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需求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制约因素及措施研究

2015-12-15 23:42陈淑英张艳华尹雪艳姜继红
现代情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献资源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陈淑英 张艳华 尹雪艳 姜继红

〔摘 要〕本文在阐述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及其对发展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认知需求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图书馆系统日志数据分析等方式,调查高校图书馆服务群体在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和阅读状况,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制约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指出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认知需求;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7.026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7-0139-05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promotion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civilizationits,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reading situation of service groups in university library through questionnaires,interviewed and library system log data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demand.After researching 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factors,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improvements i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cognitive demand;reading promotion;university library;literature resources

阅读推广是提高全民族知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实力的引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并着力实施[1]。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职责,正像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都是本国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力一样,我国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以其资源优势以及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

随着阅读推广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工作理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被动走向主动,以人为本,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目前,以行为科学和认知科学作为理论依托,在阅读推广中研究读者的认知需求是一个重要内容。认知需求是人类需要和动机之一,泛指个体对事物的追求、认知、了解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当个体在面对认知任务时,是否愿意主动思考,以及是否喜欢思考,即个体参与和享受思考的倾向以及在认知任务中付出努力的程度[2]。有需求才能有行动,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广大读者正是具有自己的阅读需求,才积极阅读,因此,研究认知需求可以帮助了解行为被激发的过程,提高对行为的理解和预测。也就是通过了解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掌握读者对那些资源感兴趣,阅读点在哪,深入了解读者的心理和读者的收获,以便开展适应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另外,认知需求作为一种认知动机,反映的是个体的认知差异,通过研究,以利于更好地理解阅读行为,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图书馆→文献资源”[3],我们研究认知需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阅读行为的过程,了解师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只有这条主线畅通,高校图书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任务和使命,阅读推广活动才能行之有效,真正投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第一,通过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的实证调查,分析不同类别读者认知需求存在的差异;第二,通过探讨读者认知需求,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制约因素,为推进高效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合理建议。

1 研究思路和数据获取

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其文献资源具有系统、完整、特色等特点,是开展推广阅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它的使用情况直接反映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动机,和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

11 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青岛地区大学生、研究生及教师,通过问卷、访谈以及某高校图书馆近3个学期系统日志数据(2013春季、2013秋季学期和2014年的春季学期)等方式,调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读者阅读状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及访谈调查

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主要调研下述几项内容:(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2)您是否喜欢阅读,并且把图书馆作为首选地的原因;(3)您访问图书馆各种资源的主要目的和方法;(4)您去图书馆(网上和实体)借阅的时长和频率;(5)您喜欢高校图书馆那类资源和阅读那类书籍;(6)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原因;(7)您的学习情况和科研水平;(8)您认为图书馆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

本次调查,有效参与的学生499人、教师121人。

122 图书馆系统日志调查

在信息时代,虽然普遍呼吁图书馆革新传统馆藏建设模式,重视信息资源结构的变化,扩展和延伸其馆藏建设的内容,但基于本身的职能,图书馆传统馆藏书籍仍是实体馆藏体系重要部分。所以本文调查了图书馆近3个学期系统日志数据,对其进行研究。

2 数据分析和制约因素讨论endprint

21 不同读者对文献资源的访问偏好

本研究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为5个类别:中文期刊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馆藏图书及馆藏报刊;读者分为4个类别:自然科学类教师、自然科学类学生、人文社科类教师及人文社科类学生。通过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1中进行列联表分析,Chi-square检验的P值为000,这说明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同学科的师生之间,在访问图书馆资源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外期刊数据库(如:CNKI、Elsevier等)学术性、知识性较强,更新快,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所以访问的比较多;学生主要是学知识、提高修养、兴趣爱好等,所以访问馆藏图书比较多。

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读者访问不同资源的喜好。首先,对自然科学类教师和人文社科类教师访问图书馆不同资源比例进行分析,Chi-square检验的P值也为000,说明自然科学类教师和人文社科类教师访问图书馆不同资源比例显著不同。由于学科的差异,自然科学类教师访问外文期刊数据库比例最高,而人文社科类教师访问中文期刊数据库比例最高。其次,对理工类学生和人文社科类学生进行列联表分析,Chi-square检验的P值为0995,说明自然科学类学生和人文社科类学生访问图书馆不同资源比例一致,访问馆藏图书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电子图书。

分析可知,读者不同,阅读目的不同,访问资源的偏好也就不同,这说明不同读者的认知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开展阅读活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不了解这一具体情况,开展活动不能有的放矢,阅读推广活动势必受阻,参加人员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这就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只有真正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动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因人而异,有针对性,读者才能积极投入到阅读推广活动中。

22 各种文献资源的访问情况分析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图书馆→文献资源,文献资源作为阅读的落脚点,直接关系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通过调查分析(见图1)可知:

(1)馆藏图书访问的百分比最高的。传统馆藏图书具有知识系统性、内容渐进性等特点,加上读者多年养成的个人阅读习惯,故具有高访问量,鉴于此,本文研究图书馆2013春季、2013秋季和2014年春季3个学期系统日志数据(见图2),分析结果:文学(I)类书籍的借阅次数最高,这和我们在访谈及问卷调查中得出的“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修养”的结论是非常吻合;其次,阅读访问量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有紧密联系,并和师生比例成正正相关关系,师生比例大的专业,其对应的专业类书籍的阅读访问量就高。

(2)电子图书访问的百分比仅次于馆藏图书,而且学生用户比例相对更高,这符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电子图书方便快捷、价格便宜、海量储存等优点迅速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生可以用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下载电子图书,进行移动阅读,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这一媒介来阅读获得最新的信息和知识。电子图书成为学生群体最主要的图书馆资源获取渠道。

因此,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必须以资源为基础,由于读者认知需求的差异,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就不同。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和喜好,访问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为保证阅读推广活动行之有效,高校图书馆必须掌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包括文献资源的类型、学科、数量及分布情况等,以及读者的阅读特点,做好资源建设。

23 读者认知需求高低相关性分析

汇总几个具体问题,问题1“您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次数”;问题2“您去图书馆读书时间”;问题3“您读书的目的”;问题4“你认为读书对你学习、科研帮助吗?”;问题5“您平均每个月读几本本书?”;问题6“你的平均学习成绩(学生)”;问题7“您的科研情况(教师)”。

利用SPSS对学生问卷的以上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2),发现:“您去图书馆读书时间”和其他问题没有强相关性;问题“您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次数”与“您读书的目的”和“你认为读书对你学习、科研帮助吗?”和“你的平均学习成绩(学生)”3个问题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286、-0174和-0317,表明它们之间均具有比较强的负相关性,说明学生对读书的认知不同,去图书馆读书时间就不同,读书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水平越高,对他们的帮助越大;“您读书的目的?”、“你认为读书对你学习、科研帮助吗?”和“你的平均学习成绩(学生)”这3个问题之间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122和0138,表明它们之间均具有比较强的正相关性,更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认知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和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利用SPSS对教师问卷的以上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教师对读书的认知不同,去图书馆读书时间就不同,教师去图书馆读书时间越长,他们的科研水平越高,对他们的帮助越大。教师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和科研水平密切相关。

.在001水平下显著 .在005水平下显著。

正如研究者认为“认知需求”是个从高到低的两极变量。高认知需求者凡事好问,对新奇事物非常有兴趣,喜欢探讨问题,爱好钻研知识。高认知需求者和低认知需求者面对复杂或者需要付诸努力的认知活动时,他们的表现是不同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对认知活动的投入程度上,而且体现在对认知活动的喜爱程度上[4]。认知需求的高低对学习、科研有很大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这类人群,即高认知需求者,他们的阅读欲望比较强烈,喜欢阅读,更愿意付出努力去阅读和思考,所以在学业和科研中表现就突出,师生的学习、科研水平反映着师生阅读的投入和喜爱。高认知需求者,阅读的需求也比较多,这类人群喜欢光顾图书馆,喜欢读书。在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中,要积极鼓励高认知需求者,还要有针对性的帮助低认知需求者,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也积极投身到阅读活动中。

24 读者利用图书馆阅读状况调查分析endprint

在调查中,针对“您喜欢读书吗?”和“您认为读书对您有帮助?”这两个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分别有958%的读者喜欢读书和971%读者认为读书有帮助,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广大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很高。在对“您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次数”调查中有271%的师生几乎每天都去,也有171%的师生1个学期会去1~2次;“您在图书馆每次读书时间”问题的调查中,超过2小时的占到33%。“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理由”中有656%的读者选择“不知道读什么书”。“影响您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中有571%的读者选择“上网聊天、玩游戏和看影视作品等占用了大量时间”。

鉴于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读者的心理和行动存在着如此大的矛盾,很多人具备阅读能力,却不读书;有些人想读书,可资源良莠不齐,不知读什么。总之是不读书。这是阅读推广活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认知需求受阻,一旦认知需求受阻,读者就失去任何阅读的兴趣,如何把用户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用户喜欢阅读,阅读本身是一种学习,让读者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本目标,体现图书馆的价值,高校图书馆转变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面向读者借阅浏览式的被动服务,而是一种结合读者具体情况,介绍资源,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引领阅读的主动服务,图书馆员深度介入读者的阅读过程[5]。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认真分析读者的认知需求,让读者有读书的兴趣,积极开展阅读推广。

3 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几项措施

31 从读者需求出发,有计划、有层次地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支撑点,丰富足够的文献资源,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定期对馆内所藏文献资源的类型、学科、数量、分布情况和文献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有计划、有层次建设资源,合理布局,加强文学类、专业类藏书体系和数字资源系统的建设。及时剔旧补新,优化资源,保证文献资源的活力,凝聚读者。

32 加大宣传力度,激活认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要面向学校师生积极宣传,打造各种服务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调动读者的读书积极性,让读者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资源情况和动态消息,并从实际出发改变和提升服务,让读者置身于阅读推广活动中,使他们成为既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参加者,又是推广活动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使他们逐步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高校图书馆要依托高校大环高校境积极和各院系、职能部门合作,将资源“推出去,动起来”,激发读者的认知需求。首先,可在教学计划设置中增加阅读类课程,如针对通识教育课,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内容和比重;其次,可在创新实践板块中加入阅读,设置一定的比例,让师生都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并纳入学生学业总学分体系中,毕竟学生还是以学业学分修满为目的;第三,使阅读推广融合在老师课堂讲课过程中,也融合在学生的平时的学习实践中。第四,也要和团委、学生工作处及院系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分门别类介绍给读者,这样可以提高广大师生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最后,鼓励师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素养。图书馆要营造休闲、放松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要让读者喜欢来图书馆阅读、依赖图书馆。

33 定期组织图书馆员进行专业素养培训,强化馆员和读者的沟通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与否,与身为活动推动者与执行者的馆员息息相关。因此,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阅读推广活动工作经验丰富的馆员,对于成功、有效地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对馆员队伍的培训,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训课程,对图书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指导服务能力、制定阅读推广活动的规划能力,能够根据不同读者的认知差异,指导阅读,尤其针对低认知需求者这类人群,要研究他们的阅读动机、阅读能力及阅读态度,积极和读者沟通,给予帮助,激发读者的读书欲望。

34 跨越数字鸿沟,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交流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且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举办阅读推广交流会,介绍各馆活动内容、形式和阅读推广的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馆之间还要加强资源交流,加强联系,达成合作,进行文献合作采集或分担收集、馆际互借和直接阅览,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等,加大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高校图书馆资源体系的建设。通过各馆之间高度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跨越数字鸿沟,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读者的认知水平,拓展读者的认知需求,为读者创造更为广阔的阅读天空。

35 定期评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

对于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能将其看作是一项权宜之计或形象工程,而应将其定位为一个常规性的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要进行行政干预,馆领导高度重视。定期评估阅读推广活动[6],实证调查,并对调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读者需求和动机,为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提供更有效参考。

4 结 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阅读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大,可以说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7],高校图书馆必须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因势利导,将图书馆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阅读活动开展的越广泛、越丰富、越深入,图书馆的资源越能充分利用,就越能实现图书馆的价值,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认真分析读者的认知需求,积极调动读者积极性,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万乔.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形式和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9):33-35.

[2]Heuer R J.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M].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Govt.Printing Office,1999:10.

[3]黄健.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93-96.

[4]徐洁,周宁.认知需求对个体信息加工倾向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4):685-690.

[5]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5):4-13.

[6]范并思.阅读推广的理论自觉[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3-8.

[7]吴.任务、使命与方向: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J].图书馆杂志,2014,(4):18-23.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献资源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承德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