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个精准”提升扶贫实效

2015-12-19 16:39许萍乡
老区建设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全县贫困户精准

许萍乡

近年来,东乡县大力推进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4224人减少到2014年的1124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4.44%下降到2014年的3.51 %。目前,全县仍有6个省级贫困村、3709户贫困户。今年以来,东乡县坚持以“四个精准”为抓手,全力改变扶贫策略,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确保在2018年底前消除绝对贫困、在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一、坚持精准识别

1.选准贫困对象。坚持以深入开展“四进四联四帮”活动为契机,按照“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的流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对11242名贫困人员再核查、再识别,特别是注重将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群众按照全县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标准先行识别贫困户,再由驻村干部根据政策要求进行筛查,做到人情户全部清理、脱贫人员及时退出、真贫人员和返贫人员全部帮扶。

2.找准致贫原因。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了对扶贫对象致贫信息的收集工作,逐一调查了当地的资源条件、农田设施、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的家庭结构、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情况,对全县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统一填写了《东乡县精准扶贫工作结对帮扶一览表》。据调查统计,全县11242名贫困人员中,因环境恶劣、交通落后造成贫困的有1825人,占16.2%;因缺技术致贫的有912人,占8.1%;因缺资金致贫的有3125 人,占21.8%;因病致贫的有2450人,占21.8%;因残致贫的有927人,占全县贫困人口8.2%;因灾致贫的有1128人,占10.1%;其它原因致贫的有875人,占7.8%。

3.定准扶贫类别。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建立帮扶台账,明确了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确保将帮扶资金、扶贫措施精准“滴灌”到每一个贫困对象,其中对因年老体弱、肢体残疾、智力障碍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和五保户,统一纳入政府救助范畴,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及提供其他社会救助,对具有一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在发展产业、贷款担保、培训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

二、坚持精准帮扶

1.单位结对帮扶。按照省、市、县级部门不重叠安排的原则,整合各级帮扶单位力量,共同推进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目前,除了省市部门挂点帮扶的6个村外,全县按照“1+X”模式,安排140个县直单位对17个乡镇(场)的146个村进行帮扶,要求每个帮扶单位选派2-3名工作人员,组建驻村“连心”小分队,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结对帮扶。目前,全县安排350余名县乡干部深入基层挂点帮扶,重点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微心愿等活动。

2.能人结对帮扶。鼓励致富能人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以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形式投资兴业,带动贫困人员致富。目前,全县共组建了油茶、蔬菜、水栀子、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种植和泥鳅养殖等12个扶贫专业合作社(协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5亿元流向扶贫领域,大大提高了致富能人对贫困户增收的带动能力。比如,在孝岗镇红岭村打造了规模较大的泥鳅养殖供苗基地——江西恒佳泥鳅养殖基地,一期建成面积已达200亩,每年可繁殖泥鳅苗10亿尾。该基地通过安排就业、技术入股等方式,已发展泥鳅养殖户50多户,养殖面积达1800多亩。

3.亲友结对帮扶。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等方式,发动贫困人员亲朋好友重点围绕子女就学、外出就业、产业帮带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助推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目前,全县已发动2208名亲友开展结对帮扶,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三、坚持精准施策

1.突出产业扶贫。根据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正在探索建立集“一个扶贫基地、一个优势产业、一个合作组织”为一体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目前,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建产业基地,采取“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有意愿的贫困户到基地发展产业。第一种形式是针对资金缺乏的贫困户,由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模式,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基地,由企业向农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等扶持。比如,在红光垦殖场王港分场二队、岗上积镇东源村分别打造了一个占地300亩、200亩的泰国花奇莲莲藕种植基地。经初步测算,种植1亩泰国花奇莲莲藕仅需5000元成本,亩产约3000公斤,每亩纯利润高达1.3万元,远远高于水稻或常规农作物的经济效益。第二种形式是由政府主导建设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山林、山塘、水库等资源脱贫致富。比如,县投入600万元,在邓家乡规划打造了占地5000亩的花果山生态园,其中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规划建设了占地900余亩的百姓家业基地,作为当地的产业扶贫基地,现已发展20多户村民投入苗圃产业,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2.突出安居扶贫。按照“挪穷窝、改旧房、换新颜”的思路实施安居扶贫。挪穷窝,即实施移民搬迁,集中50%以上的移民经济发展规划资金支持移民示范村建设,其中对整村或直补人数在60%以上的移民村组优先开展示范村建设,今年重点启动了井山水库规划区内2000名移民搬迁工作,重点打造了孝岗镇科外村小组避灾移民搬迁等4个移民亮点示范村。改旧房,即实施危房改造,其中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众每户补助1.15—1.95万元,对维修加固房屋的困难农户每户补助3500元,对居住在D级危房且无经济实力的建房户实施“交钥匙工程”。换新颜,即实施村庄整治,优先将贫困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点,不断改善村容村貌,6个省定贫困村新修村组公路和入户公路87.6公里,新建和维修农村桥梁12座、维修小(二)型水库及山塘50座,清淤沟渠30公里,改造农村电网120公里,自来水网、网线电视基本普及到村到户。

3.突出保障扶贫。就业方面,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凡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证书的每人补助1000元;对贫困户“两后生”参加中职、高职学历教育的,分别连续2年、3年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补助;购买开发400个城管、环卫、园林、农村垃圾清理等领域的公益性岗位,扶持贫困户就业。教育方面,为考取普通高中、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提供生活补助,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补助寄宿生活费,对中等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医疗方面,为农村儿童白内障、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提供医疗救助,为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资助农村低保、五保、重点优抚等六类人员参加新农合。扶残方面,对接受初等教育、高中教育(含高职)、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每人每年分别补助400元、800元、1000元;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对所有精神病患者每人每年提供500元药物救助;对14周岁以下聋哑儿童装配助听器的每人补助2000元; 对贫困残疾人住院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给予1000-4000元的救助;对重度残疾人提供每人每年500元的居家托养阳光补贴。救助方面,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四、坚持精准见效

1.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为进一步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县里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社会资金向扶贫领域流动。在财政资金投入上,除积极争取省市扶贫项目资金外,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捆绑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教育、卫生、民政等领域的资金,不断做大扶贫资金总量。在金融资金引导上,逐步健全贫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多元担保机制,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在社会资金撬动上,探索搭建资金互助平台,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大户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问题。

2.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为彻底消除漫灌式扶贫现象,启动建设了“互联网+扶贫”工作平台,动态管理精准扶贫工作。在扶贫对象管理上,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台账,确保扶贫对象脱贫后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在扶贫成效管理上,建立反馈机制,由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情况,以及贫困村产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

3.健全考评责任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年终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对各地各部门的精准扶贫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政绩考评挂钩,并作为各级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无起色、推进缓慢、未完成责任目标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和帮扶单位及干部进行通报批评,视情况进行问责,彻底解决一些帮扶单位“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全县贫困户精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