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把自己当老板,也别总把自己当老板

2015-12-22 02:38贾森弗里德JasonFried
中欧商业评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次数权力建议

文/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

译/王玉洁

别不把自己当老板,也别总把自己当老板

文/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

译/王玉洁

最近,我们对产品平台进行了重大升级,其间设计师和开发人员进行了密切的合作。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过程,各种观念、设计和代码相互碰撞、交融,直至出现最佳选项。我发现自己越是接近产品,就会越喜欢自己的工作。

但这一过程再次凸显了自己长期以来比较纠结的问题:作为公司的CEO和持有多数股权的控股人,我有最终决定权。但正因为如此,我身边的人常常会把我说的许多话视为最终决定,尽管有时我只是随意表达想法。我和其他数位CEO谈及过这个问题,发现他们也都有这种困扰。

事实上,我并不想成为那种从100层某个角落办公室发号施令的CEO。我认为,只有那些我不参与就解决不了的、抑或会影响到公司每一位职员的问题,才有必要由我做出最终决定。多种情况下,我非常希望有专长的员工们能自己做出决定。

然而,与我共事的人太过听从我的一言一语了。在99%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需要讨论的。然而,权力动力学始终在发挥作用,无论我以什么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总是会被看得更重。

我试着后退,强迫自己尽可能地少参与到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却适得其反。正如人们会更加关注平时不怎么说话而突然插话的人,同样道理,当我强迫自己少说话之后,我说的话反而会被看得更重。我试着强调,“嗨,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或者“嗨,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但在自由交流时,这种小心翼翼的说法又显得很不合时宜。

我还试着直接与团队的每个人单独交流。相比之下,这种做法稍微好些,因为可以防止整个团队默认我的想法。但是这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我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会被分离出来,区别看待。

事实表明,最成功的做法是回到起点,在团队讨论中更多地发言。我参与讨论的次数越多,我的观点价值就会被稀释得越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参加公司会议的次数越多,我强调某些想法比我的想法更好的机会就越多。做的次数越多,越能证明我的建议其实也是可以被搁置不顾的。这正是我想达到的目的——使最佳想法得以涌现。

实际上,作为创始人,在真正需要我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候,我通常会非常明确地宣布:“这是最终决定”。所以,不必担心权力的旁落,这就是作为老板为什么应避免事事做主的原因。

[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是37signals合伙创立人,著有《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Rework)以及《重来:更为简单高效的远程工作方式》(Remote: Office Not Required)系列畅销书。

感谢linkedln Pulse Influencers对中文版权的独家授权。]

猜你喜欢
次数权力建议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