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2-23 02:57吕艳英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氟伐他汀高脂血症神经内科

吕艳英荣根满

(1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吕艳英1荣根满2

(1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研究分析观察比较2种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1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80例,男44例,女18例,年龄(60±8)岁,应用氟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疗程为4周。B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60±9)岁,应用氟伐他汀40 mg,口服,每晚1次,疗程为4周。结果A组降低TC、TG和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6%和50%,与B组的94%、67%和70%作用相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5%(P>0.05)。结论2种剂量治疗高脂血症均有相似的疗效,氟伐他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氟伐他汀;高脂血症;疗效分析

羟甲基戊酰辅酶A(hydrox-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是一类新型降血脂药物,其作用机制新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其开发和应用被认为是防治心血管病的一个突破性进展[1-5]。该类药物中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作他汀(pravastatin)的临床研究已有许多文献报道,氟伐他汀(fluvastatin)降血脂的临床研究报道目前国内尚少见。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160例,旨在观察并验证不同剂量氟伐他汀的降脂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0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患者,其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d,TC)≥5.70 mmol/L;或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1.70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男性≤1.04 mmol/L,女性≤1.17 mmol/L;并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及肝肾疾病等,所有患者均停用降脂药物6~8周。

1.2 方法:1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0±8)岁;其中伴高TC血症76例,高TG血症52例,伴有HDL-C低下者36例。B组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60 ±9)岁;其中伴高TC血症74例,高TG血症44例,伴有HDL-C低下者40例。A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胶囊(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批号2770198)20 mg,口服,每晚1次。B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胶囊40 mg,口服,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于次日早晨空腹7~8时取肘静脉血,按酶法(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试剂盒)测定TC、TG、HDL-C、血糖及肝功能。LDL-C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即LDL-C(mmol/L)=TC-HDLCTG/2.2。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均值都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疗效判断标准:个体疗效按卫生部1998年公布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暂行标准进行评定。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20%,或TG下降20%~40%,或HDL-C上升≥0.104~0.26 mmol/L。无效:TC下降或上升<10%,或TG下降<20%或上升10%,或HDL-C上升或下降<0.104 mmol/L。恶化:TC上升≥10%,或TG上升≥10%,或HDL-C下降≥0.104 mmol/L。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见表1。

2.2 两组疗效:A组降低TC、TG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和50%,与B组的94%、68%和70%经Ridit分析,无显著性差别(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A组有8例胃部不适,4例晨起口干,均轻微。B组有6例头晕,6例胃部不适。两组均能耐受,不影响继续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5%(P>0.05),B组15%。两组所有病例治疗后肝功能及血糖均未见不良影响。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mmol/L)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mmol/L)

注: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经t检验,aP>0.05,bP<0.05,cP<0.01。2组差值组间比较经t检验,dP>0.05,eP<0.05,fP<0.01

项目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TC A组 76 6.43±0.52 5.06±0.68c 1.36±0.70 B组 74 6.47±0.55 5.05±0.54c 1.48±0.51dTG A组 44 2.84±1.24 2.22±0.86c 0.63±0.76 B组 44 3.38±1.25 2.50±1.07c 0.88±0.69dHDL-C A组 36 0.93±0.11 1.07±0.20c 0.14±0.09 B组 40 0.91±0.09 1.04±0.12c 0.13±0.12dLDL-C A组 72 4.24±0.56 3.10±0.60c 1.13±0.63 B组 74 4.20±0.57 2.95±0.62c 1.23±0.51d

表2 治疗后的个体疗效(例)

3 讨 论

氟伐他汀是第一个完全经化学合成的亲水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具有一个氟苯吲哚环的甲羟戊酸内酯衍生物。它虽与同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但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物药理活性[6-11]。本组结果显示,降低TC、TG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2%和94%;59%与68%,50%和70%,显示氟伐他汀降脂作用表现为以降TC为主。从各项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来分析,每晚应用40 mg比每晚服用20 mg疗效略有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小剂量氟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疗效好、经济,有利于一般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两组均轻微,两组无明显差别。临床验证,氟伐他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2-15]。

[1]慕容洋洋,江山,苏宁.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与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3,42(1):31-33.

[2]陈修.心血管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6-70.

[3]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03-306.

[4]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05-508.

[5]龙爱英,吕艳荣,马成.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与进展性研究[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2013,39(1):163-166.

[6]刘凤华,荣阳,荣根满.急性脑血管病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7-28.

[7]张立军,荣阳,荣根满,等.TCD检测头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3-15.

[8]芮德源.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603-609.

[9]贝政平.内科诊断标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391-398.

[10]中华神经内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M].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6):379-383.

[11]胡晓光,胡重远,施琦.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TG、HDL-C含量的变化与进展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3,15(2): 86-88.

[12]侯荣林,荣阳,荣根满,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迟发呈现影像改变的进展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77-79.

[13]薛兆利.现代心血管症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01-309.

[14]于正军,冯啟法,王崇才.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与前瞻性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013,46(10):633-636.

[15]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109-116.

R589.2

B

1671-8194(2015)01-0167-02

猜你喜欢
氟伐他汀高脂血症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分析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