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普通外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

2015-12-23 02:57邓玉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普通外科感染率入院

邓玉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 深圳 518112)

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普通外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

邓玉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 深圳 518112)

目的评价普通外科优质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入院的患者1232例,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只采取基础护理;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入院的患者3056例,在基础护理的方法加上优质护理;对比普通外科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采取优质护理后普通外科的院内感染率为1.05%,明显低于实施优质护理前的院内感染率为3.35%,二者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普通外科实施优质护理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明显降低,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普通外科;优质护理;院内感染;医疗服务质量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入院时没有,而在入院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2]。本文通过对比优质护理实施前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来评价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普通外科院内感染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4288例,其中男性2035例,女性2253例,年龄19~78岁。

1.2 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的患者1232例,其中男性620例,女性612例,年龄19~76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患者3056例,其中男性1415例,女性1641例,年龄20~78岁,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的差异(P>0.05)。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方法:科内护士维持病房的整洁与安静;定时消毒通风,保持舒适的温湿度。每个患者入院后做好三大常规标本的送检[3],科内护士均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介绍普通外科病区的规章制度并进行日常卫生和安全教育;主动与患者沟通,加强日常巡视,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康复等情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无菌操作观念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做好相应的级别护理;制定危重病例的护理计划,认真严谨实施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1.3.2 优质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以下护理措施:

1.3.2.1 转变护理观念:“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优质护理的主题,为此我科依据焦卫红、于梅等编著的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流程[4]制订适合本科室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规范的护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应负责患者的入院手续的办理、入院宣教、护理治疗、办理出院手续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等。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准确评估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在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给予相应的照顾,即对于需特级护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二级护理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完成全部的基础护理;协助生活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完成基础,并促使其尽早独立完成;最后则督促生活完全处理的患者完成所有基础护理。做好每一个护理内容,减少在各个护理环节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

1.3.2.2 加强心理护理和人性化健康护理[5]: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温馨的提示卡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如“小心跌倒”、“小心坠床”、“小心烫伤”等,责任护士主动和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接触,仔细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苦衷,并用真诚热情的心去鼓励和安慰他们,提高患者战胜疾患的信心;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提供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并用通俗的语言,结合趣味的图片和视频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播院内感染的知识,阻断院内感染发生的途径。

1.3.2.3 加深专业知识和提升护理技能:加强我科护理人员学习入理专业知识和熟练护理技能,主动参加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的各项院内感染管理和消毒制度,增强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观念,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定期对普通外科病房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如空气监测、一次性物品的无菌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和护士手卫生细菌监测。并要求护士有查房、处置和护理治疗时严格洗手。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2 结 果

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前后科室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实施优质护理前,科室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数有42例,感染率为3.41%,而实施优质护理后,科室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数有32例,感染率为1.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见表1。

表1 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前后科室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3 讨 论

我院自2010年8月搬到新址,新址占地10万平方米,设计为日门诊量3000人次、含5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以传染科为龙头,另开设内、外、妇、儿和口腔等科。医院的设计理念为:“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人物分流”,以单病种为建筑单体,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新院的投入使用,普外科的收入院的病患也相应增加,控制院内感染显得更尤为重要,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并直接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因为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也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6]。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是:清洁、消毒、无菌技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7]。从本文可知:采取优质护理后普通外科的院内感染率为1.05%,明显低于实施优质护理前的院内感染率为3.41%,二者有明显的差异(P<0.01)。实施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各个护理环节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如不互串病房、不随地吐痰;保持病室内的通风和环境卫生;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普通外科病房进行空气检测、病室内各项物品采样监测,紫外线消毒,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隔离易感人群[8-9]。因此优质护理的实施也大大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1]马兰.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83-784.

[2]沈亚红,陈爱国,吴敏珠,等.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68-69.

[3]王洪玲,江红霞.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333-334.

[4]焦卫生,于梅.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与考评指导[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2-68.

[5]阮春香.加强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72-1274.

[6]陈兆杰,谷玉敏,冯成云.348例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18.

[7]Naidu K,Nabose I,Ram S,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in fiji:2011-12[J].J Trop Med,2014:545160.

[8]杨新雅.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8(12):34-35.

[9]Custovic A,Smajlovic J,Hadzic S,et al.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bacteri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Mater Sociomed,2014,26(1):7-11.

R473.6

B

1671-8194(2015)01-0258-02

猜你喜欢
普通外科感染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普通外科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在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感染率的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