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应用实例

2015-12-21 23:37曹向东
科技与创新 2015年24期
关键词:复合地基软土

曹向东

摘 要:结合软土工程地基处理实例,从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强夯置换加固处理淤泥和淤泥质土类软土时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对比得出了结论,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夯置换;加固深度;复合地基

中图分类号:U21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4.078

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以淤泥和淤泥质土为主的软土。一般情况下,软弱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比较差,承载力比较小,所以,在利用软土地基时,应采取加固处理的方式。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有换(填)土法、预压排水固结法、灌浆法、深层搅拌法和强夯等。实践证明,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改善软土的结构,减小沉降量,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还能达到设计要求,便于施工。

1 应用实例

1.1 工程概况

大连港码头辅助建筑区拟建4栋综合楼,高2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拟采用浅基础。

1.2 场地地基土的组成

该场地的地下水位埋深为2.2~2.5 m。地基土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①层中粗砂。吹填形成,黄褐色、黄白色,稍湿、饱和,松散状态,均粒,主要由长石、石英矿物组成,含多量黏性土,层厚3.1~4.4 m,承载力特征值fak=110 kPa。②层淤泥质黏土。吹填形成,灰色,饱和,软塑—流塑状态,属高压缩性土,层厚1.5~2.1 m,承载力特征值fak=60 kPa。③层粉质黏土。黄褐色,湿,可塑,属中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70 kPa。

1.3 强夯置换施工设计

强夯置换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选则有代表性的场地作为试验区进行试夯,试验区面积为400 m2(20 m×20 m)。

1.3.1 强夯置换试验施工参数

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地区经验来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照表1所列数据预估。

由表1可知,当单击夯击能为3 000 kN·m时,即300 kN夯锤,落距为l0 m。如果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夯点,那么,夯点间距为4.5 m,每夯点夯3遍,夯击数为13~18击,填料2次(填料以强—中风化为主碎石),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小于50 mm,夯坑周围地面隆起量小于200 mm,夯坑深度不大于1.5 m,跳点夯击2遍,2遍夯间隔时间为14 d,最后满夯2遍。

1.3.2 试夯检验

试夯结束2周后,检测试夯场地,并与夯前测试的数据作对比,以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由检验结果可知,置换深度达到淤泥质黏土底部,中粗砂承载力特征值fak=310 kPa,淤泥质黏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 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30 kPa,有效加固深度大于6.5 m。

2 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情况

2.1 强夯时使用的设备

强夯时所用的设备是履带式起重机,夯锤质量为300 kN,底面为圆形,底面积为2.8 m2,锤底面对称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排气孔。满夯使用的夯锤质量为200 kN,底面为圆形,底面积为4.6 m2。

2.2 强夯置换施工

强夯置换施工的步骤是: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②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将夯锤起吊到10 m的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夯锤脱钩自由下落,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⑥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夯坑内填料至与坑顶齐平,并记录填料数量,重复工序,直至满足设计的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即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⑦按照跳点的原则换夯点继续夯击,完成全部夯点的第一遍夯击。夯击间隔时间为14 d,14 d后依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⑧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的高程。⑨强夯处理范围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3 m。

2.3 强夯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在完成监测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开夯前,检查夯锤的质量和落距,确保单击夯击达到3 000 kN·m;②每一遍夯击前,要复核夯点放线,夯完后检查夯坑的位置,如果发现偏差或漏夯的情况,要及时纠正;③按照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和总夯沉量;④在施工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施工参数和施工情况。

2.4 强夯置换施工效果检验

施工完毕28 d后要进行夯后检验。检验时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室内土工试验手段,主要针对的是中粗砂层和淤泥质黏土层。

2.4.1 中粗砂层效果检验

对于中粗砂层,主要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夯前夯后检测。夯前、夯后N63.5变化对比曲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夯前N63.5的平均值为2.8,夯后N63.5的平均值为12.1,该层土体由松散状态变为密实状态。夯后,中粗砂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10 kPa。

2.4.2 淤泥质黏土层效果检验

夯前、夯后淤泥质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可知,夯前,软塑—流塑状态的淤泥质黏土经过强夯置换加固后,含水量降低,孔隙比减小,液性指数下降。这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变化表明,加固后,明显改善了工程性质。夯后,淤泥质黏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 kPa。

2.4.3 桩体质量效果检验

经过钻探取样,结果显示,桩体在2.5~3.0 m深度内由碎石组成,2.5~3.0 m深度以下由中粗砂组成,置换深度达到淤泥质黏土层底部,桩体长度为5.6~6.0 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ak=350 kPa。

2.4.4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强夯置换后,地基土为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可由下式确定:

3 结束语

作为一种软基处理方法,强夯置换法得到了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影响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工程地基处理前,应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判断其是否适合使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实践证明,选用该方法时,不仅要设计合理,还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

参考文献

[1]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岩土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岩土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刘景政,杨素春,钟冬波.地基处理与工程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 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复合地基软土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的病害及整治技术
含软土高等级公路搅拌桩施工路基沉降监测研究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沉积环境对沉积软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研究
基于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苏北滨海地区软土的地质勘察方法
高速铁路路基在盐湖内盐渍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
复合地基的几种优化设计方法探讨
考虑鼓胀变形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