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23 10:52王光远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脾脏血肿

王光远

(普兰店市中医院,辽宁 普兰店 116200)

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光远

(普兰店市中医院,辽宁 普兰店 116200)

目的探讨分析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住院时间虽多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ISS评分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的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价值。

非手术;脾破裂;疗效

延迟性脾破裂(DRS)是一种特殊的创伤性脾破裂,约占脾破裂的15%,约占全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1%。患者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血量较多,症状变化快,病情急,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从而增加病死率。故医师应尽快做出正确判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1]。本研究将2005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DRS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效果甚佳,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DR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5~75岁,平均(55.83±6.17)岁;致伤原因:殴打伤5例,挤压伤7例,坠落伤9例,交通伤11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54.91±5.52)岁。致伤原因:殴打伤4例,挤压伤8例,坠落伤7例,交通伤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行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3周左右,3个月内勿过度运动;严密监护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观察病情是否恶化或出现手术相关指征;胃肠持续降压,禁饮食,肛门通气后方可给予流质饮食;保持水电平衡、应用止血药物、适当输血以及应用抗生素等;定期进行CT或B超复查。对照组行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和破裂急诊手术一样,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则适当输血和快速补液,根据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完成之前对腹腔进行探查,未出现损伤其他脏器等情况。将一根橡皮置于脾窝下引流,术后补液、禁食、止血、应用抗生素以及监测生命体征等。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住院时间、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的输血量、住院时间虽少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ISS评分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ISS(分) 输血量(U)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2 31.46±1.32 4.88±1.36 19.73±1.67对照组 32 30.87±1.24 2.25±0.92 13.91±1.94 t 1.8429 9.0609 12.8616 P>0.05 <0.01 <0.0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例治疗效果不佳转为手术治疗,无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率为0;对照组出现发热3例(12.5%),伤口感染4例(9.38%),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597,P<0.05)。

3 讨 论

目前,延迟性脾破裂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①脾脏损伤,包膜下、脾实质内出现血肿,血肿增大导致破裂;②脾脏损伤时就已发生破裂,局部形成血肿或与附近脏器、组织粘连,将破裂口堵塞,之后堵塞物松脱而出血;③一些患者脾脏发生损伤后,脾实质内出现假性动脉瘤,破裂而出血[2]。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治疗时间短,但治疗时也可能对一些脾脏损伤轻微、腹腔内未大量出血、手术时停止出血的患者进行了手术,这不仅使患者经受了手术的疼痛,增加了其经济压力,还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3]。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非手术治疗DRS的临床疗效。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生命体征稳定、状态良好、脾实质损伤轻微、脾破裂较小且无出血或包膜下血肿无腹腔出血者,多于CT、B超监护下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理论依据为脾脏多种的生理功能,如滤血、储血、造血功能;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性激素均有调节作用[4]。脾破裂多发部位为膈面和上极,脾脏血管大多位于脏面,于脾中的分布常平行于裂口,故这种类型的脾损伤基本不会损伤大的血管。脾脏能够进行代偿性收缩,可保证全身血容量需求,具有止血的作用。脾脏再生能力强,血运丰富,创面愈合快;脾脏有外分泌作用,对腹膜刺激轻微,不会引起腹腔内污染等情况。同时影像学检查能够评估脾损伤的程度、部位以及出血量和速度,可提高非手术治疗的治愈概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输血量、住院时间虽多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ISS评分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逐渐完善和非手术治疗指征的不断细化,非手术治疗DRS一定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且其并发症少,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1]黄智,詹兴云,吴进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20):82-83.

[2]丁云,胡允胜.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0例临床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26(3):48-51.

[3]郝军舰,罗雯春.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观察及术式选择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91-6092.

[4]杨建纲,蔡红霞,翁立新.外伤性脾破裂56例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1):21.

R657.6+2

B

1671-8194(2015)04-0164-01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脾脏血肿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