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决策采购”的实施途径研究

2015-12-15 23:37伍平
现代情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读者需求

伍平

〔摘 要〕目前,“读者决策采购”作为一种全新馆藏建设模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实施难点,本文从“读者决策采购”的背景及现状出发,客观分析了其实施难点,并从构建开放对接平台、拓宽畅通采购渠道、设定科学采购规则、建立时效评估机制4个方面构建了“读者决策采购”的实施途径,为国内图书馆实施“读者决策采购”提供参考。

〔关键词〕读者决策采购;馆藏建设;读者需求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7.024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7-0131-03

〔Abstract〕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as a new collection development mode has been developed,but there have been difficulties discussed from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PDA”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So in this article some measures used to implement the“PDA”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building an open docking platform,smoothing procurement channels,drawing up procurement rules,and enhancing effect assessment and so 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omestic libraries.

〔Key words〕patron-driven acquisition;collection development;readers acquisition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移动终端设备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和人类文明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为不断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职能势必要不断地革新观念和服务方式。图书馆传统的采购方式与读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采购费用的缩减和馆藏文献利用率低之间的矛盾、馆际互借成本日益增高以及电子书兴起和销售模式创新等因素阻碍了图书馆传统采购质量与效率,为提高馆藏建设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转变采购模式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一种全新的资源建设模式——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的应运而生。

读者决策采购是一种基于读者需求的全新馆藏建设模式,近年来在西方图书馆界特别是美国大学图书馆得到了迅速发展,PDA采购模式在美国250家图书馆的2/3以上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1]。自2011年初张甲和胡小菁[2]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文章以来,“读者决策采购”在我国图书馆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尽管我国图书馆界对PDA模式持满腔热情的欢迎态度,但由于种种原因,PDA模式在我国的推广还稍显后劲不足。因此,本文从“读者决策采购”的背景及现状出发,通过对目前实施的难点进行分析,给出“读者决策采购”的实施途径,以求对国内图书馆在实施“读者决策采购”提供参考。

1 “读者决策采购”背景及现状

11 “读者决策采购”背景

读者决策采购起源于馆际互借请求,是图书馆文献采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和兴起改变了图书馆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的问题,有效发挥了图书馆的有限资金资源效益。探究其来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市场观念角度看,如果将馆藏文献看作产品,读者就是图书馆的顾客。市场经营观念历经了从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到社会营销观念的演变,顾客中心已经成为社会营销的最基本理念。从市场观念的角度看,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基本理念,文献采购是履行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基础和保证,更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在符合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前提下,读者决策采购的产生和发展自然在情理之中。

(2)从馆藏利用率和采购经费角度看,一方面,随着学科分类的不断细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类交叉学科的与日俱增,图书馆每年的采购经费已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研究表明传统购书模式所购图书的零利用率是在藏书的30%~40%之间[3]。采购经费不足和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的矛盾严重阻滞了图书馆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和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电子资源的购置经费占总采购经费的比重将越来越高。据调查,至2015年,公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占经费总额预计将会提升到50%,如果图书馆经费增加,这个比例还将增大,而印刷型资源流通量将下降[4]。因此,如何分配传统文献和电子文献的采购经费比例以及充分发挥有限的采购经费效率是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读者决策采购”则给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途径。

(3)从采购效率角度看,传统的馆藏建设主要是依赖图书馆馆员,尽管读者荐购的开展将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一个台阶,但是传统读者荐购流程复杂,历时长,读者从荐购到获得文献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可能导致读者的需求已经不再存在。在网络时代,读者的需求可能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包括付费电子书库)得到满足,在多次失望后,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将越来越小。从国外的经验可知,“读者决策采购”是读者通过OPAC查到书目记录后。或点击链接直接阅读该电子书,或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统一付费购买。在“读者决策采购”中,付费系统和购买指令规则在后台运行,省却了传统读者荐购的繁琐流程,所以,无论是电子资料还是印刷型资源,读者的需求均能够及时快速得到满足,这也是“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endprint

12 “读者决策采购”现状

尽管“读者决策采购”是近年财引入到国内,但是国内图书馆界早就意识到读者参与对于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是通过填写纸质荐购单,还是通过提交电子荐购单,几乎所有的图书馆均通过各式渠道和媒介开通了荐书渠道,使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当中。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与美国高校图书馆实施的“读者决策采购”有一定的差距。首先是对于“读者决策采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从中国知网查找“读者决策采购”文献,共只能搜索到98篇,从时间段来看,对于该主题的文献研究均集中在2011年之后的时间段。从图1 CNKI学术关注度可知,尽管对于该主题的研究刚刚起步,但自2011年后,对其关注度正在呈几何倍速增长,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在图书馆目录上,由于供书商还没有推出合适的PDA电子图书销售项目,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更多是采用“海外图书采选系统”(Promotion Selection Ordering Platform,PSOP),依托“中图书苑”海外书目数据库,来构建外文选书平台。读者可以通过该平台获知相关的海外图书信息,然后根据自身需求选定图书文献或提出采购建议,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读者提出的建议进行选择,完成电子订购。相比美国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采购效率相对较低,读者需求的满足也有一定的时滞。

“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对传统采购模式的一种挑战和颠覆,无可避免地会引起争论,即便在发展迅速的美国,这种模式也同样有着质疑,无论是馆员还是读者均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在PDA实施中,读者的随意点击也会产生大量不合理需求,此外,由于我国的诚信体系不健全,不排除有不良书商有意“制造”虚假点击,导致PDA需求差异和增加图书馆经费。上述原因使得目前国内图书馆的PDA模式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难以全面推行。

2 “读者决策采购”实施难点分析

21 读者需求的甄别与满足

“读者决策采购”的重点在于读者决策,读者决策的重点在于获取读者需求。从美国高校实施PDA的情况和经验来看,在一定的规则下触发购买的模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在“短期借阅”基础上进行,当“短期借阅”达到设定次数时则触发购买;如:丹佛大学图书馆,导入该校图书馆OPAC系统的所有图书可免费浏览5分钟或10页,超过标准视为“短期租借”,按次付费,当短期租借超过3次即触发自动购买,购买后电子书转为永久馆藏[5]。二是在点击次数的基础上进行,当点击浏览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就触发购买;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当点击次数达到10次时,产生电子书的自动购买[6]。就这两种模式来说,读者很可能因为好奇心或者试看试读的心态进行点击,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误点等现象,这样获取的采购需求与读者真正的需求就有一定的出入。

一般来说,图书馆采购经费总是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尽管采用PDA模式能够提高馆藏利用率,但仍存在采购经费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困惑。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波拉克图书馆实施PDA的经验来看,由于自动购买前需支付3次短期借阅费用,使用PDA模式比直接购买的价格高约29%[7]。因此,如何设定规则来甄别读者的真正需求和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22 读者决策与馆藏建设计划的协调

传统的图书馆采购模式主要通过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对高校学科专业深入了解的学科馆员按照馆藏建设目标进行书目选择和采购,这就要求馆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传统的图书馆采购不仅要考虑图书本身的保存价值还要考虑读者的需求,这就决定了该过程具有一定的预备性[5]。而读者决策采购主要是读者根据学习科研需要、自身知识结构完善、兴趣爱好满足和文化素养提升等进行书目的选择、推荐和购买。一般读者既不具备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也不会考虑图书馆馆藏建设计划和目的。读者决策采购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读者当前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并不能保证读者的需求与图书馆馆藏发展计划的一致。如何设定规则来协调读者决策与馆藏发展计划的一致性是一大难点。

23 采购渠道的制约

从目前国内电子图书市场发展来看,基本具备了实施PDA的基础条件,但仍由些制约因素需要解决。国内大型的纸营书商和电子书商所售图书的版本较单一,且很少有书商同时销售纸质图书跟电子图书,譬如,方正Apabi、书生之家、超星等虽具有大量电子图书的版权但更多是包库销售。PDA模式的实施一方面要打造畅通的采购渠道,国内书商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发展方向,与率先计划实施PDA的图书馆进行对接,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馆藏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要双方开展合作,在图书馆馆藏建设计划的范畴内,分析现有馆藏及过去的数据,筛选书目,选出更适合的图书主题,发挥更好的效益。

3 “读者决策采购”实施途径选择

31 构建开放的对接平台

从国外的经验和国内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进程可知,“读者决策采购”是基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之上的图书采购新模式,实施“读者决策采购”,首先要构建一个能够对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的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在对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时,能够有效整合馆际互借、采访、编目、借阅、流通等模块,使其具备实施PDA流程的技术条件:一是当现有馆藏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时主动给读者进行书目推介。譬如,当读者进行文献搜索,图书馆馆藏没有该文献,系统会自动在PDA书目中进行搜索,推荐最符合读者需求信息的书目供其选择;若图书馆馆藏文献中有该文献,系统也会推荐与主题信息相关的高质量文献。二是提供开放的与书商销售平台对接的接口,通过设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具有相应条件的书商能够通过该平台为图书馆提供PDA服务,让尽可能多的大型书商参与到PDA中来,在有效提升图书馆PDA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竞争降低采购成本。endprint

32 拓宽畅通的采购渠道

采购是“读者决策采购”中的重要一环,采购渠道的畅通与否关系着PDA顺利实施。一方面,图书馆在采购中占据着主动地位,在构建开放的对接信息系统平台上,应积极主动与书商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将系统平台的接口标准和规范提供给书商,引导传统出版商和电子书商转变销售模式,让尽可能多的书商参与到“读者决策采购”服务中来;另一方面,作为采购渠道主要角色的书商也是PDA模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书商界要及时关注国外图书营销模式的变化,紧跟图书馆采购的趋势和步伐,摆脱价格战的困扰,创新商业模式,使其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图书馆应与加入到PDA体系中的书商签订相关协议或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对书商货源质量、采购方式、供货时限、信用等方面的管理,避免个别书商在采购中的不道德行为。

33 设定科学的采购规则

通过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的实施案例可知,美国高校图书馆在实施PDA模式前,均制定了较严格的采购标准[1,8]。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采购标准,不仅能够让读者自我约束,避免决策选购的随意性,提出满足自身需要的采购请求,还能让图书馆减少重复采购,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采购费用。采购规则要因馆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说来,主要考虑的是文献是否符合馆藏要求、是否为重复购买以及文献价格等[9]。设定采购规则时,一方面,要对决策采购的文献与现有馆藏文献进行对比,看是否已有该文献(该规则也可以在书目导入时进行去重筛选),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已有读者提交了采购请求。另一方面,在实施PDA初期,为避免经费超出预算范围,应加强采购审核,将书商的书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图书馆馆藏建设计划和馆藏要求,在经费预算范围内选择部分书籍进行标记,如果读者决策采购的文献在此范围内,则直接购买;其他的文献则需要经过学科馆员审批后再行购买,以便既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又加强采访馆员的专业性引导和控制作用10]。

34 建立时效的评估机制

“读者决策采购”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源建设模式,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及时对PDA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有助于图书馆及时了解和掌握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PDA的采购策略、选购标准、书商选择等,提升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4 结 语

早在2010年,“馆藏的增长取决于用户”就位于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未来大学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首位[11];2012年该协会发布的图书馆十大趋势之一则认为“用户驱动的电子图书获取(Patron-driven E-book Acquisition)即将成为常态”。随着PDA在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研究与探索,PDA模式的实施将指日可待。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变化,PDA的实施途径也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玲.“读者决策采购”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5):117.

[2]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

[3]Peter Spitzform,PongraczSennyey.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Academic Library Coll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Book,2007,4(4).

[4]The rise of e-reading[EB/OL].http:∥libraries.pewinternet.org/2012/04/04/the-rise--of-e-reading,2014-11-15.

[5]樊国萍.读者决策采购——用户需求驱动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58-59.

[6]Wiley,L.Two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 Case Studies:Local to Consortium & Print to E and Pilots to Programs[OL].http:∥www.niso.org/apps/grouppublic/download.php/5927/NISOpdawebinar9 mar2011PRINT.pdf,2014-11-12.

[7]Breitbach WLambert JE.Patron-driven e-book acquisition[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1,31(6):17-20.

[8]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9]Leslie J.Reynolds,Carmelita Pickett,etc.User—driven acquisitions:allowing patron requests to dr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an academic library[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244-254.

[10]Levine-Clark M.Developing a multiformat demand-driven acquisition model[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3-4):201-207.

[11]吴晖.基于用户驱动的高校图书馆采访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32(4):58-60.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者需求
高校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探讨
浅谈人的需求变化与新媒体发展变化
从兴奋到反思:一个科技记者的微信公众号实践
读者需求和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
浅谈英语读物类图书市场现状
把握读者需求 完善医院图书馆读者服务
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