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彰显城镇环境品质

2015-12-17 07:32尤传楷
安徽园林 2015年1期
关键词:行道树合肥园林绿化

尤传楷

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彰显城镇环境品质

尤传楷

为切实改善城镇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强省建设,省政府以皖政办〔2014〕4号文,要求在全省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这正好距1984年省政府办公会议决定成立合肥环城公园建设指挥部,由分管省长任指挥,采取“人民公园人民建”办法三十周年。实践证明,省政府亲自过问城市园林建设,效果十分显著、影响极其深远。我作为上世纪园林绿化工作的当事人和见证人之一,对此深有体会。

一、挖掘和弘扬城市园林建设经验

敞开式的合肥环城公园建设,形成“以带串块”的公园系统曾在全国产生深远影响,为合肥荣获国家首批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此后不久,马鞍山市对城市雨山湖的环境综合治理,并将市中心的佳山、雨山建成山林野趣公园,与雨山湖山水相映,构成城区环湖园林绿带,使马鞍山市成为国家第三批国林城市。上世纪在全国只命名8个园林城市时,安徽占四分之一领先全国。那时安徽经济实力并不强,为什么城市园林绿化能异军突起初露锋芒?我认为首先得益于省委省府对园林绿化的高度重视,倡导了“人民公园人民建”的改革开放思维,同时发挥了以合肥副市长吴翼为首的一批园林专家的骨干作用,能在城市软质景观中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核心就是能够做到师法自然。“师法”就是利用植物模仿自然植物配置进行人工造景,也就是植物在配置中能够突出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四性”要求和讲究艺术景观的“三境”,即意境、生境、画境效果。正因为对园林绿化本质的超前认识,在园林绿化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人造自然景观水平普遍较高,能在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避险五大功能方面统筹兼顾,甚至还结合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民众健身,成为大众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得到了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同,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以合肥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是从园林本质出发,依托科技手段和理论支撑,在当时有限财力下提出绿化“以面为主,点线穿插”,公共绿地的发展“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公园建设敞开化,公园景物呈现街头,缩小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力求均匀分布。街道绿化倡导“净、景、荫”,即生态、景观、遮荫的综合功能。尤其环城公园建设,南半环以人工雕凿为主,突出一个“秀”字;北半环少人工痕迹以自然野趣为主,突出一个“野”字;植物造景在不同地段体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植物群落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地形起伏有变化,水系环绕注重与人亲近,驳岸一般高于水面仅20公分使人无恐惧感。此外,环城公园还保留“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历史人文景点特色,国家建设部评价:“公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突出植物造景,生态效益显著”,而在1986年荣获全国园林唯一“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并在当年召开的首届公园工作会议上指定作大会经验介绍。

在绿化总体布局上能结合城市风扇型总体规划结构,打造楔形绿地系统,让绿地楔入城市。同时,在老城区通过环城公园建设形成翡翠项链公园环,让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城相融、城园一体”的市容风貌。接着提出的城市大环境绿化,既城乡一体森林城建设,则要求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山岗森林化,得到当时国家城建口和农林口的一致认可,作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而名扬全国。当前在绿化上出现的“城市森林”一词,实质指的就是城市绿化,因为“城市林业”、“城市森林”和“城市绿化”在英文中均出自同一单词,内涵一样。所以当前我省提出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有利于从绿化的本质出发正本清源,正确引导园林绿化事业发展。

二、与时俱进彰显特色奋力赶超

进入本世纪,城市化进程加快,园林绿化在全省城镇普遍展开,尤其以合肥为首的城市园林投入更多、规模更大、发展更快,但在全国的影响力反而小了,尤其与江浙相比明显落后了。新近省政府发出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正切中了安徽园林发展的瓶颈与要害,我们加快提高各项绿化指标的同时,如何在质量和水平上得到迅速提升是关链。因为城市园林绿化不是一般的植树造林,应首先弄清楚本质特征才能有的放矢。

城市绿化主要包涵:街道绿化、广场游园、公园和单位庭院绿化。园林绿化的提升,宜在分类指导下因地制宜,力求师法自然才能事半功倍地实现城市优美环境和特色风貌。现着重从微观上看植物造景,期望有助于领悟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特征,掌握好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的方向。

1、道路绿化应满足多种功能需求

这里主要指行道树,合肥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结合长江路拓宽改造,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法梧行道树进行了更新改造,适应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因为“闹市区”的繁华街道需要综合考虑商业、市容和城市的总体景观,行道树遮荫必然是次要的。最近在日本专门观察了几座大城市的行道树,因为三十年前我首次走出国门,在日本见到行道树的树冠很小、枝干稀疏,曾一度错误地认为是为了防台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的增强,以及有机会看到了世界五大洲主要现代化国家的城市绿化,逐步认识到这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因为优美的街景,不允许行道树遮挡闹市区沿街的建筑、外墙立面、夜晚灯饰,以及商家门面及广告。行道树要求只能高大挺拔,侧枝树冠较小才利于自成景色,与周边环境协调。这次在日本街头所见法梧行道树的主干均未截头,树木保持高生长姿态,侧枝则修剪成粗而短呈宝塔型,如同树桩盆景林立街头。这让我联想起法国巴黎最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两侧的法梧行道树,其枝条修剪虽比东京街头粗放,但树形标准基本一致。再看合肥市芜湖路的万达广场沿街法梧行道树的更新也符合这一理念。因此,我认为合肥长江路现在的法梧行道树宜利用冬春季,通过修剪留好高生长的主梢,并对侧枝进行适当修剪,力争早日形成高大挺拔的行道树景观为佳。

此外,道路绿化带,应注意保护主要基调树种的生长。如合肥阜阳路中段的桂花树,影响到小乔木红叶李的生长,这条路虽无高大乔木,但喜阳的红叶李早春开花使道路显得特别美,成为特色。因此,该路的桂花树宜通过修剪,不与红叶李争夺生长空间,才利于保护好特色。

分车岛现一般都己满栽植物,宜通过修剪保持一定高度和整齐美,以不遮挡交通视线和不缺株为好。

市区沿街较大绿地,一般不宜采用简单的造林方法,宜通过园林绿化尽可能给市民留出亲近自然和休闲的空间,并适当多植四季常青树,并在绿地边缘安排一些坐椅,供行人休憩。

2、广场游园应打造成城市园林的精品景观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除了已植的树木外,还可通过摆花或利用植物进行立体造型,打造城市临时新景观,增添城市美感。现在有的地方虽四季摆花,但老一套,水平不高。夏季去东北,见哈尔滨街头采用五色草造型,很有特色。我们这里通过温室可四季培养花苗,尤其春秋季更适宜摆花和植物造型,美化街景时间比东北长多了,可以借鉴。还有垂直绿化和墙体立面绿化,可选择重点路段用于遮丑或树立绿色景观标志。例如合肥杏花公园东广场作为寿春路由东向西的视觉轴线尽头,现成了停车场显得杂乱,若在广场东侧通过摆放盆栽大树或树立绿墙、花墙,则可供由东向西的司机和行人在行进中也能赏心悦目,享受人工自然之美。

3、弘扬城市园林的文化性和地方特色

突出城区绿化的文化性和地方特色是克服千城一面的关键。合肥在突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基础上可突显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特色,彰显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特色。例如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形象最好能直接展现街头,成为市容的重要景点。若有条件,逍遥津公园还可结合对面沿寿春路的教驽台北侧环境进行提升改造,让行人在寿春路上直接触觉到浓厚的三国故地氛围和李鸿章名人故居气息更佳。

现合肥寿春路逍遥津南大门广场与东侧的游园被人为地分割成风格不同的两部分,都是因前几年改造时保存大门楼的结果。实际上这个门楼保存价值不大,又不是古迹,完全可以与东侧绿地统筹考虑,形成整体。建议可借鉴武汉城区的解放公园、常州市区的红梅公园门前广场的改造手法,让公园景色敞开,更好呈现街头,进一步提升园林城市的品位。

合肥的芜湖路沿包公园一侧,也可结合沿街园林绿地呈现包公塑雕,并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宋式化改造,必能增添城市的厚重历史。

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的面上绿化,通过动员发动和督查结合,可进一步推动全民绿化。尤其沿街可以通过门前三包和拆墙透绿作为抓手,提升街道绿化水平。

4、倡导树种多样性和适地适树原则是提升行动的关链

适地适树和倡导树种的多样性是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以合肥寿春路的广玉兰和桂花树为例,现己成为这条路的特色,长势很好。前段时期由于宣传中未能讲究科学,未适应广玉兰肉质根怕水渍的特性,在一些道路硬质铺装上掏洞栽,结果长势差形成小老树,致使后来放弃种植。而广玉兰是我们这个地区最耐寒、生长最快的高大常绿乔木,只要保证绿带有一定宽度,且排水良好,栽植时又不过深,就能达到适地适树要求。还有雪松曾在合肥长江路上长势特好,树体高大,如四牌楼和东门口等地段曾形成过优美绿色街景。包括龙柏球,这些曾表现好的树种可适当恢复一些,总比现在长江路上缺少常绿植物,冬季难见绿色生机为好。

对于林下植物,如合肥环城公园环北景区树林下的野生草木植物,清理地块垃圾后,宜通过保护尽可能恢复自然植被,或补植一些耐荫植物,更好地体现生物多样性。有些树种苗源不同,生长后期的树型差别很大,如雪松与水杉的实生苗无论树姿和长势都优于扦插苗,因此提倡科学育苗不可忽视。树木种植也要讲科学,必须给植物留有生长空间,种植过密的绿地要适当间苗,尤其作为行道树的银杏树又间种速生的法梧,树木稍大后必须移出,否则银杏势必形成小老树。

总之,园林景观必须适地适树,重视人工植物自然群落特色的形成,营造出适宜人居最佳环境为根本宗旨。因此建议各地贯彻落实省府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时,应从城镇总体规划入手,在科学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中高度重视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植物配置中一定要讲究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杜绝植树越密越好,甚至要求植物种下立即成景的非理性作法,以及过分强调最低价中标。只有在园林景点的建造上重視意境、生境、画境的艺术效果,才能精益求精出精品,提升城镇园林绿化水平,赶上江浙,实现省政府开展此项行动的初衷,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社会的和谐,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园林杂志主编)

猜你喜欢
行道树合肥园林绿化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养护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行道树
弯道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弯道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