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牙菜属植物研究进展

2015-12-16 22:35李兆云王志远李龙星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化学成分

李兆云, 王志远, 肖 怀, 李龙星*

(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云南芒市 678400,2.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獐牙菜属植物研究进展

李兆云1, 王志远1, 肖 怀2, 李龙星2*

(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云南芒市 678400,2.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獐牙菜属植物中很多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含有多类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多种本属植物在云南民间常用于治疗甲型、乙型肝炎,近几年还发现在降血糖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在此将围绕生物活性、化学成分等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综述该属植物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獐牙菜属;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提取方法

龙胆科(Gentianaceac)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在全世界大约有170多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北美洲、非洲和欧洲。在我国共有79种,还有10种变种和10种原变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湖南及青海等地[1]。獐牙菜属植物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退黄胆、养肝健胃的疗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以黄疸为主要症状的肝炎及胆囊、肠、扁桃体、肺、骨髓等器官的炎症,还用作治疗流感药物的主要配方。国内外对该属植物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从中分离到口山酮、黄酮、环烯醚萜、甾体、三萜及其苷类等多类化学成分,还发现其中很多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2]。近年来研究表明在保护肝脏、胃肠、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有较好的活性,还发现有降血糖、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以上研究为该属植物的民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发现新的活性成分及先导化合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在此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獐牙菜属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1化学成分

獐牙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821年,Henry等从龙胆科植物Gentianalutea中分离得到第一个口山酮,即l,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到目前被报道研究的该属植物大约有40多个种,已分离得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主要有口山酮、黄酮、环烯醚萜、甾体、三萜、酚类及其苷类的一些化合物,其中口山酮是这类植物中含量最多、最具特征的成分。

1.1口山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口山酮类化合物主要以口山酮母核为基本单元,其中以四氧取代的化合物最多见,该类化合物母核基本不会变,新化合物多数在取代基位置的变化和所连糖的位置或糖与糖的链接方式、取代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新化合物较为多见,常见的化合物有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3,5,8-四羟基口山酮、1,3,7-三羟基-8-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2,6-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1,3,8-三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1,5,8-三羟基-3,4-二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3-(3'-羟基-丁氧基)口山酮、1-羟基-4,5,6,7-四甲氧基口山酮、1,3,8-三羟基-2,5-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6-二甲氧基-2,8-二羟基口山酮、1,2,8-三甲氧基-6-羟基口山酮、1,2,3,4-四氢-1,4,6,8-四羟基口山酮、1,2,3,4-四氢-4,8-二羟基-6-甲氧基口山酮、1,3,8-三羟基-7-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3-二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8-O-β-D-吡喃葡萄糖-1,3,7,8-四羟基口山酮、2-C-β-D-吡喃葡萄糖-1,3,6,7-四羟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5-二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2,3,5-三甲氧基口山酮、8-O- β-D-吡喃葡萄糖-3,5,-二羟基口山酮、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5-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甲氧基口山酮、3-O-β-D-吡喃葡萄糖-l,7,8-三甲氧基口山酮、5-O-β-D-吡喃葡萄糖-l,3,8-三甲氧基口山酮、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木糖]-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3-O-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1,2,3,4-四氢-4,8-二羟基-6-甲氧基口山酮。

1.2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该属植物中以黄酮类C苷类化合物较多见,常见的化合物有 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6-C-β-D-吡喃葡萄糖-3’,4’,5,7-四羟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4’,5,7-三羟基黄酮、5,7,3’,4’-四羟基黄酮、3,5,7,3,4’-五羟基黄酮。

1.3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又是獐牙菜属植物中的特征化学成分之一,常见的有龙胆苦苷、Deacetylcentapicrin、当药苦酯苷、7-甲氧基獐牙菜苷、2’-O-(3-羟基苯甲酰基)-獐牙菜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6’-O-β-D-吡喃葡萄糖基獐牙菜苷、2’-间羟基苯甲酰獐牙菜苷、(一)龙胆内酯、Angelone。

1.4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獐牙菜属植物中常见的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有α-香树脂醇乙酸酯、β-香树脂酮、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1β,3β-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3β-羟基11α,12 α-环氧齐墩果-28,13β-内酯、齐墩果酸、山楂酸、苏门树脂酸、3-epi-taraxerol。

1.5其他类化合物獐牙菜属植物中常见的其他类化合物有豆甾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红白金花内酯、间羟基苯甲醇、Balanophonin、2-对羟基苯基乙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二羟基苯甲酸和正三十一烷醇、4,5-二氢-6,7-二羟基-3-丁烯基苯酞、3,7,4′,4″-四羟基-3′,3″二甲氧基-2,5-环氧木脂素。

2药理作用

2.1保肝作用吕坪等[3]分析发现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以及TBIL和TBA的含量,说明该部位有明显的保肝降酶退黄的作用。罗桂花等[4]分析指出S.musstiiFranch醇提物可以使模型小鼠ALT、AS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还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的程度,表明该提取物有良好的抗肝损伤作用。韩青等[5]研究发现藏茵陈苷有明显保肝降酶作用,通过病理切片显示该药能延缓肝脏的损伤,说明有一定的治疗肝纤维化作用。丁莉等[6]报道玉树獐牙菜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该试验还表明玉树獐牙菜能提高肝糖原的含量,进而可以阻止肝细胞坏死和提高肝细胞的修复能力,有效地保护肝组织,但剂量的药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2降血糖作用贵州獐牙菜在体外可抑制a-amylase和a-glucosidase来减少摄取碳水化合物,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且在NIT-1cells模型中发现有刺激NIT-1细胞释放胰岛素的能力,在体内试验发现可以显著降低血糖,血清中胰岛素升高,可能是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来完成的;同时发现对血脂异常能显著改善,从而能改善糖尿病髙血脂症的副作用,在增强胰岛细胞抗氧化能力、葡萄糖代谢相关的酶(G6Pase、GK)活性和肝糖原合成方面均能显著提高,说明贵州獐牙菜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7]。研究发现S.puniceaHemsl对糖尿病小鼠组织有抗过氧化的功能[8]。文莉等[9]研究表明S.puniceaHemsl的乙酸乙酯部位及水部位有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糖的作用,乙醚和正丁醇2个部位降血糖效果不明显;S.puniceaHemsl可能对小鼠胰岛素抵抗有改善功能,具体作用机制不明显。

2.3抗炎作用乔慧军等[10]采用S.puniceaHemsl治疗由二甲苯导致小鼠耳廓炎症及乙酸诱导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抗炎效果,治疗效果显示,S.puniceaHemsl有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提示S.puniceaHemsl可能有某种抗炎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

2.4对胃肠道的作用S.puniceaHemsl能抑制豚鼠、小鼠肠的正常收缩功能,初步判断该作用可能与阻断H受体、M受体有一定联系。周源等[11]研究发现獐牙菜苦苷能保护小鼠胃黏膜,且治疗效果和阳性药Ranitidine治疗效果相当。

2.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齐墩果酸是獐牙菜属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宋小丹等[12]采用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模型,用毒性剂量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钙离子超载损伤,研究齐墩果酸对Glu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齐墩果酸对Glu诱导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具有抑制作用,表明齐墩果酸对神经细胞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2.6抗菌作用川西獐牙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伤寒沙门氏菌有抑菌活性,而对枯草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效果不明显[13]。三峡库区獐牙菜的乙酸乙酯部位对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抑菌效果较好;而水部位对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芽孢杆菌抑制作用较强;70%乙醇部位抑菌效果不明显[14]。大籽獐牙菜乙酸乙酯部位对G+菌、真菌有很好的效果,随着极性的加大对G-菌作用增强[15]。

2.7抗病毒作用S.puniceaHemsl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有抗HBV病毒的作用,但具体的单体还有待进一步确证[16]。张秀桥等[17]研究2个口山酮在体外抗HBV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这2个化合物是体外抗HBV的活性成分,说明口山酮类化合物在体外有抗HBV的作用,但在体内有没有效果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2.8降血脂和抗肿瘤作用川西獐牙菜能显著降低TC、TG、LDL,明显升高HDL,说明川西獐牙菜对小鼠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18]。从獐牙菜中分离出来的齐墩果酸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川东獐牙菜提取物在体外抗HepG2细胞活性试验中发现,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强,芒果苷与果苷的混合物对HepG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效应,且优于其中一种,说明2种物质能协同抗HepG2细胞作用[19]。而在另一组试验中发现川东獐牙菜正丁醇提取物与TRAIL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抗HepG2细胞活性,且优于2种物质单独使用效果[20]。由以上2组试验可推测川东獐牙菜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临床上辅助治疗肿瘤的辅助药物。

2.9其他作用獐牙菜属植物提取物还具有护肤、促进毛发生长、驱蚊虫、抗虐、止泻、抗惊厥、退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3临床应用

獐牙菜属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藏医应用较为广泛,临床中应用的中成药主要有八味藏茵陈散、八味獐牙菜丸、红花七味方、五味藏茵陈散、八味獐牙菜胶囊、二十六味藏茵陈丸、十三味藏茵陈散等。汪海英[21]采用在低脂饮食基础上给予八味獐牙菜散治疗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每次1g,每天2~3次,7d为1疗程,观察1~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发现,1疗程后治愈64例,2疗程后治愈14例,共治愈78例,且随访复发率低。曾伟导等[22]研究藏茵陈胶囊对124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该药有良好的抗病毒、保护肝脏、降低ALT和AST的作用。陈家春等[23]应用复方愈肝胶囊治疗慢性乙肝病人20例,经过初步临床观察,该药能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在阻止乙肝病毒等方面复制、恢复肝功能、清除乙肝病毒等方面有良好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小结

獐牙菜属植物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由于其具有药理活性广、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资源丰富等优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前期已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獐牙菜属植物的种类较多、成分复杂、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等诸多原因使得这一类植物不能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肝胆疾病具有较强的活性,所以研究其药理机制具有较大的价值。近年来还发现该属植物有降血糖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将侧重于药理作用机制方面,主要对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降血糖及抗炎等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新药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53.

[2]李冬梅,刘光明,肖怀,等.獐牙菜属植物研究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2007,6(2):77-80.

[3]吕坪,杜玉枝,李岑,等.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抗黄疸性肝损伤的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098-1099.

[4]罗桂花,赵建平,陈海娟,等.川西獐牙菜醇提物对小鼠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四川中医,2008,26(11):29-30.

[5]韩青,魏立新,杜玉枝,等.藏茵陈苷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5):34-36.

[6]丁莉,陈志,金兰,等.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抗黄疸性肝损伤的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567-1568.

[7]万落生.贵州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和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2):96.

[8]刘晓波,郭美仙,龚王健,等.紫红獐牙菜对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381-2382.

[9]文莉,陈家春.紫红獐牙菜对STZ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J].中国药师,2007,10 (2):140-142.

[10]乔慧军,赵兴涛,彭芳,等.紫红獐牙菜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5,4(5):38-40.

[11]周源,刘英姿,李锋,等.獐牙菜苦苷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0):1768-1769.

[12]宋小丹,马海明,韩思莹,等.齐墩果酸对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1):13-15.

[13]张应鹏,杨云裳,刘宇,等.藏药川西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595-596.

[14]韩林,陈林,黄小云,等.三峡库区獐牙菜提取物抑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47-148.

[15]熊成文,林鹏程.藏药大籽獐牙菜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活性[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8):740-741.

[16]田峦鸢,黄凤娇,张秀桥,等.紫红獐牙菜醋酸乙酯部位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1):5-7.

[17]张秀桥,黄凤娇,陈家春,等.獐牙菜中酮类提取物抗HBV体外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29(7):697-699.

[18]胡凯,李思未,李冬鸣,等.川西獐牙菜醇提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4(4):41-43.

[19]李润琴,杨建平,黄春,等.川东獐牙菜提取物抑制体外人肝癌细胞的生长[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2):90-93.

[20]李润琴,杨建平,黄春,等.TRAIL联合川东獐牙菜诱导人肝癌细胞的凋亡[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1):121-123.

[21]汪海英.八味獐牙菜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8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7):537.

[22]曾伟导,吴其恺,林志荣,等.藏茵陈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4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4):230-231.

[23]陈家春,刘成海,轰广,等.复方愈肝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9):562-563.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051-03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ZC122M);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Y153);大理学院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显脉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简介李兆云(1986- ),男,云南会泽人,助教,硕士,从事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工作。*通讯作者,副教授,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15-09-21

猜你喜欢
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化学成分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不同提取方法对骨碎补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比较
茶色素生物活性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新型含芳醚结构的噻唑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