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产业政策转变两要点

2015-12-18 10:32王小鲁
纺织科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十三五小微政策

王小鲁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消除科研成果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改善法制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和鼓励创新,通过市场选择促进新技术新产业发展

“十三五”将至,我国应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普惠式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以补充性产业政策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实现产业化发展。

打造服务型政府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干预过多,过度热衷于利用行政措施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扩大投资,而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常常工作不到位——这是造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实现经济再平衡,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就必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其以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市场秩序为中心任务,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应按照市场规范,服从与非国有企业相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而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也应接受兼并重组,或依照规范的破产清算机制不再勉强经营。

据2012年一项针对全国4000家各类企业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政策和政府行政管理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成为企业经营的最大障碍。对此,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成为了产业政策改革的第一要务。

首先要实现政策公平。不仅要清理不当的价格干预政策及优惠政策,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营造相对平等的经营环境,还要建立灵活高效的金融市场,提高专注于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草根型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进而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因其灵活性和对市场的敏感性,小微企业通常是科技创新及新生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而非常有限的融资空间已明显制约小微企业的发展。为缓解这一状况,不仅需要减少行政性准入限制以促进小型民间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还要培育风险投资机制,为更多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技术和产品提供支撑。

其次是实现政策和政府行政的公开透明,不仅要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消除歧视性待遇,尽快实现统一税收制度,还要加速建立公开透明、标准统一的普惠性政策,并建立事后核查、评估及责任追究机制。

据企业调查显示,目前,企业税负和社保缴费负担过重已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可尝试由政府负担一定比例的职工社保缴费,以相应减轻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

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政策,尽量减轻小微企业税负。为此,建议考虑将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政策扩大到全国所有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并将期限延至3年。优惠期结束后,这项政策也可改为对所涉及的小微企业减半征收增值税,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执行。

真正实现创新驱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内学者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产能过剩的现象已越来越严重。谁应向投资者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谁应对已经发生的产能过剩发出警告,阻止相关行业的继续投资?在发达国家,这一职责主要是由行业协会或商会承担的。

因此,促进行业组织的发展应成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鼓励行业的自发组织,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此外,政府也有责任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以帮助纠正结构失衡,保证产业协调发展。

目前,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愈加重要,但产业发展并未走上以创新驱动为主的轨道。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而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则与产业相脱节,很多科研成果无法落地,现行科研管理制度方面的束缚和在创新激励机制方面的缺欠成为其主要阻碍。

为促进我国自主研发,针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现行创新激励机制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首先,应允许和鼓励知识产权的主要所有人主导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联合开发应用,科研单位也可根据投入适当提取收益。其次,要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打开大门搞科研,走产、学、研结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的道路。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强化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真正为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提供支持和保护,为企业发展营造诚信守法经营的社会环境。

一般认为,关键技术的突破可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质的变革。然而,并不一定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在某些方面,政府能比企业获取更全面的信息,集中更雄厚的资金,调动更多人力物力开展研发,进而更快取得成果。因此,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进行技术攻关,不失为产业发展的有利之选。尤其是在某些意义重大、争议重大的技术问题上,可由政府提出方案提交人大决策,避免重大决策久拖不决,延误时机。

在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的绿色发展也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据调查,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及石油和煤炭净进口国,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巨量碳排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难言之痛,边际社会成本远远超过边际收益。为此,政府及各级单位必须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通过税收杠杆加大化石能源使用成本,引导企业以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2012年进行的企业调查中,有64%的问卷提出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乏已成为困扰企业经营的主要障碍之一,能为制造业输送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成为缓解人才供应矛盾的重要突破口。

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素质,提升师资水平,尽可能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人力资源,成为了弥补产业发展人力资源缺口的当下之急。更关键的则是改变社会传统观念,重塑关于职业教育的固有理念。同时,还要打破教育垄断,多渠道开展职业教育,并改变以管理行政机关的方式管理学校的传统做法,让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对时代变化和市场需要作出灵敏及时的反应,以发展更为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

在进行产业革新之时,无论是政府或企业,最关键是要牢记技术的突破最终必须落实于产业化。尤其是对于新技术、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须充分依赖市场竞争机制来完成,并在一定期限后让其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以提升市场的平等性和产业活力。

猜你喜欢
十三五小微政策
政策
政策
小微课大应用
助企政策
政策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