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早期康复的护理

2015-12-23 10:52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患侧上肢肩关节

张 瑜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46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早期康复的护理

张 瑜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探讨观察乳腺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乳腺癌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上,再行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待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能力以及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在屈曲、伸展、旋转等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为恢复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乳腺癌;患侧上肢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目前正在呈现增长的趋势,并且与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临床上目前仍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的方式治疗乳腺癌,但由于手术切除了包括胸部皮肤、筋膜、肌肉等大范围人体组织,致使患者术后经常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并随时间推移,发展成为冰冻肩。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排名第二女性恶性肿瘤,仅次于宫颈癌[1]。如不尽早进行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将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2]。本研究以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帮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4.6岁,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60例,单纯癌12例,髓样癌17例,黏液腺癌3例。9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根治手术62例,改良手术30例。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病理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行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研究组由护士长直接负责,指导下级护士完成患者的康复护理,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家访以及复查,协助患者完成各个阶段的功能锻炼计划。具体方法如下。

1.2.1 卧床期:术后1~3 d,腋窝淋巴清扫使得静脉及淋巴回流出现障碍,患肢现不同程度肿胀和功能障碍。此时,应抬高患肢,平卧时也应将上臂放在比前胸壁高的位置,肿胀严重者可行手法按摩。按摩方法为双手成环,抬高患肢,由远到近以一定压力推进。此阶段的康复护理主要以锻炼肘、腕和手指的功能,可做伸指、屈腕、握拳、屈肘等动作。

1.2.2 下床期:此阶段的康复应以肩关节的锻炼为主。术后3~4 d,患者坐起行屈肘锻炼;术后5 d,待解除固定上肢的胸带后,可做手掌触摸同侧耳部和对侧肩膀的锻炼;术后9~10 d,待拆线后,可做患侧上肢抬高锻炼,即将患肢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放于对侧肩膀,用另一只手拖住患肢肘部,逐渐抬高患肢,直至与肩部平齐;术后14 d,可练习将患侧手掌放于颈部,逐步抬高患侧上肢,抬头挺胸,使患侧手掌能够穿过头顶,触摸对侧耳部。此阶段为加强锻炼效果,还可进行扶墙锻炼以加强患侧上肢的抬升功能。

1.2.3 出院后: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进行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练习上述动作,尤其是扶墙抬高上肢的动作,并可逐步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外,在上肢功能逐渐恢复后,还可在原有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旋转与后伸运动的练习,同时借助各类健身器材,以加快恢复上肢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患者每日进行1~3次,每次半小时,并注意加减增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对情况特殊的患者,可视情况延缓或减少锻炼时间,但不可中断。

1.3 评价方法:患者行康复锻炼3个月后,采用专用的量角器对患者患侧肩关节的活动能力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临床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征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比对()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比对()

组别 例数 屈曲 后伸 外展 外旋 内旋研究组 46 158.24±18.25 49.21±6.25 152.45±29.24 79.42±14.25 74.64±13.36对照组 46 137.34±18.36 41.12±6.54 131.87±27.61 62.28±15.65 62.12±16.48 P<0.05 <0.05 <0.05 <0.05 <0.05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患侧肩关节活动能力的测定,我们发现,研究组在屈曲、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五个方面的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可见研究组患者术后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良好,早期康复护理在其功能恢复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3],术后早期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仅会将患侧乳房切除,还附带切除了肿瘤周围血管、神经、皮肤、淋巴管和脂肪组织,术后胸壁和皮瓣贴合以及切口愈合过程均有瘢痕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严重影响患侧上肢活动[4]。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可以利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和三角肌代替胸小肌和胸大肌的作用,并通过被动或主动的对皮肤的牵拉作用,预防瘢痕挛缩引起的后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屈曲、伸展、旋转等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早期的康复护理锻炼的研究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相对较好。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不但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还要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全程督促患者坚持进行康复治疗,随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护士在充分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向患者详细阐述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意义,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5]。医院的护理工作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紧密相关。

综上所述,临床上为恢复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莫海营.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130.

[2]吴友凤,罗凤.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296-297.

[3]袁光辉.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21-122.

[4]吴玲,钱艳.新型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病人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4):1144-1145.

[5]江端英,侯香传,赵霭琴.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3):18-19.

R473.73

B

1671-8194(2015)04-0255-02

猜你喜欢
患侧上肢肩关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更 正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