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糯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2015-12-22 06:21郭泓鋆赵永康韩庆新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成都630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004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单作糯玉米间作

秦 燕,郭泓鋆,杨 进,赵永康,杨 洪,韩庆新,李 兰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成都630;.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004)

间作有利于充分利用耕地、劳力、养分、水分和光、热等气候资源,提高其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生物总产量,并争取农时,趋利避害,减少病虫害,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1-6]。玉米与大豆间作是比较常见的种植模式。玉米和大豆间作可以提高光能的截获率,降低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增加玉米产量[7-8]。关于玉米/大豆间作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普通玉米与大豆的搭配、作物密度、施肥和N、P吸收等方面,而关于糯玉米及鲜食大豆的间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方面未见报道。该研究选用京科糯2000与贡豆16为供试材料,分糯玉米/大豆、糯玉米、大豆3种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鲜食糯玉米及鲜食大豆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同时对鲜食糯玉米/大豆的经济效益及土地当量比进行计算和分析,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糯玉米品种为京科糯2000,大豆品种为贡豆16。试验设3种模式:①糯玉米净作:行距80 cm,窝距40 cm,窝留双株,密度为62 490株/hm2;②大豆净作:行距40 cm,窝距20 cm,窝留双株,密度为250 005株/hm2;③糯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和大豆行比为2∶3,玉米行距50 cm,两边距大豆25 cm,窝距42 cm,每窝播4~5粒,窝留双株,密度为48 000株/hm2;大豆在2个玉米带间种3行,行距为33 cm,窝距为33 cm,每窝播4~5粒,窝留2株,密度为90 000株/hm2。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规格为40 m×4 m,试验地点为四川省崇州市羊马镇科技试验园区,3次重复,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糯玉米及大豆按鲜食标准分批采收。

1.2 考察性状 田间调查糯玉米株高、穗位高,室内考察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鲜穗重。田间调查大豆株高、结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鲜荚重(带秆)。

1.3 统计分析 该文数据均采用Excel计算。土地当量比(LER)[9]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土地当量比(LER)=(Yic/Ymc)+(Yib/Ymb),公式中Yic和Yib分别为间作玉米和间作大豆的产量,Ymc和Ymb分别为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作与单作的产量差异及间作的土地当量比 合理的间作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粮食产出。一般通过土地当量比来评价,当土地当量比大于1时,则表示间作农田比单一栽培农田生产率高;相反土地当量比小于1,则表明间作农田比单一栽培农田生产率低。

表1 糯玉米/大豆间作与糯玉米、大豆单作产量和间作的土地当量比

从表1可以看出,糯玉米/大豆间作中,糯玉米鲜苞产量比单作糯玉米鲜苞产量下降2 233.5 kg/hm2,下降21.20%。间作大豆产量(鲜荚带秆)比单作大豆产量下降1 903.5 kg/hm2,下降百分比为31.05%。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糯玉米和大豆的鲜产均下降,但间作糯玉米与大豆的总产量高于糯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以鲜苞产量计算的土地当量比(1.48)大于1,说明糯玉米/大豆间作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有利于提高农田的生产率。

2.2 间作对糯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糯玉米间作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鲜穗重等性状上与糯玉米单作相当或略高,百粒重则是间作略低于单作,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糯玉米/大豆间作对糯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有所提高,但由于糯玉米/大豆中糯玉米的密度较糯玉米单作低,因而糯玉米/大豆间作中,糯玉米鲜苞产量比单作糯玉米鲜苞产量下降21.20%。

表2 糯玉米/大豆间作对糯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3 间作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3可知,大豆间作在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带秆)等性状上较大豆单作均有显著下降,在结荚高度上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表明由于高秆作物玉米的遮光、争肥等原因,显著降低了大豆株高等性状,在进行糯玉米/大豆种植时,尽量选择耐阴的大豆品种。

2.4 不同种植方式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收获时的市场价格,在计算经济效益时,糯玉米鲜果穗按2.0元/kg计算,鲜大豆按2.5元/kg计算。从表4可知,从经济效益来看,糯玉米/大豆间作分别较糯玉米单作、大豆单作提高34.07%、106.18%,表明采取糯玉米/大豆间作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

表3 糯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表4 糯玉米/大豆间作与单作成本、效益对比 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1)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糯玉米和大豆的鲜产较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其土地当量比(1.48)大于1,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是:糯玉米/大豆间作、糯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鲜食糯玉米/大豆间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这与刘艳昆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2)该研究结果还表明,糯玉米/大豆间作对糯玉米的多数性状有提高作用,而大豆的多数性状则有下降趋势,这与张向前[11]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玉米大豆间作形成的镶嵌结构有利于光在群体中的均匀分布与利用,增加作物的边行效应,有效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12],可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改善玉米的光合作用条件[13-15],同时降低大豆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13]。

(3)李志贤等[16]对鲜食甜玉米/大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可改善作物群体结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这与该研究的结果比较一致,因此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更换玉米的种类(甜、糯玉米)及品种,以及改变玉米及大豆采摘时期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鲜食糯玉米及大豆的采摘,更缩短了该季作物的土地使用期,为下一茬作物的栽种提供良好的茬口。

[1]李增嘉.小麦玉米间套作高产复合群体结构特征与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6:3 -11.

[2]逢焕成,陈阜,张明亮.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光效应特征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5(4):4-7.

[3]逢焕成,宋吉作,刘光亮.小麦玉米套种共生期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分析[J].耕作与栽培,1994(4):15 -16.

[4]宁堂原,苏琳,焦念元,等.不同施氮水平下春夏玉米套作对全株私用营养价值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042 -2047.

[5]宁堂原,李增嘉,焦念元,等.春夏玉米套作高产优质高效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4):99 -101.

[6]王春丽,李增嘉.小麦花生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产量品质效益比较[J].耕作与栽培,2005(5):11 -12,18.

[7]UNDIE U L,UWAH D F,ATTOE E E.Effect of intereropping and crop arrangement on yield and productivity of late season maize/soybean mixtures in the humid environment of South Southern Nigeri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2,4(4):37 -51.

[8]WADDINGTON S R,MEKURIA M,SIZIBA S,et al.Long-term yield sustainability and financial returns from grain legume-maize intercrops on a sandy soil in subhumid north central Zimbabwe[J].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07,43(4):489 -503.

[9]刘玉华,张玉峰.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57 -60.

[10]刘艳昆,闫旭东,徐玉鹏,等.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3):23 -26.

[11]张向前,黄国勤,卞新民,等.间作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2):7082 -7090.

[12]刘晶,陈颖,袁远峰,等.光、风、气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2):13 -15.

[13]王秀领,闫旭东,徐玉鹏,等.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4):33 -35,59.

[14]杨磊,吴晗,赵立华,等.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及光合效率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1):39 -43.

[15]张建华,马义勇,王振南,等.间作系统中玉米光合作用指标改善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4):104 -106.

[16]李志贤,王建武,杨文亭,等.广东省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效益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627 -631.

猜你喜欢
单作糯玉米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间作对澳洲坚果牛大力根茎叶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农林复合对近地面微气候环境的影响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黑糯玉米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
黑糯玉米新品种‘华耘黑糯501’的选育
枣药间作滴灌种植技术
黑糯玉米色素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