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

2015-12-23 10:52刘燕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门诊显著性状态

刘燕萍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门诊,广东 罗定 527200)

舒适护理对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

刘燕萍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门诊,广东 罗定 52720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收治的101例上肢骨折患者,以就诊单、双位分组,单数5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双数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自评量表和视觉模拟(VAS)评分,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轻度、中度疼痛的构成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在治疗中达到最佳身心状态,提高疼痛的耐受性、减轻复位中的疼痛,提高复位成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舒适护理;手法复位术;心理状态;疼痛;影响

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术是治疗上肢骨折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经门诊整复后不必住院治疗,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骨折处疼痛是影响患者舒适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门诊手术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成为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1]。经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疼痛是骨折患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而疼痛与心理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2]。可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促进睡眠和组织修复。本院门诊骨外科对2014年4~9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在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对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9月份于门诊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以就诊单、双位分组,单数5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双数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复位后予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术。骨折类型:掌骨骨折20例,尺挠骨骨折40例,肱骨踝上骨折21例,孟氏骨折20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3.5±11.2)岁,对照组51例,其中男30例,女21例;观察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分布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指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指标比较(n,)

项目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实施前组间比较 实施后组间比较 实施后组内比较t P t P t P SAS 观察组 50 48.6±5.7 33.8±4.2 0.261 0.904 7.0247 0.009 11.059 0.000对照组 51 48.3±6.2 42.7±5.7 4.256 0.0317 SDS 观察组 50 50.7±7.5 35.1±3.8 0.274 0.889 6.526 0.017 10.260 0.000对照组 51 50.4±6.9 43.4±5.3 4.653 0.0268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心理舒适护理。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密切观察其对疼痛的情绪反应,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感受,以平实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说明骨折创伤组织尚可获得修复,以及复位固定的优缺点及适应证,说明固定的目的、过程及出现的情况,使患者对复位的治疗方法及各种注意事项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对可用可不用止痛药的患者,应说明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镇痛不易成瘾,而持续忍受剧烈疼痛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解除其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缓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情,配合复位。

1.2.2 术中舒适护理。创造舒适的环境,将室温控制在22~25 ℃,湿度5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固定前尽可能少搬动其肢体,减少人为带来的痛苦,摆好合适体位,使患者体位舒适的同时便于手术者操作,复位时分散患者疼痛注意力。引导患者放松,通过听觉分散及视觉分散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

1.2.3 固定舒适护理。复位后患肢固定在功能位。①夹板外固定术的患者,夹板长度不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骨折复位后,先用纱布3~4层或纸棉作衬垫,在夹板外横扎纱布时松紧度适宜,以上下移动1 cm为最适宜松紧度。②石膏绷带外固定的患者,选择所需合适宽度的石膏绷带卷或折叠的石膏带使用,固定前先清洁皮肤,去除污垢,保持皮肤干燥,若有伤口,先清洗换药,盖上敷料,不用胶布固定,冬天注意保暖。

1.2.4 术后舒适护理。夹板固定的患者术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肘关节90°屈曲,固定后立即进行各关节的功能活动,以减少并发症。平卧时患肢用垫枕抬高,以减轻疼痛和肿胀;石膏托外固定者,固定后立即清洁皮肤上的残渣,以免对皮肤引起刺激。石膏末干前,注意保护石膏,勿折断或变形;在固定期间应积极屈伸活动正常手指,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量以不引起再损伤为限等,48 h内注意肢端血运、感觉。护士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进行口头宣教、行为宣教、康复保健知识和有关医护知识指导教育,宣教结束后,认真评估患者掌握程度,使患者及家属能真正理解。根据患者不住院的特点,把术后护理的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印成卡片发给患者,不识字患者由家属负责,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保证手术效果。

1.3 观察指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自评量表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SDS量表各包括20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3分:全部时间有;2分:大多数时间有;1分:少部分时间有;0分:从来没有。评分>50分即代表有负性情绪,评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3];疼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自制游标尺,刻度0~10分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标准是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3~5分;重度疼痛:>5分[4]。采用我院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于患者在门诊治疗结束时发放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手法复位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疼痛影响比较:护理后VAS评分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的构成比例分别为46%、50%、4.0%;轻度、中度疼痛的构成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在新的医疗模式下,疗效已不是评价医疗水平的唯一指标,而心理状态、疼痛等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轻度疼痛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但重度疼痛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睡眠、情绪低落,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5]。众多发达国家已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而纳入常规监测。而疼痛及各种不良因子的刺激可导致焦虑情绪,不良情绪会加重疼痛,两种因子相互作用,甚至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本研究通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舒适护理,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舒适度,提高心理耐受力,有利于降低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术后SAS、SDS评分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舒适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疼痛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舒适护理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在减轻骨折手法复位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吴崇玲,王润斌,李晶祯,等.心理干预在口腔科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7-18.

[2]吕孟华,才桂兰,陈宏,等.音乐干预改善门诊痔疮手术患者心理状态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4):4731-4734.

[3]黄利民.舒适护理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疼痛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35):267-268.

[4]费英.解析音乐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8):9-10.

[5]刘齐.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 25(7):120-121.

[6]乔彦华.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12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291-292.

R473.6

B

1671-8194(2015)04-0270-02

猜你喜欢
门诊显著性状态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门诊支付之变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状态联想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