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创作:移动文学的生意经

2015-12-22 06:30牛禄青
新经济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汤圆网络文学文学

文/牛禄青

汤圆创作:移动文学的生意经

文/牛禄青

虽然奠定了国内移动读写第一平台的地位,但也面临IP产业链的挑战,必须在商业模型的闭环中杀出一条路来

“用手机写小说”?不要惊诧!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因为真真切切发生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时代。

2014年7月,国内首家移动端读写平台汤圆创作(APP)的正式上线,让无数年轻人的文学梦想在这里展翅飞翔。截至2015年8月,汤圆已聚集了50万作者,月活跃作者数突破10万(知名PC网络文学网站月活跃作者数为5万左右),用户人数达200多万,作品上线70多万部,一举奠定其国内移动创作第一品牌的地位。而汤圆上线两个月就获得了1000万元天使投资。

“如果说散发墨香气息的纸质传统文学是文学1.0时代,基于PC电脑的网络文学是文学2.0时代,那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化创作就是文学3.0时代。”汤圆创作创始人兼CEO周玮对本刊记者说。

技术变革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十多年前,当网络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看好,以莫言为代表的传统作家还颇有微词。可如今,网络文学已势不可挡,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肯定。莫言不仅学会了上网,而且担任了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他认为:“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本质都一样,都是文学。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应该是互通的。”

顺势而为“吃螃蟹”

从互联网文学发展过程来看,网络文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2002年的萌芽期。台湾作家蔡智恒(痞子蔡)1997年在BBS上写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标志着网络文学的诞生。这时期,由于受限于互联网技术的限制,网络文学发展较慢。

第二阶段是2003—2009年的成长期。2003年起点中文网横空出世,并开创了VIP制度(在线收费阅读),对网络文学起到了巨大助推作用。此后,网络文学开始加速发展。

第三阶段是2010年以后,网络文学进入成熟期。虽然还是用PC来创作,但2010年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手机阅读基地,开辟了阅读新渠道,手机阅读用户迅猛增长,从而使网络文学达到高潮。

对于手机阅读业务,周玮算是先驱者。2006年freewap时期,他就创办了国内最大的移动阅读门户网站移动书城,曾获数千万美元投资,是移动互联网第一批创业者。

2013年担任中文在线互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的周玮并不墨守成规,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浪潮让他意识到网络文学将要发生巨大变革,他要顺势而为,创业的激情也再次被点燃。

近几年,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使90后和00后不再那么依赖电脑,年轻的群体跨越到了一个新的移动智能时代。而周玮在第一次创业中就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趋势上的用户井喷式的红利(两年时间把移动书城打造成日访问用户超过300万、日均浏览量超过6000万的中国最大的移动阅读平台)。甚至他还发现有用户通过功能机进行内容的生产,说明用户有潜在的欲望和诉求。

汤圆创作创始人兼CEO周玮

“我们在谷歌和百度中搜索关键词,结果是手机写小说的关键词数量远远大于电脑写小说的关键词数量。表明很多人在关注手机写小说,但当时没有一款产品能弥补这件事情。”周玮说。

周玮表示,技术在变革,终端在变革,用户的行为在变革。使用搜索引擎和导航网站获取信息的网民人数在大幅减少,人们更多是通过手机上的APP来获取。在这一背景下,内容的生产一定会发生转变。

他进一步指出,基于PC的网络文学把读者和作者人为地切割开了,作者在电脑上创作,读者通过手机来阅读。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读者和作者应该是一体的,并且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转化。

2014年3月,周玮创建移动文学平台汤圆创作。特别是引进了网络文学大咖血酬(刘英),此人为17K小说网创始人,在网络文学内容把控和版权IP开发方面经验丰富。

周玮认为,移动文学的发展基于移动用户的原住民(95后、00后的创作者),移动原住民的快速成长将使移动文学的普及缩短为2-3年。

移动文学的发展同样要建立商业模型,不仅能给创作者物质或精神的激励,而且能把读者也融入到这一交易的闭环。当完成这些环节,移动文学肯定能成为文学的主流。

免费阅读挑战网络文学

长期以来,基于PC的网络文学是付费的,即付费阅读。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期,周玮把这个模式改变了,用免费取代付费。这既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实际也在情理之中。

周玮归纳了几条理由:一是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平等、分享,免费实际是一种回归。二是文字内容付费模式在走下坡路,自然订阅用户一直在下滑。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依赖于搜索引擎和导航网站,更多的是上微信、刷朋友圈、下载APP。社交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付费天然就受到了阻碍。四是网络文学是按章节付费,内容冗长,质量下降,而免费的移动创作篇幅较短,追求阅读体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周玮看来,付费阅读模式亟待发生改变,免费阅读模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据了解,汤圆与手机阅读书城迥然不同,它是一个读写结合的社区平台,包含阅读、创作、社交三种功能。汤圆要通过免费阅读开辟粉丝经济,“作者是我们的粉丝,他们喜欢汤圆,也能给他们带来快乐,读者是作者的粉丝,我们帮助作者经营他们的粉丝。”周玮说。

为了让免费阅读能够持续下去,汤圆坚持以创作者为核心,汤圆的理念是“让创作变得简单和快乐”。简单的含义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创作的便利性,随时随地都可以写。据统计,汤圆的用户大多是利用碎片时间来创作,场所不再拘泥于家里,公交车上、教室里、宿舍里、旅途中都可以创作。二是操作流程很简单,只需要一步就可以即时创作即时保存,云和端同时存储。如果不小心丢了,汤圆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作者把内容找回来。三是汤圆可以图文并茂地创作,随时随地拍摄图片上传到内容中,实现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对于快乐,汤圆不单单能让作者随心所欲地进行即时创作,而且可以提供给用户社交的平台,作者和读者能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互动,读者可以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打赏,让作者获得创作的喜悦和成就感。读者每到一地可以通过地理位置系统自动查阅到当地作者的作品,并与当地作者进行互动,享受独特的社交体验。这些都是传统的网络文学所不能给予的。

尽管汤圆敢为人先,成为移动文学第一个“吃螃蟹”的移动读写客户端,但如果有后来者也采取免费阅读模式,汤圆是否会失去竞争力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周玮成竹在胸。

“免费阅读最终目的是产出优质的版权IP,从而在行业里获得竞争优势。要想输出版权IP,有两个核心的壁垒,一是人在哪里,年轻的生产者在哪里;二是如何持续不断地生产好的内容。”周玮说。

而汤圆把创作者圈定在校园,成立全国最大的校园文学联盟,一年多时间,联盟已覆盖了全国3000多个校园。校园里的文学社团纷纷申请加入汤圆创作,学校举办的文学新人选拔赛上脱颖而出的新人直接输送给汤圆创作平台。“我们已经率先切入校园文学市场,形成了一定壁垒。”周玮说。

据统计,汤圆创作平台上的90后用户占比达90%以上,其中20%多的用户是00后。这些年轻人大多在校园读书,所以汤圆把目标用户圈定为学生群体无疑是明智的。

为了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汤圆会与各校园文学社团签订合作协议,对优秀的校园文学社团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而汤圆专门有团队来推动这件事,并在每个省和每个学校确定负责人。

目前,汤圆平台上的校园文学社团有近1000个,并根据作品数量、参与人数等指标进行排名,未来汤圆将把校园文学先锋榜打造成行业里的一个标杆。

此外,汤圆的创业团队具有良好的文学基因,有合理的架构和运作机制,可以持续不断地生产好的内容。用“小而美”来形容汤圆团队是最恰当不过了,除了创始人周玮和刘英是行业领军人物,其他高管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总共30多个人,一多半都负责技术和产品,只有四个人负责内容生产。“因为我们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周玮挥着手说。

打造原创IP商业闭环

由汤圆创作出品的首部网络季播剧《游戏时间到》一期拍摄日前正式接近尾声,并已在汤圆创作APP上同步推出。据介绍,该剧最晚11月份就会在网络媒体上播放。这意味着汤圆创作在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内,不但实现了平台人气的迅猛增长,更实现了首部网络剧作品的成功出炉,这在其IP衍生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网络剧是国内第一部开源网络剧,由汤圆40余万名作者开启集体创意众筹而来。

既然汤圆推行免费阅读,那么它就需要找到符合移动文学的商业模式。而近几年风生水起的版权IP交易为汤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据了解,2013年国内版权IP无人问津,2014年初版权100万/部,到年中,已涨至300万/部,部分作品已超过2000万/部。而且许多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作品票房单部均值过亿,如《左耳》《何以笙箫默》等。

“移动文学的发展同样要建立商业模型,不仅能给创作者物质或精神的激励,而且能把读者也融入到这一交易的闭环。”周玮说,“当完成这些环节,移动文学肯定能成为文学的主流。”

移动文学的商业模型主要包括内容的生产者、传播平台和受众。在这三个要素间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对汤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汤圆的生死存亡。

文字是文化产业的基石,业内人称脚本经济,因为文字可以演化成漫画、图片、游戏、影视、戏剧等。目前,数字出版的市场规模为每年70亿左右,电影市场规模为几百个亿,游戏是上千亿。所以,基于版权IP,为文字内容提供了新的战场,即IP衍生物。

周玮表示,汤圆未来将开展全方位的IP合作,与行业里的上下游联盟进行合作。文字最大的优势是试错成本最低,议价空间最高。汤圆可以免费与别的机构合作,但必须由我们来主导IP。只有IP火了,参与到合作中的各方才能获得更大收益。而合作方式可以多样,投资、技术入股、版权入股等都行,目的就是为了打出响亮的IP。

目前,汤圆与新东方在线、喜马拉雅听书等国内领先的教育、音频产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汤圆创作的IP衍生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汤圆已经有5-6部作品在对接影视和网络剧,未来还要拓展漫画、游戏等衍生品。

IP衍生发展的前提是必须有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作品好坏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和内容把控团队。汤圆的内容生产团队由血血酬领衔负责,不叫编辑,都是出品人,因为后者要关注市场的动向并负责内容的设计、生产、包装、发行,同时还要反馈给作者。他们不仅要瞄准精品内容生产,而且要对接下游的衍生品开发。

此外,作者的创作素质与作品质量息息相关。为此,汤圆对创作者队伍不断加强培育、激励和扶持。他们设置了专项基金,对有价值的内容,或者已经列入生产线的作品,给予作者一定激励。接下来,汤圆还将上线年轻人喜欢的道具和打赏,发展粉丝经济,并引入IP价值的更大回报。

据了解,汤圆上的作者大部分是90、95、00后,还处于兴趣化写作阶段。这些年轻人的自我表达欲望非常强,渴望被关注,喜欢交友,有充足的时间和巨大的想象空间。“他们是兴趣化写作,我们是用商业化思维运营,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周玮表示。

尽管汤圆已奠定了国内移动读写第一平台的地位,但也面临IP产业链的挑战。“我们必须在商业模型的闭环中杀出一条路来。”周玮说,希望用半年时间在IP衍生方面开发3-5部作品,无论是什么表现形式都行,只要能在市场上叫得响,形成品牌效应即可。

不过,周玮也坦言,“现在IP太火了,不一定是好现象,如果能够沉淀下来,认真搞清楚移动文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形态,这是我们最关注的事情。”

猜你喜欢
汤圆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元宵VS汤圆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汤圆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