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弟伟:道法“资”然

2015-12-16 13:43王廷飞
首席财务官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券商太平洋证券

文/本刊记者 王廷飞

许弟伟:道法“资”然

文/本刊记者 王廷飞

刚刚过去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中国A股市场已连续上演两轮股灾。资本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强大,迫使治市思维开始全面转向尊重与顺应。而太平洋证券CFO许弟伟崇尚的“无为而治”,恰在尊重与理解资本市场本我之然。

8月下旬的一天,在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证券)的北京办公室,本刊记者见到了其财务总监许弟伟。悬挂在大厅里的液晶显示器上一片绿色,显示当天的三大指数及所列个股仍在下跌。截至本刊发稿,中国A股市场依旧还没解除“振动模式”——谁都不知道在何时、在什么标准下才可以将这一场从6月份开始的股灾定义为“结束”。

对于上市券商的CFO们而言,这里是另一个“风口”,只不过站在这个风口里,感受到的不是助推力和美好想象,而是猛烈的震荡和捶打。许弟伟是个乐观的人,但也坦言“最近一段时间挑战非常大,要想办法保住上半年的胜利果实。”在太平洋证券最近发布的2015年度半年报中,业绩表现确实不错: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61亿元,增加了349.40%。

太平洋证券是国内第七家登陆A股的券商,注册地在云南昆明。2013年3月,中国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对证券公司设立分支机构不再作数量和区域限制。根据规定,只要经营规范、具备管理控制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的证券公司,均可设立分支机构。由此,太平洋证券开始从区域性券商走向全国。

全牌照太极拳

目前太平洋证券已有65家分支机构,其中5家分公司、60家证券营业部。许弟伟将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归结为三个原因:好行情+资金杠杆+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总体呈量价大幅度上升态势,虽6月股指有所下降,但沪指和深指仍分别上涨了32.23%和30.17%。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 A 股、基金交易量 146.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7.97%。“券商业绩和市场行情有很大关系。受益于A股成交量的屡创新高,上半年我们所有业务表现都不错,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量价齐涨。”许弟伟说。查阅半年报数据可知,太平洋证券的经纪、信用和自营等业务同比大幅增长,成为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整体业绩也实现稳步增长。

作为一家全牌照券商,许弟伟认为目前并没有必要去凸显单个业务版块的重要性,“当然大经纪、资管、投行和自营四个业务还是券商的最基本业务,不过随着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许弟伟笑言,“凡是能赚钱的,就不妨都去试一试。”从2010年开始,很多政策开始放开,比如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全面松绑、IPO业务开闸、券商的融资渠道增加,同时财务杠杆比率提高等。如何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政策利好?许弟伟心里的算盘打得很准:2014年,太平洋证券以定向增发的形式募集资金37.59亿元,扣除全部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7.02亿元,其中转入股本7亿元,余额30.02亿元转入资本公积。“加上原有20亿资金,公司自有资金已达57亿元,同时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融资100多亿。”许弟伟说,“资金规模和原来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了,所以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半年报业绩变化上。去年的定增时机很好,太早会形成资金沉淀,太晚又有可能跟不上业务需求。”

从2007年年底上市到现在,太平洋证券的团队建设也在随业务扩容而完善。“全体员工的努力和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对业绩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场机遇好的时候,也正是对公司内功和盈利能力的考验。同时也应该看到,在23家上市券商里,我们的绝对额还不算高的,还有差距。”处于这样一个风口浪尖上的行业,许弟伟保持着警醒和谨慎。

2015年6月份之后,A股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上证指数一度跌落至3000点以下。当被问及在振幅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避险时,许弟伟给了一个看似消极的答案:“有些风险是完全不可预知的,行情要跌,谁都没办法,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不过,在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打一套慢悠悠的太极拳也许更能强身健体——无为而治,则无不治。在逆流凶猛时,无为而治积蓄了力量,保留了腾挪空间。在这种“道家精神”之下,太平洋证券力图保持随行就市的节奏,把握机会择时而动。

疏通资金“堰塞湖”

2014年7月初从2000点左右起步,在2015年6月12日达到最高点5178点,这是公认的中国A股市场新一轮牛市。在这轮牛市行情里,上市券商迎来了喷发的业务量和新的业务机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太平洋证券设立了资金运营部和网络金融部,并且都列为一级部门,其中资金运营部也由许弟伟负责。他表示,这也是整个券商行业这两年来最明显的两点变化。

“在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放开之前,这个行业的CFO都是不称职的。”许弟伟开玩笑说,“因为那时候财务部门和CFO的职责都不健全,主要就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而实际上证券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很高,在90年代诞生之初就已实现了无纸化交易,所以会计核算内容相对也简单,并且行业监管很严、很具体,所以行业风险较小。”他认为,根据现行政策,券商可以使用一定倍数的资金杠杆,资金管理成为了目前整个券商行业最新的课题。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都在疲于应付如何融资;下半年可能就会发愁怎么把钱用出去。在牛市当中,大家都需要钱,而在熊市中,大家都不需要钱。这样就形成了资金堰塞湖。”许弟伟表示,“不仅仅太平洋证券如此,这是整个券商行业普遍的挑战。”

如许弟伟所言,融资周期无法和客户需求匹配是形成资金堰塞湖的最主要原因。一端是面向银行和债权人的短、中、长期固定融资节奏,一端是融资融券客户随借随还的自由还款需求,这是证券公司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市场震荡时,客户集中还钱就会成为一种趋势,但券商不可能同样自由而集中地将这一部分资金还给银行。”这让许弟伟也很感头疼,“相较于其他行业,证券公司的资金计划和预算更难做。作为一个新事物,证券公司如何运用资金杠杆,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还没有可参考的经验。”

尽管困难重重,许弟伟也表示,证券行业的融资成本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会低一点,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他向本刊说明了几个关注要点:向银行和其他更有经验的券商学习,迅速补充人员、完善资金运营部门的制度等。许弟伟介绍说。目前太平洋证券资金运营部有10人左右,制度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资金计划原来是每季度向高层汇报一次,现在调整为每月汇报一次,包括融资情况、资金成本、业务考核等全面情况。同时,发动全公司力量保障资金来源。许弟伟强调,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客户的需求。

导入互联网金融

太平洋证券在半年报中称,“公司在2015年上半年获得了第三方综合支付业务创新业务资格,引进了大量网络金融业务人才。公司与WIND合作的新三板业务平台“三板府”成功上线,积极开展了股权众筹业务,自主研发并开通了微信开户功能,与多家互联网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得到业界的肯定。”

许弟伟认同互联网金融必然会成为券商新的产品设计方向,但对这一热炒概念也同样一副淡定“超脱”的心态: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使业务展开更加高效便捷,比如网上开户和一人多户,但颠覆性也许还谈不上。“当然,我们非常重视‘互联网+’下的创新可能性。”许弟伟同时强调。太平洋证券一直在积极尝试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和京东等大电商的合作。研究机构对太平洋证券和京东子公司“网银在线”合作证券业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京东具有多元生活场景和海量客户导入机会,预计双方后续在网络支付、理财、交易等领域有爆发潜力。

强大的信息化系统是展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必要通道。作为财务总监,许弟伟一直很重视这一领域的建设。“券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相对先进的,这是行业特点要求的。我们现在要求系统每年升级、三年更换一次。”他也坦承,换系统很麻烦,因为涉及到资金投入,需要说服公司。太平洋证券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上的投入规模是每年千万级,而一些更大的券商甚至达到了亿元。“我们的原则和思路是不能奢侈浪费,但在能力范围内,用最新的和最好的。”许弟伟向本刊记者表示。

在许弟伟看来,现在谈公司的“互联网战略”没有太大意义,“有许多事情发展并不会按照事前设定好的进行,我们只能是不断尝试。”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许弟伟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这种满不在乎的劲头,如他的自嘲,“我是个希望把一切都变简单的懒人。”

懒人模式

1997年大学毕业以后,许弟伟一直从事财务工作,先后在深圳、长沙、上海、昆明、北京5个城市待过。他笑称自己的足迹可以总结为“东西南北中”,说自己其实更喜欢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安稳下来,因为“怕麻烦”。不过在工作当中,这种“怕麻烦”实际上却是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的追求。

“如果你一直觉得某件事是重复来烦你的,就要想办法改进。”这是许弟伟经常和团队成员强调的一句话。在他的主导下,财务部在简化审批流程方面持续改进。“符合政策的,尽快签字,不要压在我手里,不要给人家‘找麻烦’,不要把流程搞得那么拖沓复杂。”作为部门负责人,许弟伟做到了以身作则,“哪怕我出差在国外,对手里待批的事项也必须日清月结。”

这种懒人风格成就了许弟伟别具一格的管理特点:高效、精简、创新。许弟伟希望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的。“财务绝不仅仅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我们今年做的事儿可能不一定会超过去年,但一定是要和去年不一样的。”许弟伟认真表示。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太平洋证券的财务创新在同行业中相当超前,比如合并账套和财务集中核算。据许弟伟介绍,太平洋证券众多分公司和营业部已经实现了合并为一个账套,且分支机构不设财务人员,都集中在总部处理。

在太平洋证券担任CFO一职6年,许弟伟无疑不能算个“懒人”。除了负责财务部和上文所述资金运营部,他同时还分管着大宗采购的业务,挑着董秘的担子。单从CFO职责而言,许弟伟就带领财务部在以下的几大领域颇有建树:

持续推进成本战略,把控制成本作为公司抵御风险,增厚利润的基本策略。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在公司的运用和深化,创新性地提出了“基础+弹性”的收支配比的费用预算和结算机制,确保公司成本水平持续稳定。

持续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网上报账系统上线和财务系统(所有模块)升级,组织开发证券清算自动帐务处理程序,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和财务处理的效率。

积极探索财务创新,紧跟业内先进管理趋势,在公司推动实施了“全员业绩指标量化核算”,稳步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合并统一账套”,实行人员集中、支付集中、信息集中,向“财务共享服务”目标积极迈进。

在太平洋证券职能部门评比中,财务部连续名列前茅。许弟伟对自己一手组建起来的队伍充满自豪感。而关于在多重角色中如何定义职业未来,他笑起来,再次切入了懒人模式:“我喜欢和人打交道,从这个角度,我更喜欢董秘的角色,因为财务相对内敛和沉闷。从发挥专业特长的角度,我又更喜欢财务总监的角色。不过最好不要让我选择,选择多了是很麻烦的事。”

猜你喜欢
券商太平洋证券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太平洋神奇的海洋生物“明星”(下)
《环太平洋》第二部
证券营业部上榜统计
证券营业部上榜统计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