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

2015-12-21 16:25邓菊云
老区建设 2015年22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服务体系

[提 要]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十八大又提出文化强国目标,这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和供给提出新要求,国家和社会应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强化农村文化事业。笔者综合近年来相关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成果,梳理了当前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的研究现状,认为已有的研究虽有一定共识,但忽略了对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需求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邓菊云(1978—),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99)

[作者简介]2014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以江西省y县为例”(项目编号为青年项目132)

一、国外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研究

目前国外理论界没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说法,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

1.关于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点

林达尔认为,公共产品是国家对人民的一般给付,个人或个人集团对公共产品所支付的价格就是赋税(1919)。萨缪尔森认为,公共产品也就是集体消费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1954)。

关于特点,一是非排他性。布坎南认为,排除服务的潜在使用者相对来要付出很大代价,并且是无效的,要排除任何人享受一种公共产品的利益要花费非常大的成本(1965)。二是非竞争性。斯蒂格利茨认为,有一类被称为公共产品的特殊商品,它们是正外部性的极端情况。一个人对一种公共产品的消费或享受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因而其消费是非竞争性的(1979)。

2.关于公共服务的供给

蒂伯特提出了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即“用脚投票”理论。他认为,人们会像选购商品一样挑选所愿意居住的辖区,并选择那种公共服务最能满足他们意愿而税收又最合理的辖区去居住。地方公共服务均衡模型突破了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垄断和消费者被动接受的思维禁锢,设计了地方公共服务的偏好显示机制,引入了“消费者选择”,从而在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对于探索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很大帮助(1956)。布坎南提出了俱乐部理论,该理论就是把地方辖区比作俱乐部。这一理论分析了实现地方辖区最优规模的条件:首先,随着新成员的加入,现有辖区居民所承担的成本将由更多成员分担;其次,新成员的加入会使辖区变得拥挤,辖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变得更加紧张。因此,辖区的最优居民规模应当确定在这样的水平上:因新成员加入而节省的边际成本恰好与新成员加入所带来的边际拥挤成本相等(1965)。

3.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托宾提出了“特定的平均主义”理论。他认为,一些稀缺性的公共服务如健康医疗、教育法律运用能力等应当与支付它们的能力一道实现平均分配。对于许多公共服务来说,完全通过私人或竞争的方式提供,可能会使市场分层分类,虽然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却变成只是迎合部分接受者的需要而无法真正体现公平,这导致许多公共服务的生产往往因考虑公平的因素而不得不采取低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必须是有限度的,是利己不损人的,即必须依据等价交换准则进行。

4.关于政府的公共服务

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其主导范式地位,而其中最典型的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在他们的著作《The New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中,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对企业家理论缺陷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它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摒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理论的固有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其基本理论内涵包括:(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客户;(2)追求公共利益;(3)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4)思考要具有战略性;(5)承认并不简单;(6)服务,而不是掌舵;(7)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效率。罗森布鲁姆在他的著作《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也有相同的观点。

二、国内学者有关此问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等方面。

1.关于公共文化服务

陈威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既给公众提供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维持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文化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行为的总称(2009)。闫平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2007)。韩军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的、传播先进文化、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2008)。

2.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陈威认为,公民的文化需求分为基础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基础性需求关系到所有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基本文化素质,这类文化需求市场和个人都不能解决,政府必须主动承担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责任,保证全体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09)。

3.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

闫平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涵盖的基本要素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公共文化活动主体、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公共文化事业经费(2007)。韩军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品供给体系、资金投入体系、评价监督体系(2008)。

4.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

李少惠认为,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竞争参与主体,非政府组织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社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主体(2007)。王大为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应由政府来举办,政府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领导,切实做好公共文化事业的规划,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效用,政府要制定政策,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2007)。巩玉丽认为,一个合理、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应该由政府、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四个方面组成,并有各自的职能定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和完善(2008)。

5.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李小群认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提高认识,妥善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监督,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运作;切实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要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长期正常运转;要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08)。羊守森认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准确把握政府公共文化职能,改进政府行政方式;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制定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机制创新,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运营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农村文化队伍体系(2008)。

6.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保障

郭俊民认为,建立有利于公共文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服务机制(2007)。刘淑兰认为,要推进四大创新:管理观念创新,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职能和责任;政策法规创新,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人才机制创新,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供给内容和方式创新,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体系(2008)。

综上所述,国内外目前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静态理论研究都比较深入,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理论的论证和阐述上,缺乏必要的实际调查研究。特别是还缺乏对农村居民公共文化需求现状和趋势的量化分析,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农村公共化服务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供给制度与财政支持制度的研究还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动态模型的建构,因此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建议就缺少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操作强的具体内容。这些都是以后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再兴.农村公共服务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梁永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J].群文天地,2012,(3).

[3]李小群,吴兴国.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刍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中药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