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词源学考释

2015-12-22 05:22林明康
语文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青春

○ 林明康

(长沙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青春”词源学考释

○ 林明康

(长沙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我们主要从词源学的角度对“青春”一词进行考释,发现它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大招》之中,表示“春天、春季”;隋唐五代时期,诗人王维赋予它“青年时期”之义,后来用些文人还引申为“年龄”之义;到宋朝,增加了“酒”义;元明清时期,表示“年龄、岁数”这一义项大量出现在小说中;民国到当代,出现新的义项“珍贵年代、喻美好的时光”。“青春”一词之所以有这些词义变化,主要受到社会历史原因和词典规范作用影响。

[关键词]青春;词源学;考释

饶雪漫小说《左耳》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青春”一词的由来及其词义的演变,如果我们不通过词源学是无法考证其来源的。所谓词源学,是研究词的形式和意义的来源的学科,按现代语言学的要求,研究一个词的词源,必须查明它的旁系亲属语言中这个词的词义和词形是什么,据此构拟出它最古的形式和意义。[1]古汉语中,汉语词汇在原生与派生造词阶段都是以单音节为主的。[2]下面我们将对“青春”一词进行考释。

一、“青”与“春”文字考释

1.“青”

中国甲骨文中早就有“青”字,字形是,金文是,强调“青”由矿井产生,本义是指从矿井采掘的苔色矿石,古人将这种矿石研磨成粉末,作为重要颜料。[3]《说文·青部》:“青,东方色也,从生丹”。“青”的释义有:①本义为植物叶子样的绿色。②上古指蓝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③青色的东西:留取丹心照汗青。④指东方: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古人认为春属东方,其色青、主春之神称青帝。[4]

《辞海》(第六版)中“青”的释义有:①比喻年青,如:青年。②黑色。《书·禹页》:“厥土青黎”。孔颖达疏引王肃曰:“青,黑色”。[5]《古代汉语词典》中“青”有表示春的代称。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6]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青”有两项新的释义:年轻和姓。[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青”的释义有:①植物叶子样的绿色,②上古指蓝色,③青色的东西,④指东方,⑤比喻年青,⑥黑色,⑦年轻,⑧姓。

2.“春”

春,甲骨文是=(林野)+(太阳)+(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金文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8]

《辞海》(第六版)中,“春”的释义有:①一年四季的第一季。②指一年。午僧子孺《席上赠刘梦得》诗:“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③生机;生意。如:妙手回春。《宋史﹒乐志七》:“阳和启蛰,品物皆春”。④春情。《诗﹒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怀春”。⑤酒名。杜甫《拨闷》诗:“闻道云安曲米春,才顷一盏即醺人”。⑥木板油画。[5]

综上所述,“春”的释义有:①一年四季的第一季,②指一年,③生机;生意,④春情,⑤酒名,⑥木板油画,⑦喜色,⑧指东方,⑨指生机和姓。

二、汉语“青春”的由来

何金松(2003)从《大招》所用词语的时代性分析其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汉朝时的作品。[8]如,《大招》:“孔雀盈园,畜鸾皇只。”“孔雀”一词在汉初才开始用,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所以说《大招》用的“孔雀”属于汉人作品。《大招》:“北至幽陵,南交阯只。西薄羊肠,东穷海只。”“幽陵”在今河北。“交阯”,指地点,汉武帝设置的十剌史部之一,辖境为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半部。“羊肠”,王逸注:“羊肠,山名。”洪兴祖《补注》:“《战国策》注云:羊肠,赵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今指太原晋阳之西北。”“东穷海只”指的是东海。从以上分析这分明就是汉朝的疆域,因为楚国版图南没过五岭,北没过黄河,所以可证“青春”最早出现在西汉。

三、“青春”词义演变历时考察及动因

(一)“青春”一词释义

《辞海》(第六版)和《古代汉语词典》中,“青春”有两个义项:①指春季。因春季草木青葱,故称“青春”。《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②指青年时期。亦指少壮的年龄。《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李善注:“素秋,喻老;青春,喻少也。”

(二)“青春”词义的历时演变

我们根据在线语料库和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例句,对“青春”一词进行历时的研究。

1.汉朝到魏晋六朝时期。西汉时期,“青春”一词首次出现在《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这里的“青春”是指春季。但是这个时期“青春”一词使用频率非常低。到魏晋六朝时期,使用频率有所增加。

2.隋唐五代。“青春”一词发展到隋唐五代使用的频率大幅度增加,我们进行了统计(见表1),而且义项也有所不同。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青年时期,还有些文人引申为“年龄。岁数”。具体用例如下:

表1“青春”在隋唐五代文献中的使用频率

李白全集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其他总计青春6197217222

3.宋朝。我们通过对语料库的统计(见表2),发现这个时期“青春”有表示“酒”这个义项。

表2 “青春”在宋朝文献中的使用频率

4.元明清。元朝元杂剧的广泛传播,明清时期的小说数不胜数。我们对“青春”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发现,在元明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清朝相对比较低。“青春”出现在小说中的频率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大部分都表示“岁数、年龄”的意思。《金梅瓶》中,表示这个意思的用例就有14例,主要原因是小说口语化语言比较多。

5.民国到当代。民国“青春”用例瞬间降低,只有4例,而到当代“青春”用例达到92例,而且还增加了“珍贵年华、喻美好的时光”这个义项。

通过对“青春”一词的词源学考释,我们了解到它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大招》里面,并且最原始的意义是“春天”,随着朝代的更替,它出现了新的义项;最后从社会历史原因和词典的规范作用分析词义演变的动因。

【 参 考 文 献 】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OiRxVhXZx3S3TNt6v

QE626-AOk46JkgDp3Ysl7LOLjAUfSJkVm7aG00x4Y7

RZKI_zKvG67PYw6g38OCbOeMJq.

[2]朱志平.汉语双音复合词属性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2094.象形字典

[4]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华夏出版社,2003.

[5]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3.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商务印书馆,2012.

[8]何金松.《远游》、《大招》非屈原所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9-0040-02

[作者简介]林明康,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青春
青春睡不着
被爱簇拥的青春
青春诗会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