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草木马金莲

2015-12-24 12:29文/王
青年文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建军狼烟金莲

⊙ 文/王 干

无名草木马金莲

⊙ 文/王 干

王 干:现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有《王干随笔选》《王蒙王干对话录》《世纪末的突围》《废墟之花》《南方的文体》《静夜思》《潜伏我们周围的》《潜京十年》等学术专著、评论集、散文集。

这个时代,能出马金莲,是个意外。

上世纪五四后,出沈从文,出萧红,出废名,出孙犁,已经是意外。改革开放以后,出汪曾祺,也是意外。今天的文学,能有个马金莲,意外之外的意外。一向以“酷评”著称的评论家李建军在《民族文学》年度奖评奖会上,说,托尔斯泰读了《长河》也会流泪的,我不为自己阅读时的流泪感到儿女情长。李建军还说,《长河》是可以和新文学以来的经典媲美的,我为自己的视野停留在当下的文学圈感到惭愧。

或许有人认为《长河》的节奏太慢了。现代小说自海明威发明电报体之后,便开始走上高速公路。中国小说在一九八五年之后,作家们有的开着汽车、有的开着摩托、有的开着拖拉机、有的开着自己组装的机动自行车,奔上了高速公路。叙述的节奏加快,内心的节奏更加慌乱。韩寒、郭敬明出现之后,八〇后作家更是一路狼烟。

马金莲在狼烟中淡然出现,清贫,冷静,状态。在马金莲的小说里,有一种罕见的平静,这平静是内心的淡定和生命的节奏。这个来自西海固的回族女性,把西海固的土地和人物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生命、宗教和女性水乳交融般化在一起。

我们曾经读过张承志笔下的西海固,那是激情、血性和悲壮的所在,而马金莲笔下的西海固是平淡、淡定甚至有些软弱,但沧桑而深厚,荒凉而高远。她的沉着和静虚,仿佛历经时间长河之后的无为。中国有句老话说,人生的悲剧在“有牙时没豆,有豆时没牙”。对一个作家来说,也是存在这样的二律背反,年轻时才华横溢,但缺少底蕴,火气太旺,等人生积累丰富了,往往才情又丧失,言之无文了。马金莲的沧桑感和历史感超越她这个年龄应有的冷静和淡定,因而在同代小说家中显得桀骜兀立。

我和马金莲见过两次面,我们的对话加起来总共不超过十句。一次是《小说选刊》的颁奖会上,她是该年度的得奖作家。一次是她在鲁院学习期间,她是学员。她很木讷,我自然也就变得木讷,想了半天,对她说了一句:你该写长篇了。

猜你喜欢
李建军狼烟金莲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春日垂钓
访北城滩古烽火台遗址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狼烟四起
马嵬坡怀古
打火机引发场血案
疯狂的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