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2015-12-23 10:52袁明忠陈自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骨瓣外伤颅脑

袁明忠 陈自强

(四川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100)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袁明忠 陈自强

(四川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100)

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6年在我院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预后良好(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预后良好(38.46%);试验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52.21±15.65)min、术中出血量(93.12±26.46)m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69.32±21.28)min、术中出血量(126.65±40.13)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疗效;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而有的患者损伤太大,使患者重度昏迷6 h以上,或使其在受伤后的1 d内再次昏迷6 h以上,即为重型颅脑损伤[1]。我国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通常是由交通事故导致的,并且常伤及中枢神经系统,还因其有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脑内血肿等多种并发症,因此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其中大多数因严重的恶性颅内压升高而死亡[2]。为了更好地分析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特在我院选取近六年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收集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9例,患者的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39.03± 10.37)岁,术前GCS评分(5.10±1.50)分;试验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8例,患者的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为(40.72±11.03)岁,术前GCS评分(5.20±1.60)分。两组患者在术前GCS评分,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根据患者脑挫裂伤、血肿部位选择位置进行硬膜敞开去骨瓣,并及时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试验组患者进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手术要选择全麻,骨窗的面积也要根据患者实际伤情来计算:(8~10)cm×(9~12)cm。患者手术时头偏向健侧,取仰卧位,切口开始于中线旁3 cm发际处,呈弧形向切到同侧顶结节前,再转向颞部、顶部骨瓣旁开4~5 cm的正中矢状线,并在其转向前下直到颧弓的中点;为暴露完整的前颅凹底,骨窗向后至乳突,向前至额骨隆突后部及颞窝,下界与颧弓在一条水平线上,并咬除部分蝶骨、颧突后方额骨;为使颧弓水平,暴露完整的中颅凹底,须咬平蝶骨嵴的深部部分,再咬除蝶骨嵴后方颞骨。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综合治疗,如静脉输液、降颅压、抗感染、止血等。

1.3 观察指标[3]: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依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定进行评分:1分:患者死亡;2分:患者植物生存,即患者只有微小的反应,如患者在晨起时,可以睁开眼睛;3分:重度残疾,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但有残疾,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照料;4分:轻度残疾,患者虽有残疾,但可以独立生活,可以在其他帮助下工作;5分:患者恢复良好,可以正常生活,如逛街、吃饭,但仍有一些缺陷。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预后良好(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预后良好(38.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GOS 评定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52.21±15.65)min、术中出血量(93.12±26.46)m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69.32±21.28)min、术中出血量(126.65± 40.13)m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结果(,min)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结果(,min)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mL)试验组 26 52.21±15.65 93.12±26.46对照组 26 69.32±21.28 126.65±40.13

3 讨 论

在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比较常见,其不仅发病快、病情变化大,而且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如脑部挫裂伤、脑部水肿等,从而导致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都很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的,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有较大的颅内血肿或中线明显移位等手术指征时,应立即进行手术。通过手术,可以完全清除颅内积血、坏死脑组织等,从而为颅内减压,还可以通过大骨瓣减压术,扩大大脑内的容间,缓解颅内高压,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但传统去骨瓣减压术,不能够很好的充分的降低颅内压,造成患者易出现脑部水肿加重,脑疝等。而去骨瓣减压术改良后,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还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大小的骨窗,提供恰到好处的减压空间,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减少颅脑损伤对患者生活的影响[4]。

因为去骨瓣减压术改良后,旁开中线4~5 cm,可以保护矢状窦,防止硬膜外出血,并且创伤较小,前、中颅凹底减压充分;咬除一部分骨头,如蝶骨嵴后方颞骨、部分蝶骨以及颧突后方额骨等,充分暴露前颅、中颅凹底,提供足够大的骨窗,从而尽可能的扩大颅内的空间,为脑干减压,还可以改善血液回流,帮助脑疝复位,挽救患者生命[5]。本文研究表明,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52.21 ±15.65)min、术中出血量(93.12±26.46)mL明显低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69.32±21.28)min、术中出血量(126.65±40.13)mL;其预后良好(65.38%)明显高于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后的预后良好(38.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因此对于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来说,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1]吴云龙.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53-55.

[2]汤建明,谢万福,何成锰,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疗效分析[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7(1):15-17.

[3]谢隽.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8):107-108.

[4]孙华北.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7-18.

[5]王韧,顾奕,魏伟,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1,17(11):1512-1515.

R651.1+5

B

1671-8194(2015)04-0136-02

猜你喜欢
骨瓣外伤颅脑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