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5-12-23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内科心功能状态

陈 光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陈 光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心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种护理方式均能够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但是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 min内平均移动(416.9±25.9)m,明显优于对照组(360.1±28.2)m,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心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心功能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脏结构或功能性异常、心室充盈或心脏射血能力不足的一种综合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活动受限和水肿[1]。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研究比较少[2]。本文以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60~79岁,平均年龄为(68.9±4.6)岁;Ⅱ级心功能有22例,Ⅲ级心功能有31例,Ⅳ级心功能有7例;原发病为肺心病的有15例,冠心病的为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14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有1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有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60~79岁,平均年龄为(67.9 ±4.2)岁;Ⅱ级心功能有21例,Ⅲ级心功能有32例,Ⅳ级心功能有6例;原发病为肺心病的有16例,冠心病的为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12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有11例,先天性心脏病的有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和原发疾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症状符合《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肢体运动障碍;无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症状不符合《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

1.3 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心内科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心内科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增强认识。通过讲解或宣传页的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了解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防止加重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学会日常的预防和保健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禁烟酒,多水果、蔬菜,少盐低脂,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用力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②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悲观心理。

1.4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SAS≥50分表明患者处于焦虑状态,SDS≥53分表明患者处于抑郁状态。采用6 min步行运动试验(6MWT)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若患者的步行少于150 m,为重度心力衰竭,150~425 m为中度心力衰竭,425~550 m为轻度心力衰竭,步行距离>550 m,表示患者的心功能正常[4]。

1.5 统计学分析:临床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由表1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运动试验的变化情况:6 min步行运动试验(6MWT)是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的试验。由表1可知,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6MWT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传统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能,以护理为手段,使患者的心理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5]。本文中,以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心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受到身体病症、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以及慢性疾病的困扰,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生化、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依靠单纯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往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6]。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在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心内科的常规护理,虽然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6MWT都比护理前有所改善,但还是明显低于观察组,该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并且可以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6MWT比较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心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曾利娅,秦银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2):128-18-29.

[2]靳建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49-550.

[3]高润霖,吴宁,胡大一.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46.

[4]张富叶,郭银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12,19(6):947-948.

[5]曾秋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57-58.

[6]高学叶.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神、生理健康及心功能的积极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40-142.

R473.5

B

1671-8194(2015)01-0266-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心功能状态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