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奥斯卡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

2015-12-23 02:59李媛媛
艺术评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奥斯卡奖大饭店布达佩斯

李媛媛

当我们谈论奥斯卡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

李媛媛

2015年2月22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1]又一次顺利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年度任务:第87届奥斯卡奖的各个奖项杯落谁家谜底揭晓。在美国西海岸的“天使之城”,这个旨在推动电影工业发展,且在全球范围内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事,又一次成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注意力。明星、红毯、镁光灯,各种耀眼的元素向世人呈现了电影的独特魅力。当然,在这些浮华表面的背后,我们需要牢记于心的是那些为第七艺术的荣耀而辛勤工作的电影从业人员们,是那些牵动我们情绪、带给我们慰藉甚至触及我们灵魂的优秀影片。

一年或许往往是更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在这个夜晚得到认可,并且是全球电影界最具价值的认可,颁奖典礼上一一公布的获奖名单牵动了洛杉矶杜比剧院到场的各位电影工作者的心。同时,这些与奥斯卡小金人雕像对应的符号化的名称也影响到了剧院外散落在全球各地大概是数以亿计的人们,他们可能是美国、欧洲乃至中国的电影从业人员,是广告商,是普通的电影观众。剧院外通过网络以及电视收看现场直播的无数观众的心都会随着颁奖嘉宾口中念出的几个单词而颤动。

中规中矩的2015

虽然奥斯卡奖的神话光环制造出许多动人心魄的小故事,且不乏悬念,但是,纵观这届奥斯卡的获奖名单,尤其是其中被称为“五大”[2]的最重要奖项,就如大多数媒体评论所言:中规中矩。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电影《鸟人》剧照

在对比了提名与获奖名单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前者对于最终获奖的重要参考作用。在提名名单中排名最前的两部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和《鸟人(Birdman)》——两部影片均以9项提名位居首位,在最终获奖名单中,仍然是这两部影片并列第一:4项奖杯的数量对比以往年度的数据算是正常值。此外,在提名名单中位居第二的《模范游戏(Imitation Game)》(8项提名),最终只是得到1座奥斯卡叔叔的镀金雕像,这种情况在以往年度也已经屡有发生。还有,作为赛前呼声最高,且已经在各大电影节备受好评以及在奥斯卡奖的预告奖金球奖斩获两个重要奖项的《少年时代(Boyhood)》却只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这虽然多少让人们感到些许意外,但是这种情况也并非是2015年的特例。意料之中和情理之中,这两种解释似乎可以用来形容今年的最终评选结果。

个体的关注与美国式的乐观主义

纵观第87届奥斯卡奖获奖影片名单,一个近十年来评委们的审美趋向很明显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那就是独立电影的胜利。自从2004年《指环王:王者无敌(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年)大获全胜之后,大片(blockbuster)级别的影片就很难在奥斯卡奖评比中获得重要奖项。相反,独立制片或者小成本影片开始赢得评委们更多的青睐。这些自我风格强烈的影片更加明显地将作品的焦点关注到个体身上:用个性的影像风格讲述个人的生命体验。

比如以上面提到的获奖排名并列第一的两部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和《鸟人》为例,在内容方面,这两部影片的可比性首先就是对于个体与时代关系的关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主人公零(Zero)是随波逐流的底层,他没有身份,没有财富,孤身一人,只想在当时动荡的历史环境中寻找继续生存的可能:历史的力量加重于个人身上。而《鸟人》的男主人公里根(Riggan)则刚好相反,他拥有名人的身份和地位,拥有一个一起共事的女儿,清楚地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东山再起的强烈愿望成为他面对困难时的支撑。然而,现代人想与历史抗衡的自由意志却几乎将其推入自我毁灭的境地。

显而易见,两个影片的主人公一个被动,一个主动。最终结局也是相反:《布达佩斯大饭店》形式欢乐,可实则悲凉,落败的酒店,离去的爱人,空留一人回忆往事;《鸟人》却相反,尽管男主人公可能在迷幻中跳楼,但是最后一个男主人公女儿略带微笑脸庞的特写,似乎让观众感受到了些许希望。在这样的对比反差之中,我们也看到了相同的支撑点:那就是好莱坞所代表的美国式的乐观主义精神。活在充满爱的人生中,可能是亲情式的,或者是友情式的,当然还有爱情式的。正如《鸟人》一片开头引用的话:“成为被爱的人,在地球上感受被爱。”

“昨日世界”与“后台故事”

《布达佩斯大饭店》和《鸟人》的获奖表现也呈现出另外一种非常有意思同时也值得思考的现象,那就是奥斯卡奖对于好莱坞自身历史的关注与反思。如果用最简短的评述来介绍这两部影片,那么“昨日世界”是对《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最佳指称,“后台故事(back stage story)”则是对《鸟人》的恰当归纳。

作为一个美国人的欧洲想象,《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喜剧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如画的古老世界的昨天。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曾经这样描述它的这部在德国取景的作品:“这部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沿袭了《海斯法典》之前喜剧片的风格,同时也融合了维也纳作家茨威格的记忆与故事。”[3]确实如导演所言,影片中丰富且快速的台词,形式化的镜头语言,以及反讽的幽默风格,让我们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一位同样是欧洲移民的好莱坞古典时期的喜剧片大师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1892-1947)的作品。当然,导演对于茨威格的提及在影片开头部分表现作家的段落得到了印证。这里我们看到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微妙之处,他将我们引入到一个两重虚拟的世界中:二次闪回恰到好处地将观众带入到电影表现的文字虚构的国度。

此外,对于这部作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影片中不同尺寸画面的运用:片中发生在1930年代的故事使用的尺寸正是那个时代有声片惯用的尺寸(1.37:1),同样发生在1960年代和1980年代的故事也是用当时电影屏幕的标准尺寸。这种将历史故事与电影技术史融合的叙事方式,代表了导演对于整个电影工业发展史的致敬。需要指出的是,对画面质感的追求《布达佩斯大饭店》并非首例,在第8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中也有相同的呈现。

作为“后台故事”的《鸟人》同样是一部喜剧,但是,如果用更准确的类型标准来界定的话,它是一部黑色喜剧。以后台故事为对象的好莱坞电影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有声片初兴的时期,《第四十二街(42th Street)》(1933年)和《1933年的掘金者(Golddiggers of 1933)》(1935年)是大家熟知的讲述后台故事的喜剧歌舞片。这个时期的后台故事影片鉴于经济大萧条的背景多是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励志片。后来随着好莱坞新电影的出现,一些独立制片业开始关注娱乐界内部的灰色故事,这个时候对于自身的反省开始变得突出,比如约翰·卡萨维茨(John Cassavetes)的《首映之夜(Opening Nignt)》(1977年)。此片和《鸟人》一样,关注百老汇戏院内部的悲欢离合。《鸟人》作为21世纪的后台故事作品增加了影射当下美国电影界娱乐界现状以及美国人生活的部分,比如科幻影片想象段落的加入以及社交网络的无所不在,这些因素都表现了好莱坞在历史传承上面的顽强力量以及对于自身历史不断的反思,包括个体与集体两个层面。

在拍摄手法上,《鸟人》与《布达佩斯大饭店》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对传统的致敬,那么《鸟人》则代表了现代性的探索:整个影片给人的感觉是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尽管是假的),大量不规则镜头以及主观镜头的使用,叙事主线完全由个人意识(男主角的)推动。上述种种特点与四项重要奖项的获得大概能够暗示近年来奥斯卡评委的审美趋向:他们似乎越来越接近那些欧洲国际电影节的审美趣味,愿意鼓励那些先锋的具有现代性特色的作品。

《布达佩斯大饭店》和《鸟人》在形式上的区别显而易见,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昨日世界”与“后台故事”的共同支撑点,那就是好莱坞的历史,电影艺术与科学的历史。似乎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当代电影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对于未来的探索。在这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于第七艺术热爱与敬畏的态度。

影片与电影竞赛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和《鸟人》两部影片的比较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下影片与电影竞赛、电影节的关系。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奥斯卡奖和电影节的历史。奥斯卡奖(The Oscars),曾经的官方名称是学院奖(The Academy Awards),2013年更名为它的惯用名称奥斯卡奖,是全球电影界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之一。自从1929年的首届到最新一期的第87届,已经有2947[4]座名为奥斯卡的镀金雕像被赋予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电影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第七艺术从业者。

在全世界的电影中心好莱坞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纷纷建立起相同性质的电影活动,二战时候的欧洲是典型的例子。最初是1932年在意大利出现的威尼斯电影节出现,接下来就是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促成了另外两个著名的世界级电影节的诞生:戛纳电影节(1946年建立)和柏林电影节(1951年建立)。不管是地方性的、国家性的、区域性的或是全球性的,在过去几十年中,电影节的出现都呈现递增的态势。并且,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节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这种现象使得一部影片经历电影节的环球展映成为一种常态。

第87届奥斯卡奖获奖名单中并列第一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和《鸟人》这两部作品在角逐奥斯卡之前,都已经经历了全球电影节之旅,并且已经荣誉在肩。《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韦斯·安德森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因此,《布达佩斯大饭店》与观众见面是始于电影节的:它是201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参赛影片,同时获得了银熊奖。载誉柏林之后,此片收到了全球范围内超过百个电影节的提名与奖项。《鸟人》的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力图(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2012年年底向媒体公开宣布拍片计划,2013年4月15日摄制组在纽约开机,在未作全球院线上映之前此片就作为2014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于8月27日出现在水城的荧幕上,并参加竞赛单元的评选。然后就是马不停蹄的电影节巡礼:从欧洲到澳洲再到北美洲,《鸟人》荣获了超过百个电影节的提名或奖项。

但是,总体而言,《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获奖经历稍逊于《鸟人》。尤其是在电影人最在乎的奥斯卡奖上:这位美国本土导演的作品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艺术设计,四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外在形式”的奖项。而墨西哥籍的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力图的作品却获得了含金量更大的四个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

作为87届奥斯卡奖的两大赢家,《鸟人》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获奖层面上的差别是值得思考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形式的,《鸟人》是内容的,如果允许做这样简单的区分的话;《鸟人》是悲观的乐观,《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乐观的悲观,如果这样吊诡的评论不违背常识的话。是不是奥斯卡奖的评委们更关注当下自身的命运,是不是他们也不愿忘记那些荣耀的过去?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当事人知晓,但是,我们此刻能够看出奥斯卡奖作为正统学院奖的价值取向:内容与形式的同时注重,世界观的多元包容。

在2015年年初结束了对2014年成绩的总结与奖励后,评审员又要开始关注接下来可能入围的下一届奥斯卡奖的影片。但是,对于电影从业人员而言,2015年的行程早已开始:有些影片已在今年之前完成繁重的拍摄工作,有些影片可能在进行复杂的后期制作,有些影片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好莱坞仍然是世界电影的中心,奥斯卡奖仍然代表了世界电影的前沿水准。人们期待着造梦工厂接下来的梦幻制作,同时也期待着下一届的奥斯卡奖。

注释:

[1]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英文全称为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AMPAS)。1927 年5月11日建立,创始人为当时米高梅制片厂的主要负责人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虽然这个机构的主要成员为美国人,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全球电影工业的发展,这与当时美国已经占据全世界电影市场不无关系。

[2]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如今奥斯卡奖奖项涉及的电影部门有20多个,但是人们最重视的仍然是“五大(Big Five)”,即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剧本奖。

[3] 引用来源于网站http://www.allocine.fr/film/ fichefilm-207825/secrets-tournage/,查阅日期2015年3月10日,原文为法文,笔者自译。

[4] 数据来源自网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 Academy_Awards,查阅日期2015年3月6日。

李媛媛: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广播影视研究所讲师

责任编辑:李松睿

猜你喜欢
奥斯卡奖大饭店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多瑙河畔的明珠
摩天轮上的米其林餐厅(环球360)
布达佩斯之梦
刘洋归来!打造中国服装设计“奥斯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