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阈下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

2015-12-18 05:14高小升丁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农民环境

冉 珑, 高小升, 丁艳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部,陕西杨凌 712100)



中国梦视阈下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

冉 珑, 高小升, 丁艳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部,陕西杨凌 712100)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当前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用“中国梦”引领新时期农民价值观的取向,构建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农民生态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该文从“中国梦”视角探析“中国梦”与农民生态价值观构建之间的关系,阐释农民生态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

中国梦;生态价值观构建;生态文明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的过程中定义了“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前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绘制的美丽蓝图,提出的宏伟目标。作为生态层面的“中国梦”,就成为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2]。

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科学生态价值观把地球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以适度消费取代过度消费;以尊重爱护自然替代对自然的占有与征服;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利益的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科学生态价值观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从根本上讲,“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为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幸福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幸福生活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因此“中国梦”增强人民幸福感,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生态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是相一致的。简言之,构建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农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例如,生产方式个体化、经济利益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等。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表现在生态价值观层面上的有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生态意识淡薄,生态伦理道德素质不高等负面价值取向。如果不能及时地对这些价值取向进行纠正,重新构建新的价值观,很可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用“中国梦”引领新时期农民价值观的取向,构建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农民生态价值观现状[4-5]

1.1 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民的环境意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不足,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防治办法等了解较少,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同度低。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有效引导;二是获取相关生态知识的渠道不畅;三是环保知识普遍贫乏,有关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广大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6]。

1.2 生态伦理道德素质欠缺所谓生态伦理道德,是指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生态伦理道德强调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态伦理道德素质有所欠缺,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普遍只关注自己眼前利益和切身利益,冷漠或忽视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少农民只要自家环境干净,未受污染即可,门外一切环境资源肆意破坏,反正环境是大家的,得利是自己的。联合国环境署1997年发表的《关于环境伦理的汉城宣言》中曾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全球环境危机,是由于我们的贪婪、过度利己主义以及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的盲目自满造成的,换一句话,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导致了这一场危机。如果我们再不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进行反思,其结果将是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甚至最终导致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崩溃”。而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态伦理道德素质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危机[7-8]。

1.3 经济至上的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把经济利益作为第一要义,是以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基本标准,以物质财富增长为生产生活目标的生存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建立在自然资源永不枯竭的思想之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和中心,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是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标志,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人类追求幸福的生活就在于追求物质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家意志到民众的社会经济行为方面,均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认识和观念, 对经济文化等都还比较落后的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出于摆脱贫穷的渴望,在生产生活方面,经济利益第一的思想成为当地农民的最高价值取向。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由此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状况,并且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困境。

2 “中国梦”与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9]

2.1 “中国梦”为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指明了具体方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九成以上,农村问题至关重要,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对农村的发展乃至全国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而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问题在于人,农民科学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和关键。但长期以来,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未得到充分重视,这就造成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态问题日渐凸显,而治理收效甚微的现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梦”的提出则为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指明了具体方向,即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只有与“中国梦”的本质要求相适应,以“中国梦”为目标导向,才能合理构建,并进一步把生态文明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结合国家发展前途与命运,寻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五位一体”式的和谐发展[10]。

2.2 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是“中国梦”实现的强大助力正如前文所述,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强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加强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群体的生态文明意识,还能使广大农民在主观与实践层面,积极投身于“中国梦”的实现中。因此,加强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将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植入广大农民的心中,并将其内化为强大的思想动力,这对“中国梦”的实现将产生强大的助力[11-12]。

3 “中国梦”视阈下农民生态价值观构建的途径[13]

3.1 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农民生态价值观的养成环境教育是人们认识理解环境进程、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手段。《世界保护战略》指出,教育与态度和行为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环境教育对于新的生态环境意识,生态伦理道德的形成至关重要。加强环境方面的措施具体而言,一是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理念上高度重视对农民的环境教育,积极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促进其科学生态价值观的建立;二是环境教育内容上要系统全面,要与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潜移默化中渗透进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使农民明确了解和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与联系,从而激发生态价值观在农民群体中的“内化”效应;三是环境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多种载体, 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活动,引导农民自觉培养正确的生态价值观[14]。

3.2 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农民生态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的重要标志,而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的良好关系则是实现这一标志的基本前提。生态经济为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所谓生态经济,即以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为目标,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为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经济模式一方面使环境得到了保护,一方面使经济的发展不因环境的保护而受限,并且在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情况下更加迅速地发展。农业以直接加工自然资源,直接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为特征,其发展对资源、生态、环境的依赖性最强。因此,在农业领域发展生态经济,对于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推动农民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3.3 深化环境法制建设,促进农民生态价值观的遵守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伦理道德、技术、制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调节。环境法律制度建设是对人们生态价值观的规范化,在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深化环境法制建设来调整农民群体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使之既符合生态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立法中体现生态价值观,通过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那么体现这一价值观的法律条文就成为了一种对全社会的刚性要求,针对农民群体而言,就是一种法律义务,不以个人意志、个人好恶为转移,必须遵守。这有利于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强化农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法律理念,并进一步促使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15-17]。

4 结语

通过立法的手段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不够,还需要从哲学的伦理道德方面和文化思想方面规范农民的生存价值观,使农民自觉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讲“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的幸福。用“中国梦”引领新时期农民价值取向,构建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思想与文化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农民养成尊重自然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重新构建农民的价值取向观;深化环境法制建设,促进农民生态价值观的建立和遵守;发展生态经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中国梦。

[1] 李云路,顾钱江,颜昊.中共新领导集体宣示以实干托举“中国梦”的政治抱负[EB/OL].(2012-11-3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30/c_113867751.htm.

[2] 杨增美.中国梦的生态文明建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94-96.

[3]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5):27-34.

[4]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5] 王天翔.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6] 何怀远.发展观的价值维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 张磊,付嘉,何蜻云.新环境资源价值论——兼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J].生态经济,2006(5):278-281.

[8]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9] 胡鞍钢,管清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兼评托尼·布莱尔《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报告[J].当代亚太,2008(4):7-25.

[10] 朱文武.“美丽中国”视阈的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3):68-71.

[11] 袁银传.中国农民传统价值观探析[J].哲学研究,2008(4):118-122.

[12] 郎晓瑛.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04-106.

[13] 李晓翼.农民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现代化[J].经济研究导刊, 2008(9):31-32.

[14] 戴秀丽.生态价值观的演化及其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15] 张春晖.“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64-165.

[16] 吕忠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17] 张富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9):32-35.

Construction of the Farmers’ Ecological Valu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Dream

RAN Long1, GAO Xiao-sheng2, DING Yan-hong3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ese dream" is not only a national dream, people dream, but every one Chinese dream. " Chinese dream " presents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rmers’ ecological values. Leading the trend of farmer’s values in new period with "Chinese dream", to 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view of ecological valu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rrent farmers’ ecological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drea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drea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farmers’ ecological values was analyzed, the basic ways of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ecological values were elaborated.

Chinese dream;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valu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NO.14CKS005)。

冉珑(1980- ),女,陕西商洛人,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11-19

S-058

A

0517-6611(2015)01-390-03

猜你喜欢
价值观农民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