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灌输式教学模式剖析

2015-12-21 13:03徐昌彪鲜永菊刘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灌输式理工科素质教育

徐昌彪 鲜永菊 刘玲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灌输式教学在现状、原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剖析,提出改革思路,给出面向素质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关键词: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灌输式;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45-03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1-4]。长期以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如何搞好高等教育,人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核心是素质教育[5-11]。

近十几年以来,各高校努力开展了素质教育,譬如: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人文活动、科技活动、文娱和体育活动等,以期通过一些实践项目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来说,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多,所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成效。不过,素质教育在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活动领域却少有涉及,大多实施的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模式。

本文剖析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灌输式教学模式现状、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改革思路,给出面向素质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内容,以期为促进素质教育在高校非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灌输式教学模式现状

与其他工作或活动相比,高校教学活动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目前,在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中,大多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以老师主讲为主。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老師主讲占据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间,较少甚至没有留给学生支配的时间。这样,学生通常是在消极被动的听讲中度过每一次课时。(2)教学内容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老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主要考虑的是依据教学大纲要讲授哪些知识点。每次授课以完成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一般较少涉及围绕问题的互动交流讨论。(3)课外作业以简单或机械验证知识点为主。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书本上的习题,而这些习题大多以简单或机械验证相应知识点为主。通常情况下,学生参照例题依葫芦画瓢即可。若例题较少甚至没有例题,又或作业有一定的综合性,大多数学生是难于完成的。(4)教学活动重结果,轻过程。老师关注的重点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关注的重点则是学分的获取。对学生的考核多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常采用的期末总评成绩的评定方式为“七.三”,即期末总评成绩中期末卷面成绩占70%,学生平时成绩占30%,而且学生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出勤、课外作业、平时小测验等。

三、灌输式教学模式原因

促使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深蒂固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受以升学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传统中学教育的影响,老师和学生均已习惯了灌输式教学。如果要变革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感觉难于适应,大多表现出抵触情绪。

2.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为完成学业取得学分,学生需要修完较多的课程,譬如:一、二年级,每学期有6至8门主要课程;另外,就每一门课程而言,在教学内容减少不太多的情况下,教学课时却大大缩减。如果老师在进度上稍有懈怠,是难于完成所要讲授的所有内容的。基于此,学生和老师基本上默认了一种疲于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共识,难有精力开展其他工作。

3.学生的评优机制。在学生的奖学金和其他各种奖项的评选中,尽管考虑了非课程成绩的其他诸多因素,但学生所学课程的成绩总是占了绝大部分,或者较少有体现综合素质的专项奖。

4.学校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体系。为了评价老师授课水平,学校实施了学评教(学生评价老师)和教评教(老师评价老师)。事实上,无论是学评教,还是教评教,大多看重的是老师讲的水平,而不是组织和引导的能力。譬如,有些学生认为,能让他们越容易听懂的老师就越是好老师,否则就是“差老师”。

5.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近十几年以来,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虽然在努力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大多数应聘的毕业生而言,最终还是免不了以学生成绩单为主要依据,因为学生大多难以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证据,用人单位也难以在短暂的招聘过程中客观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6.教学业绩难以客观体现,亦难以为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服务。基于学评教和教评教,主观上对老师讲得好坏与否可以有一定的定性评价,但难有客观上的量化标准,而且其他教学表现(譬如,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好坏则更是难以体现。另外,鉴于教学业绩有限的影响力,致使其难以为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服务。没有教学好的学校,只有科研强的学校。加之老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虽多,但短期回报甚微,从而难以引起老师的重视。

四、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灌输式教学模式通常会导致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出勤率不高,上课状态不佳。学生通常认为,只要旷课不严重,都会有期末考试的机会(对于重修学生,更是如此),且出勤也影响不了太多的平时成绩,如果平时课堂上听不太懂,则认为反正也听不懂,何必去呢?另外,客观上讲,学生集中精神听讲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一般为15分钟左右。如果要求学生每节课45分钟都要认真听讲则是强人所难,是极不现实的,那么学生打瞌睡、开小差、交头接耳等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2.作业不认真,抄袭现象普遍。虽然作业在平时成绩中有所体现,但老师在实际操作时,考虑到及格率,其占的比例相当小,而且优与劣的差距并不明显,且作业大多以简单或机械验证知识点为主,如果学生不会,亦容易相互抄袭。特别是近几年来,研究生当助教后,不少研究生批改作业不认真,学生也就敷衍了事,甚至抄袭。

3.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不匹配。在期末总评成绩的评定中,给出的平时成绩多半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的平时表现。譬如,卷面成绩为46至59分时,给出的平时成绩多数为90分以上(按30%算,为27至30分)。之所以出现这一怪异现象,主要是为了迎合一定的及格率。

4.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较差。由于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获取知识,平时是难以学好的。这样,为了在期末通过课程的考试,学生大多是到期末时才临时抱佛脚,且以做题(平时的作业、购买的历年试题)为主要的复习手段,复习内容面向考试,有较强的应试针对性。短期内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但很容易忘记,难以较为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很有限。基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绑架了老师的教学。迫于当前学评教的压力,部分老师投其所好,迎合学生的需求,竭尽所能讲得仔细,讲得彻底,讲得全面,尽可能让学生不费太多力气就能完成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不太关心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五、改革思路

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灌输式教学模式由来已久,要想改革这种模式需要克服很多障碍,亦会遭遇种种抵触情绪,在短期内是难以成功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基于上述分析,给出如下改革思路:

1.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相关知识讲座,强调在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师生的素质教育意识。

2.制定合理的评优评价体系、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涉及学生的评优机制、老师的评价体系、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从而为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制定科學的培养方案,主要涉及课程的设置、部署、内容、课时分配等,避免出现客观上过重的学习和教学负担让学生和老师疲于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的状态。

4.大力开展面向素质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研讨,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譬如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程考核等。

六、面向素质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面向素质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1.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需求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亦很广泛,但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涉及所有素质的培养,需要分析哪些素质的培养适宜放在哪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

2.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式,主要涉及哪些环节(譬如,老师主讲、学生主讲、交流讨论等),相应部署及其时间上的分配。

3.素质教育在课外作业中的实施方式,主要涉及哪种类型的作业(譬如,概念型习题、简单应用型习题、综合设计型项目、调研等),相应数量及完成作业的方式(譬如,个体与团队)。

4.素质教育在课程考核中的实施方式,主要涉及考核内容(譬如,知识点及其验证、问题设计、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譬如,笔试、面试;开卷、闭卷等)及成绩评定方法(譬如,各考核内容所占权重)。

5.面向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的示范应用。结合课程,将上述各种方案细化(譬如,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的内容的组织),并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示范应用,以期作进一步的优化。

七、结束语

长期以来,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另外,素质教育在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靠一两个老师在少数几门课程中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广大师生等的密切配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尤嘉玫.试论高等教育中创新发展研究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3,(4):208.

[2]何峰.论高等教育的社会控制[J].教育评论,2014,(1):12-14.

[3]邬大光,别敦荣,等.2013年高等教育改革重要课题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4,(2):1-5.

[4]王玲,李国春.中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比较[J].思想战线,2011,(S2):340-341.

[5]王斌,贾汐,等.内涵发展视野下文科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01-204.

[6]张晓琴.浅谈如何加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157-160.

[7]万陈芳.“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教学管理[J].人口与经济,2011,(S1):129-130.

[8]周巧兰.论创新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218-221.

[9]程志奎,杨璐.提升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2):149-152.

[10]次仁德吉,格桑旺姆.试论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J].西藏大学学报,2010,(S1):107-109.

[11]任留钦.强化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社会科学,2008,(S1):132-134.

猜你喜欢
灌输式理工科素质教育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