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看世界大气科学领域华人学者的高影响研究活动

2015-12-20 09:10李婧华
关键词:大气华人论文

李婧华

从2014年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看世界大气科学领域华人学者的高影响研究活动

李婧华

2014年华人科学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和PNAS上分别发表了12篇、4篇和10篇论文。

为了考量2014年华人作者在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的显示度,选取Nature、Science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这3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统计了2014年华人作者的发文情况,对华人作者本人情况、所属机构和研究领域等进行了分析。

本文所说的华人作者包括了中国大陆学者、在其他国家/地区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以及具有其他国家国籍的华裔学者。本文以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为线索,统计了华人科学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和PNAS上发表的大气科学领域论文。无法从姓氏上甄别的华人作者,本文未进行统计。

2014年华人科学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和PNAS上分别发表了12篇、4篇和10篇论文,总计发表了26篇大气科学相关研究论文。表1给出了这些论文的详细信息,其中按研究领域划分为气候及气候变化(11篇)、大气化学(8篇)、古气候(3篇)、海洋学(3篇)和碳循环(1篇)。26篇论文的华人作者,按照所属机构可划分为中国大陆机构(6人次)、国外机构(12人次)和双责任机构(指作者机构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是大陆机构,8人次),分别占23.1%、46.1%和30.8%。在国际合作方面,有24篇论文是由多国研究者共同完成,国内合作仅2篇。

根据2014年在3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26名华人作者责任机构的国别分布,可以发现,这些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此外,双责任机构的华人作者共8名,中美机构的共6位,中澳机构和中瑞机构各1位。有14篇论文华人作者的责任机构为(含)中国大陆机构,其中高校11篇(北京大学7篇,中国海洋大学3篇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篇),中科院2篇(地环所和寒旱所各1篇),国家气候中心1篇,“本土”作者和双责任机构作者产出分别为6篇和8篇。

根据华人作者的国外机构属性分布,可以发现,这些作者主要来自大学(15篇)和研究机构(5篇),而且涉及的高校均为美国大学,可以看出,美国高校仍是大气科学领域人才输出和引入的重要机构。另外5篇的华裔作者是来自欧洲(德国、瑞士和挪威)和澳大利亚的科研机构。

一项杰出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多个机构共同完成的。Nature、Science和PNAS杂志上发表大气科学的华人第一作者论文,绝大部分是国际合作论文。26篇华人第一作者的大气科学相关学科文章中,有14篇论文的华人作者责任机构是(含)中国机构,其中8位华人作者具有中国和海外2个责任机构,且多数是中美两国的高校。

此外,有11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在读博士或博士后,其中,有5篇论文是国内高校的在读博士或博士后为第一作者完成,另外6篇是国外高校在读博士或博士后为第一作者完成。赵磊博士在Nature上发表了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论文,他所在的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是两校于2 0 11年联合创办,该中心主要的科研内容是与中国大气环境相关的污染和资源问题,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李旭辉是该中心的主任。李旭辉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92年获得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土壤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森林环境学院全球变化事务主任,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他长期从事森林气象学、边界层气象学及微气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碳通量微气象观测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郭松博士在PNAS上发文揭示北京霾形成机制,合作者有大气化学和气溶胶研究领域著名的“千人计划”学者张人一教授。张人一教授1983年在南京气象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大气化学博士学位,现任德州农工大学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中心主任,是美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委员会主席。

优秀海外学者不仅是我国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更为科研领域后备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表明我国对海外华人科技领军人物的引进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国家应继续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优秀海外人才“落户”,推动我国大气科学领域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成就。同时,还应在大气科学研究领域持续增加投入,鼓励科学研究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逐步提高我国在大气科学领域的科研水平。

表1 2014年Nature、Science和PNAS发表的华人第一作者大气科学论文及相关信息统计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猜你喜欢
大气华人论文
何为“华人”?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大气光学现象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