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教育中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

2015-12-16 12:00张茂胜吴庆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笔记终端大学生

□张茂胜,吴庆军

(玉林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移动教育中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

□张茂胜,吴庆军

(玉林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大学生是移动终端的主要使用人群之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能高效地获得大量的信息.然而,对“有价值的信息的存储与共享及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一需求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介绍多种同步工具和笔记软件,提出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建立跨平台同步知识库的方案,便于大学生将有价值的信息予以保存并可在任何地点利用零碎时间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学习、巩固,为大学生有效、合理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提供一种学习方案,为教师引导学生健康使用智能终端提供可参考的途径.

移动终端;信息;同步;价值

1 引言

据 IDC发布的《全球智能终端市场季度跟踪报告》统计: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终端产品出货量为36770万台,截至2012年12月底,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突破12亿台,比2011年增长29.1%,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在《201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中指出2012年我国智能移动终端销量已达2.24亿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TalkingData发布的《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产业发展迅猛,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数已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高达231.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手机已经稳固地成为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其中,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高达25.1%.2015年2月3日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人.

大学生群体一直是智能移动终端的主要使用人数[1],他们对新技术的渴望使得他们更乐于尝试新的设备,并及时地获得最新的信息、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能更快地接受各种智能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电子设备,并使用移动网络获取各种感兴趣的信息[2].

2 移动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教育的产生了重大影响,各种在线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国内各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均纷纷推出网络课堂,国际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发布网络公开课共享给莘莘学子.

移动网络的迅速普及,对教育业的影响日趋深远,移动教育在此背景下得以蓬勃发展[3][4][5].移动教育是指依托无线网络、移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老师和学生使用移动终端通过服务器或云平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5].移动设备的快捷交互性使得学习者可以便捷地与外界进行交互,使得学习者能够处于主导地位,提高学习效率[6].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研究室专门成立移动教育研究项目,其成果表明移动教育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密歇根大学Soloway教授指出,移动设备可以使用户及时地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能很好地适应日益加快的社会节奏.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 Data发布《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是移动教育快速发展的一年,用户数持续上涨,达1.72亿,较年初增长了299%.亚洲教育网推出“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7],支持手机、电脑、电视等跨平台的多终端连接.教育培训机构如文都网校、考研帮以及各种职业培训、音乐培训、儿童培训、资格类培训等纷纷推出安卓和iOS客户端,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更优质的服务.

尽管众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共享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广大大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汲取营养,共同促进了移动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学生在教育资源的网络化、移动化的背景下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对自身知识的存储、共享方面则缺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利用移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全时全地学习并分享给其他同学,是大学生面临的共同需求.

3 异构终端同步知识体系构建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学习之外的时间玩手机的比例高达94.86%.除了获取资讯与社交之外,如果能利用大学生依赖手机的特点对已有知识建立同步知识体系并随时随地进行整理与复习,可以明显提升学习效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智能终端使用经历,笔者提出台式机、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多平台的同步知识库的建立,为大学生有效、合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为教师引导学生健康使用智能终端提供可参考的途径.

3.1 笔记类知识库建立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学习、阅读及访问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大学生会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以便日后进行强化复习,极易成为过眼云烟,造成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在学生群体中体现出任何作用.利用在线笔记软件或具有同步功能的笔记软件客户端及时地将有用的信息予以保存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在以后随时对笔记进行查看、编辑或分享.

(1)Onenote

Onenote是微软出品的优秀的笔记工具,已经包含在Office 2010、Office 2013办公套件中.Onenote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白板式”记录,可以让用户自由地设计版面,根据需要自由地将图片、视频、录音、文字、表格等各类信息放置在页面的任何位置,并且支持多级目录、分节、多页面记录信息,具有“一站式笔记管理”的优点.Onenote可以将笔记保存在本机,也可以保存在Skydrive(Onedrive)中,对于Skydrive中的笔记,可以在联网的情况下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终端进行操作,达到随时随地学习笔记内容的目的.图1是Onenote笔记的示例,可以发现各项内容可随意排布,十分灵活.

图1 Onenote笔记示例

(2) Evernote

Evernote是又名印象笔记,支持所有的主流平台,可以跨平台实现无缝同步(见图2),也支持web版和移动端网页版.笔记中可以插入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内容,并针对主流浏览器开发了对应的插件,实现网页内容的快速保存.Evernote有协作笔记的功能,允许多个用户同时编辑同一个笔记,实现团队协作.尽管Evernote功能比较完善,但是对于免费用户每月仅提供60M笔记空间,对于有大量图片、附件的用户而言稍显不足.

图2 印象笔记多终端同步显示

(3) 为知笔记

为知笔记是一款优良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Evernote的定位是随时记录个人的点点滴滴,而为知笔记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把自己定位成个人和小团队的知识管理工具.目前已经推出了Windows版、Mac版、Linux版和网页版,在移动端有iOS版、Android版和WP7版等.除了常规的文字、照片、附件、便签及保存网页以外,其推出的工作笔记、笔记讨论、团队协作是其在同类产品中竞争的最大亮点.另外,通过官方提供的插件,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功能,如媲美Latex的公式编辑功能、与Word类似的格式编辑功能、将Onenote、Evernote、有道笔记等软件的笔记的导入功能等等.图3是用为知创建的待办事项和思维导图示例.

图3 为知笔记日历事件和思维导图示例

(4) 有道笔记

有道笔记是由网易公司推出的多平台笔记软件,用网易账号即可登录.有道笔记可以一键保存精彩网页,极大地缩短了对感兴趣网页的保存时间.另外,有道笔记提供照片自动备份功能,手机拍摄的照片可以自动上传至云端,并与电脑端自动同步,实现免数据线在移动终端与电脑端传输照片,例如大学生在课堂中用手机拍照老师的板书,课后即可在手机或电脑上复习板书中的内容.有道笔记的涂鸦、手写笔记等实用功能也体现其人性化的设计.然而,有道笔记仅支持2级目录,对于拥有大量笔记的用户而言,在整理方面不是很方便.

3.2 同步类

同步类软件通过云端实现电脑、手机、平板之间文件的一致性,用户在一个终端更改数据,在云端实时存储更改内容并同步至其它终端.同步类软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百度公司的百度云盘、金山公司的金山快盘、华为公司的Dbank、360同步盘、115网盘、Google Drive、Onedrive、Dropbox 等一系列国内外优秀IT巨头纷纷推出具有同步功能的网盘,网盘容量从10G至30T不等.大学生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I等数据库下载的资料保存在同步文件夹中,无论是在图书馆自习,还是在等公交车、排队、等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查看下载过的资料,极大的提高空闲时间的利用率,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备忘本

充满创造力的大学生群体经常会突发灵感,比如突然想起如何去解决一道难题、产品外形设计、软件开发框架、作品创作思路等,如不及时记录就会出现稍纵即逝的情况,此时,使用一款简单、高效、快速又能支持多平台同步的备忘录或记事本记录灵感十分必要.用户评价较高的同步备忘录有麦库记事、随笔记、小米便签、ET备忘录等,iOS系统自带的备忘本也支持多终端iOS同步及iCloud网页同步.想写的文字、想说的话、不容错过的风景、创造性的思路,都可以用以上的备忘本记录下来,以便回到学习场所后进行整理.

图4 常见备忘录,左起依次为:麦库记事、小米便签、随笔记

4 结束语

本文在移动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了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的途径.通过同步软件在电脑与移动终端之间同步文件,利用笔记类工具及时地在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保存,利用备忘本及时地记录自己的灵感,在多终端之间同步以便于随时、随地查看、编辑,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促进学习,科学、合理地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便携性,让移动教育无处不在. ■

[1]董文琪.移动互联网对参与式教学的双重效应分析[J].江苏高教,21(2):2014:81-84.

[2]盖之华,施连敏,陈志峰.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2014:85-87

[3]王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33(1),2012:179-181.

[4]谢鑫建,王金凤.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71(24),2013:46-48.

[5]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移动教育全球学习的新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3:49-53

[6]汤跃明,查宏波.移动云环境下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83-89

[7]亚洲教育网.三网合一智慧教育云八大创新功能助力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310(1).2012:143-144

【责任编辑 潘琰佩】

Knowledge Hierarchy Construction in Mobil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NG Mao-shen, WU Qing-ju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0004)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is one of the main user groups of mobile networks; they are able to acquire enormous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thank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owever, the topic of “storage of valuable messages and using mobile terminal for reviewing” is not well research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synchronic tools and note-taking software, proposes a synchronistical scheme to build cross platform knowledge library in internet and mobile networks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cheme, students are able to review the valuable knowledge at anywhere and anytime by mobile terminal. The proposed scheme provide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teachers to suggest students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using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value

G642

A

1004-4671(2015)02-0104-04

2014-03-01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207),玉林师院教改专项(2012SYJG30),玉林师范学院重点项目(2013YJZD04),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4GXNSFBA118268, 2014GXNSFBA118010)。

张茂胜(1981~),湖北黄冈人,玉林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媒体、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笔记终端大学生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大学生之歌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