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网互动 尺水兴波
——本刊“热事微评”栏目特色探析

2015-12-21 08:22肖国莲
新闻前哨 2015年1期
关键词:选题栏目学术

◎肖国莲 颜 陈

刊网互动 尺水兴波
——本刊“热事微评”栏目特色探析

◎肖国莲 颜 陈

2014年初,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展现个性特色,本刊在“媒体人QQ群”基础上,开设了“热事微评”栏目,着力刊网互动,聚焦舆论热点,邀请专家、媒体人、群友从不同角度撰稿,进行思想交锋,从而达到学术共鸣。在新闻理论研究上颇具创新意义。

一、栏目策划背景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播格局,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识不断深化,研究领域、理论、方法和手段日益扩展,但理论刊物如何做到与社会热点问题互动呢?

本刊编辑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栏目的名称、组稿方式、方法进行初步论证。从2014年第1期开始,以专栏的形式,每期针对最近的社会热点事件或传播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以“热事微评、刊网互动”、“大事件、小切口”吸引读者,进而彰显本刊的底色、个性、实力和风格。

为了更好地发挥栏目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术的作用,该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要求有所创新:既要有基础性的传播现象分析,又要有综合性的观点切磋;既要组织传媒人在线讨论,又要对发言观点进行总结提炼、去粗取精。从受众对“热事微评”的反馈来看,栏目很好地把握住了传媒发展转型的脉络,突出平台优势,策划重点选题,展开学术争鸣的目的。

二、栏目定位原则

特色栏目的建设首要是定位选择。定位并非面壁虚构,必须从新闻传播的实践出发,综合研究刊物的受众和自身优势,并与其他栏目有所区别,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独特的编辑风格,从而确定 “热事微评”的发展方向、受众层次和栏目定位。编辑部在对栏目进行定位时有两个重要策略:一是受众差别化;二是风格个性化。前者是指“热事微评”要对阅读受众进行细分,主要为关心社会热点及传播规律的青年传媒人提供心灵激荡的阵地和平台,后者是指栏目从内容的选择到行文语言的组织,均要求“一家之言”,直抒胸臆。实际上,正是这种定位成就了《新闻前哨》和传媒人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可以让编者对栏目设置和栏目特色的定位进行不断反思,以做到深刻领会、及时调整。如此一来,栏目的特色就会越来越鲜明,适合栏目的稿源也会越来丰富。

与一般栏目的编辑方法不同,“热事微评”栏目需要充分整合传媒资源,实现特色定位。

1.持续性。特色栏目一经设置,就应当以连续不间断的面貌出现。“热事微评”从2014年第1期开始正式设立至今,连续推出12个主题讨论,题材涉及国际国内时事政治以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传播热点,获得读者广泛好评。同时,“热事微评”每期使用的版面资源基本固定,保持了空间的相对固定性,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保持“热事微评”栏目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固定性。此外,栏目在撰稿群体、用稿标准、长远规划等方面基本达到制度化、系统化要求。

2.导向性。“热事微评”除了要具备一般栏目内容提示的作用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其创设目的除了利用优势学术资源实行差异化定位外,还要以多种方式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商榷争鸣,促进学术研究繁荣和理论发展。故此,“热事微评”的主题设置一定不能过于宽泛,越明晰越好。只有独特新颖的主题和高质量的传媒人讨论相结合,才能赢得新闻界同仁的刮目相看和广泛尊重,才能实现栏目的可持续发展。

3.互动性。“热事微评”栏目的在线讨论依托于本刊 “媒体人QQ群”。坚持每期主题线上讨论,主持人根据选题拟定讨论提纲,媒体人通过网络形式阐述观点,责任编辑最后进行整理编辑。“热事微评”与“媒体人QQ群”联动并形成固定的讨论机制,不仅在同类刊物的同类栏目中取得 “身位优势”,还为刊物在传媒领域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4.开拓性。栏目进行专题组稿,能够克服多而杂、少而散、没重点等弊病。栏目不是清谈茶馆,而是聚焦不同学术观点,推动传媒理论研究多样化的阵地。

三、栏目的特色化运作

1.选题紧扣传播热点。

基于“一炮打响”的考虑,编辑们一致认为第一期专栏一定要体现选题策划的方向和成果。恰在此时,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报道被多家门户网站采用,引发网友热议。但仅隔一日,舆论反转,真相迅速变脸,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被颠倒过来。本刊迅即展开“舆论变脸谁之过”的主题讨论,令读者眼睛一亮。

类似的选题还有“纠正‘挺黄’背后的错误价值观”(央视东莞扫黄,2014年第3期)、“媒体如何成为‘定海神针’”(301暴恐事件,2014年第4期)、“马航失联媒体报道反思”(马航失联,2014年第5期)、“双十一”中的电商(2014年第12期)等。这些选题紧扣社会脉搏,对传播热点进行了集中探讨。这种多视角、多侧面的讨论,极大增进了媒体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2.讨论坚持刊网互动。

在年度计划、编辑专栏确定后,从网上讨论到线下组稿,从观点提炼到编辑加工,始终严格执行审、编、校制度及相应环节的操作机制,为栏目的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栏目特色和话题针对性,编辑部还与湖北省网络舆情信息基地达成合作,得到省内舆情研究机构的学术及技术支撑,这对本刊把握栏目学术方向、吸引读者十分有效。

3.组稿重视观点争鸣。

“热事微评”的编辑方略由栏目的特殊要求决定,与我们熟知一般栏目的编辑方法不同。如果组稿出现“有讨论无争鸣”的状态,将不可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专栏俗套。善于把握争鸣、敢于引发争鸣,并通过系统化选题、问题式组稿、多样化的体裁安排是本栏目特色化运作的保证。“热事微评”在组稿时既向新闻名家、老报人约稿,也关注青年学人的一孔之见,特别是及时发现并把握在理论、方法和观点方面有创新意义的文章,适时开展专题学术争鸣。诸多传媒人从多角度、多侧面供稿,既使栏目有“集束炸弹”的威力,也使栏目体现出研究拓展的层次性和知识积累的连续性。

4.版面呈现灵活多样。

期刊栏目是期刊特色的一种编排表述。特色栏目的版面呈现和设置编排应能较好的反映刊物的办刊宗旨、编排方针。为了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热事微评”在凸显刊物主体内容的同时,还在版面呈现上进行形式创新,既有多样化的体裁安排,也有图文并茂的版面编辑(每期遴选一到两位主题讨论中的积极分子作为“话题之星”)。

学术文章的体裁多以论文为主,兼有综述、笔谈和书评。“热事微评”灵活运用这四种常见的文章体裁,对特色栏目的构建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一年多的栏目实践来看,该栏目通常以事件回放(陈述新闻事实)、群友热议(观点梳理)及专家点评(相应评述)构成“特色三部曲”,间或杂以媒体表现及短评。

四、栏目发展方向

1.制定长期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学术期刊而言,高水平的策划,还需要与长期规划相配套,才能引领学术方向。“热事微评”栏目创设一年多来,已经基本形成以社会热点为中心来进行选题讨论、组稿编辑的路子,编辑的问题意识及把握传播前沿的灵敏嗅觉得到了初步印证,接下来需要对栏目进行中长期规划,以适应特色栏目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发展需求。当前,学术期刊大多是被动规划,这样的局面很难满足“特色栏目”的特色化需求。应想办法,下功夫,根据栏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定栏目发展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较长期目标,以及各目标的稿件层次要求,争取特色之路更畅通。

2.注重选题策划,培育高水平作者群。

特色栏目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栏目发展对不同层次稿件需要的问题。对于“热事微评”而言,最直接的就是解决讨论参与度和多角度多层次组稿问题,这始终处在栏目建设的核心位置。在实际办刊中,稿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十分重要。我们经常说特色栏目的 “四定”,即定名、定期、定量、定责任人。但“热事微评”将线上讨论(群友热议)纳入专栏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媒体人参与在线讨论并贡献真知灼见就十分重要,否则也难以体现“微议”这一特色。如何获得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稿件,学术期刊的编辑显然不能“靠天收”。因此,如何在日常编辑工作中保持与“特色栏目”有关高水平作者群的联系和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需要在一线记者和编辑,还有高校学术界进一步扩大影响,主动出击,努力做到业界和学界的融合。

3.塑造专栏个性,展开差异化竞争。

特色栏目各种特殊要求,其本质是塑造栏目个性,稳步提升刊物品质。在特色栏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栏目责任编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编辑能力的培养,甚至辅之以特殊的编辑方针和工作环境。“热事微评”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该继续在 “特”上做文章 (栏目形式及内容),在“色”上下功夫(版面呈现及编辑),通过丰富栏目的内涵,使之不断完善,发挥其闪亮点。

在多媒体竞合并存、比肩共荣的时代,每一种媒体都需要有正确的定位,每一个传播热点、现象背后都有潜在的规律可循。“热事微评”一年多的运作正在于把握了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对社会舆论多层次进行重构和解读。究其实质,是从新闻传播的实际出发,借助网络之势进行栏目的学术化运作的必然结果。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传媒理论研究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完全可以做一些符合传媒特性、传播规律的类学术创新,以此探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科学规律。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选题栏目学术
关于栏目的要求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