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神经受累与后遗神经痛发生关系的临床分析

2015-12-21 06:24哲河南遂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遂平46310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后遗三叉神经臂丛

郭 哲河南遂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遂平 463100

带状疱疹神经受累与后遗神经痛发生关系的临床分析

郭 哲
河南遂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遂平 463100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受累神经与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3-06—2014-07在我院皮肤科急诊且完成随访的189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收集患者的相关疾病信息,依据受累神经进行分组,比较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差异。 结果 189例带状疱疹患者中,三叉神经受累52例(27.51%),颈臂丛神经受累11例(5.82%),肋间神经受累78例(41.27%),腰骶丛神经受累48例(25.40%)。共有32例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的总体发生率为16.93%。比较显示,4种神经受累患者PHN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1,P=0.001),三叉神经受累的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最高为34.62%。颈臂丛神经、肋间神经、腰骶丛神经受累患者PHN的发生率分别为9.09%、7.69%和14.58%。 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与患者神经受累密切相关,三叉神经受累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生率10%~27%,多数患者在1a可得到缓解,但仍有近1/5的患者遗留慢性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妨碍患者白天的社会活动,给患者身心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痛苦[2]。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试图寻找PHN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以便早期干预,减少PHN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受累与PIN发生的关系,以期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6—2014-07在我院皮肤科急诊且完成随访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带状疱疹的诊断参照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9例,年龄16~93岁,平均(55.27±16.90)岁,男86例(45.50%),女103例(54.50%)。189例带状疱疹患者中,三叉神经受累52例(27.51%),颈臂丛神经受累11例(5.82%),肋间神经受累78例(41.27%),腰骶丛神经受累48例(25.40%)。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 自行设计表格,记录每例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诱因、并发症、有无前驱痛、疼痛部位、受累神经、急性期疼痛程度、伴随症状、初治时间、治疗方式等情况。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6个月。随访采用六点行为评分法(the-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RBS-s)[3],评分为0~5分。3个月后仍有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者判定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3 PHN 诊断标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根据美国神经病协会的诊断标准进行,定义为带状疱疹皮损痊愈后,局部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临床表现为麻木、瘙痒、感觉过敏及感觉异常等症状也作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32例患者发生PHN,发生率为16.93%。三叉神经、颈臂丛神经、肋间神经、腰骶丛神经受累的带状疱疹中分别有18例、1例、6例和7例发生PHN。组间比较显示,4组间患者PHN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1,P=0.001),三叉神经受累的带状疱疹患者PHN发生率最高,为34.62%。颈臂丛神经、肋间神经、腰骶丛神经受累患者PHN的发生率分别为9.09%、7.69%和14.58%。不同神经受累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神经受累的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生情况 [n(%)]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皮肤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损治愈后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是急性带状疱疹最常见的也最难治疗的并发症。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文献报道不尽相同。有报道显示[4],患带状疱疹后,在≤40岁的人群中,2%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40~60岁人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达21%,而年龄>60岁的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达到惊人的40%。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5.27±16.90)岁,PHN的总体发生率为16.93%,与国内研究报道一致[5]。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归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由多种机制共同维持的一种慢性疼痛,研究显示,PHN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经证实神经系统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机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生理学、化学物质等因素的共同参与。这些机制包括:离子通道嵌入神经细胞膜;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导致了某些受体改变;脊髓背根侧角初级传入神经轴突末端出芽现象;交感神经和躯体感觉传入神经的相互交联;脊髓内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元的减少;亲代谢的谷氨酸能受体上调等多种因素有关,既往研究显示,年龄、性别、人种、皮肤受损程度与PHN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三叉神经受累患者PHN发生率最高,进一步证实了PHN发病的复杂机制,不仅仅与患者的皮肤损伤相关,还包含更多的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参与[6]。

总之,本研究显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神经受累密切相关,神经受累可能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神经受累带状疱疹患者分别施治,提高带状疱疹的诊治水平,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1]Wu CL,Marsh A,Dworkin RH.The role of sympathetic nerves in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ctic neuralgia[J].Pain,2000,87 (2):121-129.

[2]PappagaUo M,Haldey EJ.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CNS Drugs,2003,17(11):771.

[3]宋文革,付志俭.临床疼痛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0-523.

[4]Gazewood JD,Meadows S,Halverson L.Clinical inquiries:What is the prognosi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J Fam Pract,2003,52(6):496-497.

[5]韩传恩.168例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11-12.

[6]李霞,王丽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因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53-54.

(收稿2014-05-10)

R752.1+2

B

1673-5110(2015)02-0093-02

猜你喜欢
后遗三叉神经臂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