,可从事一些简单的健身项目,如中国传统养生体育,跑步训练体能,具有了一定体能后循序渐进从事运动项目。运动健身的基本知识了解与掌握是处理运动与健康关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应该学习自己所从事运动的原理,确立自己运动的计划与运动处方、通过学习掌握运动的医务监督,熟悉自己运动的环境,通过建立个人档案确立自己的运动习惯、自己产生运动疲劳与疾病疾病记录。

参考文献:

[1] 牛峥.大学生体育课运动损伤研究[J]. 现代交际,2015(03)404.

[2] 欧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特征[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2)21-4.

猜你喜欢
养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