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赶上了

2015-12-18 10:31沈静李利军
纺织科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容城服装业北京服装学院

文/ 沈静 李利军

赶上了新一轮政策红利的容城服装业,也赶上了转型期的阵痛与机会

被称为“中国北方服装名城”的容城如今有了自己的国际服装文化节。

由保定市人民政府、北京服装学院和新华网主办,容城县政府承办的首届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近日在容城举办。本次服装文化节举行了北京服装学院“无远不至”主题服装秀、罗马尼亚著名服装设计师BOT ROZALIA最新服装设计作品发布秀、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高校联盟成立揭牌、京津冀地区20名服装设计师工作室签约、2015学生装趋势发布暨京津冀中小学学生模特选拔赛等活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和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出席了活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推动与保定容城与北京服装学院的地校合作被看作是这个国际服装文化节最大的亮点。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淮滨所言,这是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的独特之处。

然而,在我国纺织服装业承压发展的当下,容城的服装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压力。赶上了新一轮政策红利的容城服装业也赶上了转型期的阵痛与机会。各方集聚容城,也赶上了在“十二五”末尾,见证一方的发展成果,还有重整出发的新姿态。

借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东风

首届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是纺织服装行业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成果,其背后正在进行的是纺织服装业在京津冀的重新布局与升级。

先看活动所在地保定容城。服装产业是容城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有服装企业94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2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产品涵盖西服、衬衣、休闲、棉服、内衣、裤装等6大系列。2014年,全县服装业实现产值23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当地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产业集群并积淀了很好的产业基础。然而,当地中低档产品居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自主品牌更少,缺少行业领军企业,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亟须转型升级。

再向北100多公里,北京正在“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等业务正在迁出。与此同时,北京还正在建设“时装之都”、“设计之都”,目前也正在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进程。作为“中国服装设计师摇篮”的北京服装学院,在服装设计界的表现出色:设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系列服装,神舟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建国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队和志愿者服装等,特别是圆满完成了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工作。除此之外,北京服装学院还拥有一大批服装高级人才,俨然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智库”。而这一“智库”需要在为实体经济发展中服务才能落地和实现自身价值。

综合来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服装产业升级需要的“智力”能从北京服装学院获取,而学校科研需要的“土壤”已被容城服装产业开荒。显然,地校合作能够实现互惠共赢。

除了抓住京津冀京津冀协同发展机会外,保定与北京服装学院的地校合作开启了纺织服装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新篇章。孙淮滨认为一模式对于当地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北京服装学院已经确定保定澳森制衣有限公司、保定津海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集宏兴服饰有限公司、保定豪丹制衣有限公司、保定凯迪服饰有限公司等5家服装企业为“北京服装学院校外实践基地”。

开幕式现场表演了北京服装学院“无远不至”主题秀。

提升产业附加值正当时

容城服装业的发展赶上了新一轮的政策红利,当然,当地也赶上了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节点。容城服装业有着30年的发展历程,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近年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已经深知要想在当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创意、时尚的服装消费增长中分得一杯羹,除了丰富的品类、精湛的制作工艺外,还有自主设计、研发能力的提高,还有服装文化品牌的创建。因此,适应服装发展的潮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产品文化底蕴、打造知名品牌成为容城服装业再次创业的必然选择。

除此之外,企业也在市场竞争中明白,要想长远发展,升级改造装备才有可能不落于人后。河北万发服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姜万发表示,公司计划投资200多万元更换近百台旧设备,加快企业生产由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要想改变以往粗放加工者的形象并非一朝一夕,此次首届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已经呈现出新的面貌。在保定容城与北京服装学院的合作下,首届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现场既有服装产业集群地的厚重感,也有时尚活动的先锋感。借助北京服装学院的智力资源,本届活动更显“高大上”。

现场一位当地的服装产业人士表示,此次服装文化节从活动的logo、宣传册到现场走秀都呈现一流水准。这是种新气象。

为了给当地企业家提供转型思路,在活动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新常态·纺织服装业的创新发展”产业论坛。论坛上,孙淮滨,“一搭”创始人及CEO张扬正,原创设计师品牌“有耳uare”创立者聂郁蓉、孙磊,中澳时尚联盟创始人Timothy Coghlan,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楚艳也都为当地服装产业升级出谋划策。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先进资源和信息的不断流入,容城服装业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容城服装业北京服装学院
《“头大”的一天》系列一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野》
“行进中的历史”:北京798当代艺术展走进雄安
“雄安新区”会改变容城服装业吗?
京津冀协调发展助推容城服装产业升级
服装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论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北京服装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