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湖南包装》及设计的不解之缘

2015-12-21 08:00刘蔚起口述
湖南包装 2015年3期
关键词:装潢小报总公司

刘蔚起(口述)

我与《湖南包装》及设计的不解之缘

刘蔚起(口述)

我与设计

我是学美术的,从事过广告美术、舞台美术、展览设计、印刷美术设计,1972年定位于包装设计。1973年我设计的获得“白沙液”酒包装成功,受到好评。1978年我参加了全国十三省市轻工包装装潢交流会并在会上作学术报告;1979年4月被借调中央工业美术学院为装潢系学生授课,并与研究生共同探讨酒包装问题。通过赴各省市调研后,发现酒包装问题很大,于是在长沙市一轻研究所自选了“酒包装装潢研究课题”,在轻工部食品局的支持下,历时七年,撰写了几本“酒包装装潢资料”,设计了近百套酒标、酒盒。1980年经市省科委审核申报,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

当时正逢省里也开始重视包装,1981年我被调往即将组建的省包装装潢公司。该公司是二轻厅的二级单位,下设六个科室,当时有装潢设计室、包装科技研究室、情报资料室三个科室。我反复思考,最后选定了情报资料室。

中国包协成立之后,1981年1月全国装潢设计委员会成立,我为第一届委员,并被聘为了全国轻工包装装潢评比委员会成员,还参加了美国著名艺术设计家兰多先生在杭州举行的座谈会,他介绍了他几十年的设计经验与作品,并对国内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在当时能参加这种学术活动都是比较难得的。

对装潢设计我是有感情的,虽我没有参加湖南的装潢设计委员会,但我仍被列入了“湖南包装设计家”画册中,我编《湖南包装》后也未停止设计,季刊的期刊封面、广告设计,题头尾花大部分都是我自己设计的。

上:《湖南包装》最早是一份16开四面小报。

下:1984年小报改名“湖南包装”。

《湖南包装》创办过程

《湖南包装》最早是一份16开四面小报。1981年9 月-1983年7月(总1-27)为“包装情报”小报,1984年1月-1985年19月(总28-49)为“湖南包装”(均为一月一期)的小报。

1986年取得正式刊号,改为16开季刊,主编到1997

年4期(总98期),从1998年1期(总99期)冯荣魏任社长,李崇东任主编,我任顾问办到1999年一期,(总103期),共17年。

一、湖南包协成立,“包装情报”创刊

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于1980年12月在重庆成立后,接着各省市区的包协像雨后春笋先后成立,湖南省包装技术协会是全国最先三个成立包协的省份之一,于1981年9月29日成立,下设包装规划、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包装情报、包装容器七个专业委员会。为了沟通信息,加速我省包装工业的发展,更好的为“四化”服务,决定出版一份小报,具体由湖南省包装装潢广告公司情报资料室承担,我就但起了这个任务,最开始主要报导协会成立,公布理事会组成员名单,历年获奖包装名单,除了作全省包装动态报导外,也登了一部分学术论文,1983年还作了一整期的“湘桂交流”的论文专集,发表了两省二十多篇论文。发行方法全部为赠阅,一是各厅局的上级主管部门;二是与全国包装单位、大型院校交流;三是通讯员和作者。印刷由长沙晚报印刷厂印刷。

二、省包装总公司成立,小报改名《湖南包装》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分流厅局,成立湖南省包装总公司(正厅级),原包装广告公司撤销,成建制划给总公司。情报资料室划归生产科技处。决定小报更名为《湖南包装》,由湖南省包协、湖南包装总公司联合主办,请著名书法家刘秉乾先生亲笔书写了刊名:湖南包装。

1985年,省包装总公司结构调整,将生产科技处分解为生产指挥部和科技情报部两个处室,同年《中国包装报》在湖南设立记者站,任命我为站长,至此《湖南包装》、《中国包装报》湖南记者站、科技情报部几块牌子合署办公,负责包装科技情报信息工作。

三、小报改季刊,取得正式刊号

1985年9月接到有关通知,各厅局各行业不能擅自出版小报,要办就要办正式期刊手续,因此小报在10月份停刊,正好小报办到50期。1985年底申请期刊登记手续成功,1986年正式改为16开季刊,期刊登记号为142号,后期刊重新登证为(HA)第1032号,后又为CN43-1098,成为湖南科技期刊群正式一员。

湖南包装小报第一期第一个广告 :长沙油墨厂,30元。

1986年取得正式刊号,改为16开季刊,为了节约成本,四期封面一次性印完。

1983年的“湘桂交流”的论文专集,发表了两省二十多篇论文。

办刊的苦与乐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是办刊号解决杂志名正言顺的问题,费了千辛万苦。当时各厅局、各行业协会、大型院校都要争取刊号,“包装”是个新行业,还是个小弟弟,要办的单位太多,其他都在争取,头两次都没有通过。后经过反复

做工作,我们带着中央首长对包装的指示、国务院关于包装工业的发展纲要,以及省政府组建省包装总公司的文件,找到了当时的省委书记刘正同志汇报后,省委宣传部才给省新闻出版局下达了通知。我们按批示办到了“湖南省期刊登记证142号”,并按规定办了广告经营许可证117号。主管部门任命我为主编,我们还设计了刊徽标志,这样《湖南包装》这份小报才名正言顺变成了国家认可的正式期刊出版物。

二是人员的问题。我和《湖南包装》结缘18年,和我一起办杂志的责任编辑先后有李爱玲、刘建新、宋琳、李丽娟;美术编辑有吴福生、周明、徐震宇;编辑兼编务有张继青、周畅。八十年代初,包装行业作为新兴行业蓬勃兴起,省包装总公司作为省里几大公司之一,非常红火,想进包装公司的人很多,良莠不齐,但我坚持进人和用人原则,考核水平,这样才逐步完善和增强了编辑队伍,保证了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展。

三是经费问题。办刊没有拨款,由我们自己解决。当时刚成立的科技情报部定编七人,四人办《湖南包装》,一人管图书档案,二人管科技,我除了要解决七人的工资福利,还要上缴总公司费用,我们想尽办法,靠编省经委《湖南优质产品》广告年册来补给杂志,后来拿到刊号有广告经营权后,才靠四处拉广告来“以刊养刊”。

办刊十多年,五味俱全,有苦有乐。上级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工作得到了肯定,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国包协会长邱纯甫专程走访了杂志社,并多次给杂志题词;中国包协情报委员会定我们为副主任单位。杂志在印刷上一直注重质量,期刊两次评为装帧印刷奖,当时长沙晚报印刷厂、国防科大印刷厂、湖南彩印厂、长沙美术印刷厂等单位都给予了《湖南包装》极大的支持和关照;办刊还得到全体通讯员和广告单位的鼎力支持,才使得刊物健康发展。由于我对包装情报的贡献,1984年被评为了全省优秀包装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1990年再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这是对我的肯定,虽然不乏创业的苦涩,但我因此乐在其中。

杂志对当时湖南设计活动及包装动态的报道。

办刊没有拨款,靠编省经委《湖南优质产品》广告年册来补充。

祝福与希冀

如今刊物由16开改为大16开,篇幅增大、广告量增大、发行量增大,而且还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可以被全世界的同行浏览获取,影响力也更增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包装不再是产品包装到流通包装,也不是工业和商业上的事,而是涉及到人物的包装、企业的包装、团体的包装、社会的包装乃至国家的包装。涵义上也从物质包装发展到非物质包装、意识形态包装的“大包装”了。我相信,杂志将会有更新的面孔和更新的内容服务于“中国梦”的需要。

猜你喜欢
装潢小报总公司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计算机美学”在包装装潢构图中的应用探究
奇葩小报
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Intestinal endometriosis:Diagnostic ambiguit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评审信息
共青团中国盐业总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