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收获更大的惊喜

2015-12-16 07:03黄杨子
莫愁 2015年35期
关键词:黄杨莫愁校报

□黄杨子

改变,收获更大的惊喜

□黄杨子

我喜欢过安稳日子,没有太多世人推崇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加上多年生活、工作环境从校园到校园,我甚至成了一个有些拘谨的人,为人处世有自己固定的方式和原则,不愿意有什么改变。

不曾想,那年年末,我被调到校报编辑部,负责校报编辑工作。朋友们都为我高兴,觉得这个工作比站讲台更适合我,我自己明白,虽然是中文专业毕业,教了多年语文课,但要说做编辑,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到中年,经历如此改变,需要一些勇气和自信。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收到了新一年的《莫愁·天下男人》杂志。细细翻看新杂志,发现了一些微小的变化。而这些细微变化,却带给杂志崭新的面貌,给读者不同观感。杂志用自身的变化在默默告诉我,墨守成规,只能一成不变,勇于创新,才能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莫愁·天下男人》助我找到了求变的勇气,满怀信心,走上校报编辑的岗位。我恶补与编辑工作有关的知识,并一改以往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主动找市内几家报纸的编辑老师讨教,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报纸编排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我历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将要办出的报纸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做这项工作就像一个大家庭的主妇,众口难调,想要所有的人都说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明白这个道理,却依然想达到自己的理想。学生编辑大多是学工科的,文字功底一般。所以,从审稿到终校,我都必须亲自把关。我带着学生,一次次筛选修改稿件,反复编排,核对,核审小样,终于在预定时间出来第一期报纸,并得到广泛好评。

拿着报纸,一个朋友说:我就说嘛,你肯定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只是笑,其中的付出,只有我明白。后来的工作,是越做越顺利,还在省高校校报评比中拿回了好些奖项。那一刻,我对自己有点小小的佩服,人到中年,居然能适应这个不算小的改变,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

说起来,结识《莫愁·天下男人》有些年头了,最初的相识应该是2008年,转眼便是七年过去。这七年,我见证了《莫愁·天下男人》一步步走向成熟。我想,人生的事业何尝不是多变的?唯有多变,才能成熟。

两年前,我的工作岗位再次调整,被调到与专业完全不对口的行政岗位——工会。在外人眼里,这是一个舒服的地方,可真正做过这份工作的才知道其中的琐碎和繁复。有朋友说:以你不爱交际的个性,真不适合这个岗位。我也这么认为,可事已至此,只能尽力去做。

工会工作不像站讲台那么单纯,也不同做校报编辑那么单一,需要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需要协调处理一些关系,这也是一个新挑战。这时候,依然是《莫愁·天下男人》,用他办刊的理念给了我启示: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催生新成效,用新格局构建新态势,在创新中求得新发展。

到新岗位已经两年多,我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这是同事们对我工作的最好肯定。朋友说:你还是改变了一些,变得随和一些了,也不是那么完美主义了,你自己没觉得么?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工会的岗位上做得这么好。不得不感谢《莫愁·天下男人》,是《莫愁·天下男人》帮我挖掘到自己身上未知的潜力,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编辑 家英宏xjjyh_326@163.com

猜你喜欢
黄杨莫愁校报
黄美玲、黄杨峰作品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莫愁,莫愁!向上的力量
《莫愁》一直记得你,我们从不会忘记,每一个相遇者。
20年的校报情缘
劝君莫愁
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对策研究
2015年度“莫愁宝贝”评选结果出来了
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