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建筑设计的理念研究

2015-12-19 00:07柴瑞琳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传统建筑

柴瑞琳

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全球性趋势的不断发展,在当今世界的许多领域都出现了文化趋同现象。这种文化的趋同,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兴起,对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却压抑了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促成了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流失的局面,这是负面的影响。反映在建筑文化领域,则是出现了建筑的国际化趋向,虽使众多传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却更多地导致了建筑风格、形式的雷同,传统建筑特色的消逝,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没落,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

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也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到了很大冲击,导致地方风格和传统文化的丧失。虽然西方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和丰富的造型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甚至在理论上开辟了新的方向,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西方建筑思潮,连同千姿百态的建筑作品一起涌入国门。由于我们还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缺乏识别能力,各种各样的流派、主义都不辨良荞地被接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思潮纷纷登陆。国内园林建筑界正为突如其来的各种主义困扰之时,建设高潮迅速来临设计师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大量园林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以最快捷的方式学习西方的成果,成就是巨大的。但是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技术上来看,都存在很多的不足。技术上的差距是显见的,艺术上也没有思想和美学基础。其结果是抄袭国外建筑的表面形式,或流行或复古,甚至去复别人的古。形式主义泛滥,将容易学到的形式语言和建筑手法肆意滥用,园林建筑设计几乎成了表面形式上的口味设计,而对其文化内涵和技术难题置之不理。在这种形势下,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园林建筑业建设量大得.惊人,几乎为世界之首;另一方面,设计的艺术水平、技术水平都十分落后,不仅没有相应地产生较多的世界级的作品,缺乏传统园林建筑的意蕴精髓而流于形式,也没有很好地满足国内市场对园林建筑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上现象与我国现代园林建筑实践缺少理论指导、理论研究薄弱有关,许多重要的课题尚未展开,系统的、整体性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文化的本质就是传统,不同的民族、地区,其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尽管全球性的文化趋同是文化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但并不等于文化的全球一体化,文化更应该强调多元共生,共同发展。在园林建筑领域,保持建筑文化的多元化同样重要。地域性、民族性的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文化,国际性文化也可以被吸收、融合为新的地域与民族文化。中国园林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解欣赏方式和创造构筑程式。它用独特的视角、手段去审视、呈现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它的形式逐渐趋于稳定、程式化,但其精神内涵仍是独特、有启示性的。但由于它毕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产物,脱离不了当时历史条件产生的各种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的中国园林建筑已不可能停留在传统之中踏步不前,而是必须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创造出既和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和传统的局限性决裂,和当代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相适应的现代中国园林建筑。

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如何使园林建筑设计既纳入国际轨道,又体现出鲜明的地区文化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民族多元建筑风格共存的局面,是各国设计师巫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地区传统文化,将文化融入到园林建筑中,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建筑。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建筑理论界在地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批判的地域主义、新乡土主义等理论揭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新途径。然而当代中国园林建筑缺少理论,缺少批评,缺少关注,有的设计师较普遍地存在浮躁心态,浅尝辄止,一方面造成园林建筑流于国际化形式而缺少中国传统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把传统固化、标本化,片面的复古,造假古董,缺少好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创新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建筑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当前状况的不断改善,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建筑创作则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改造与创新。因此,继承与创新在很多时候并不矛盾,继承是为了创新,继承和创新是可以相互促进与转化的。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的创新决非空穴来风,如果没有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对于传统的批判的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也只有在体现中国的特色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成功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传统园林建筑的文化特征出发,从深层次的视角对待传统,对其布局、选型、空间和理微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传承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对当代园林建筑实践与创新做出贡献。

园林建筑是建筑艺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其美的最高层次是对民族、地区、国家的传统、文化内涵的解读、继承与创新。这必然要求设计者对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深厚积累和透彻理解,这对现代园林建筑实践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文化趋同的今天,关于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如何创新,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手段、方法、途径等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对它的系统探讨与研究对于我国园林建筑界来说将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包括了园林建筑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与多元化问题;同时也包括了在新的建筑技术与新的建筑思想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传统园林建筑文化与内涵的延续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它是全世界建筑师和理论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用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深层的精神内涵和表层的形式结构进行较深入的探索,通过分析中国人特定的欣赏心理和思维方式,总结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在漫长发展过程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和空间意境,初步建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场所理论、地区主义和建构理论等,探索当代中国园林建筑发展与创新的一些途径,以求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和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由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产生于与西方古代文明完全不同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并沿着不同的格局与路径发展的,所以,中西方在传统园林建筑营造的观念形态及在此指导下的园林建筑设计,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将研究的范围主要确定在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传统理法与继承方面,从而能够重点突出,并做出比较细致深入的研究。

园林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如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但园林建筑的概念并不限于园林中的建筑,广义的园林建筑是指处于景色优美区域内,与景观相结合,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并直接与景观审美相联系的建筑环境。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其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特征。园林建筑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从事种种文化活动而形成的不同于自然景色的人文景观,并与所处的环境紧密关联,其本身就是优美景色的组成部分之一。

古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促进并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自然山水审美标准。不论儒家还是道家,观赏自然山水都不是单纯的欣赏山水的自然形态,而是着眼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园林建筑是自然山水体现人文精神的主要中介之一,是人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在自然环境中的物化。园林建筑的价值不仅仅在建筑自身,更在于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建筑所依存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自然、社会、人文、技术等实存环境以及该地区历史、神话传说、社会心理所形成的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园林建筑与环境的适应程度,关系到景观环境整体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传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