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有机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12-24 02:25钱虹龚淑英胡建平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2期
关键词:德清县茶场茶园

钱虹,龚淑英,胡建平

(1.德清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德清 313200;2.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杭州 310058)

1 有机茶时代背景与发展趋势

1.1 有机茶发展历史

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个品种,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生产出的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全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1]。

世界有机茶最早于1983年在斯里兰卡开始生产,随后印度、肯尼亚、日本、坦桑尼亚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有机茶园和有机茶生产[2]。1990年6月,荷兰颁证组织对浙江省临安东坑、裴后茶园进行有机考察颁证,茶叶由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成为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4年4月,国家环保局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MEP)成立,是中国有机产品事业的发起机构。1998年4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成立有机茶研究和发展中心(OTRDC),先后制定我国第一个 《有机茶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有机茶颁证标准》。2002年7月,农业部颁布了我国有机茶行业标准,并于当年9月实施,从而使我国有机茶步入发展阶段[3]。2012年3月,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正式颁布实施,建立产品质量可全程追溯等,更加严格规范有机茶的管理体制[4]。截止2013年年底,全国有机茶面积53040公顷,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2.1%。

1.2 有机茶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有机产品崭露头角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定位在高端消费的有机农产品已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全球有机茶消费需求也持续增长。发展有机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环境保护方面:由于常规农业过渡施用化肥农药,长期以往造成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重金属超标、水资源污染等结果;而有机茶生产概念的提出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始终遵循茶树生长与虫害发生之间的生态平衡规律,不使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采取“以虫吃虫、以菌灭菌、以园养园、以茶养茶”的科学管理技术,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配以害虫诱捕工具和人工作业,有效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水土资源[5]。(2)食品安全方面:有机茶虽不能彻底解决所有食品安全,却为寻求安全食品开辟一条有安全门槛、有检测标准、有严格监管的产业链。近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的曝光,成为国人最担忧的问题。《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连续数年开展“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在“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中食品安全受关注排名连续数年攀升,自2012年以后均排在首位[6]。发展有机茶生产,茶园不使用农药、化肥,从根本上解决茶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加工厂卫生条件加强、生产水平提高;有机茶通过第三方认证,全面保障其安全性,更是农产品有机认证中最值得推广且最具有可行性的产品。(3)茶叶营销方面:全面打造有机茶形象,有利于地区品牌建设,并将成为地区的一张“城市金名片”,充分体现“有机”的附加值;提升茶产品的价值,增加茶产品销售收入,有机名优茶售价要高于非有机茶(同级别),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通过有机茶认证茶叶售价比普通的高30%左右,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场机采蒸青茶鲜叶收购价比非认证茶场高15%~20%;实行有机茶标准化管理和监控,农残超标将不再是限制茶叶出口或造成出口风险的主要原因,彻底解决出口茶门槛高问题。

目前,我国名优茶消费以绿色食品为主,大众消费基本为无公害茶叶,有机茶的价值体现多在出口茶方面。但是到了消费者日益关心杯中茶农残问题的当下,有机茶生产者、采购者及相关管理部门、学术部门均看到了有机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有机茶或将成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

2 德清县有机茶发展现状

浙江是全国的有机茶生产大省,对有机茶的开发程度和从事有机茶生产的茶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浙江省有机茶面积1.49万公顷,占全省茶园面积的8.16%。

德清县最早开始有机茶认证是在2001年。随着主管单位德清县农业局出台的有机茶补助政策日益完备,越来越多的茶场加入有机茶生产队伍,在2001年之后每年有1~2家茶场通过机茶认证。到2009年出现有机茶认证高潮,共有11家茶场,有机茶基地面积达到149.7公顷,占德清县茶园面积的13.7%。当年,德清县茶园面积仅占全省茶园面积0.60%,而有机茶面积缺占了我省有机茶面积的1.04%,可见德清县有机茶发展在全省居于前列。

德清县发展有机茶的茶场均为县内骨干茶场,分布在莫干山周围,单个茶场茶园面积在13.3公顷至20公顷之间,独立经营,年产值在100万元左右;茶园基地均处于大山之中,周围多竹林环抱,山区冬季严寒,名优茶生产又只在春茶一季,病虫害可控;基地使用有机肥均以菜饼为主,冬季竹叶铺地、石硫合剂封园,除草以人工做主,有条件的茶园选用单人除草机;加工场所多为乡镇租赁用房,使用全机械化生产加工,生产流程和机械配备均按照地方标准实施。

德清县有机茶的发展为茶场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建设做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有机茶认证的茶场处处成为县茶产业的领头军,解读政策更准确,标准化管理意识更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更迫切,成为主管部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新政策的良好示范基地;除了有机茶认证,也较为统一的在2009年申请了生产许可认证,占我县通过生产许可认证茶场的73%;2013年统一完成了茶场环境评估认证;无论是产品展示展销还是茶叶包装方面均成为县里茶产业的先锋力量。

因此,德清县有机茶发展是其茶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成产业提升、品牌建设的一个亮点。

表1 2001~2013年德清县有机茶企业数量统计表Table 1 The number of organic tea enterprises in Deqing county during 2001 to 2013

然而,自2012年以后,随着有机茶认证中心对认证要求的调整,全省有机茶发展稳中有降,面积和产量分别从2011年1.58万公顷、1.1万吨下降到2012年1.49万公顷、1万吨,之后继续有一部分企业退出有机茶舞台。从表1可以看到,德清县有机茶发展形势也颇为严峻,2009年后基本无新茶场申请有机茶认证,到2012年以后有机茶场数量更是不增反减。截止2014年11月,有机茶场只剩7家 (其中1家新合股茶企处于转换期),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减少至76公顷,仅为2009年面积的50.8%,且有部分茶场仍在犹豫放弃下一年的有机茶复认证,这也意味着有机茶场队伍可能还将缩减。

3 德清县有机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德清县展开了茶场有机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以期理顺有机茶发展的难点,为德清县有机茶乃至有机农产品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有机茶基地存在以下问题:

3.1 生产条件制约

第一,土地资源有限。有机茶园一般选择海拔较高的山地,病虫害发生较少。德清县茶区面积1467公顷,现有高山茶园面积仅533.3公顷,可开发的山地茶园面积有限,且未被完全利用。第二,生产管理用房指标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通过有机茶园认证只有76公顷,茶园用地总面积0.5%的生产管理用地指标没有得到政策支持,即使大多数茶园都按照有机茶基地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但茶场加工场地简陋,如同一个个小作坊,无法达到有机茶认证标准。

3.2 标准升级认证复杂

近一两年,有机认证机构对认证要求一再进行调整,申报资料增加、认证难度提高、检测内容翻倍,检测次数由原来每年一次提高到每年两次,每年有来自认证中心、农业厅、卫生局、技监局等部门的不少于5次的抽查,对各茶场的茶园基地管理、茶场加工管理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标准升级且认证复杂导致未认证的茶场知难而退,放弃申请。

3.3 有机茶维护成本高

随着有机茶抽查、检测次数的增加,认证费用也随之翻倍,除去认证费用20公顷以下1.6万元、20公顷以上1.9万元外,还有土壤检测费用2200元、单个茶样检测费1400元,各类送检茶样折现3000元,资料费用3000元,一年共计认证开支3万元左右。已认证的茶场表示,虽然管理水平要求高,维护成本和认证成本高,但有机茶价格提升不多,利润空间有限。以认证面积10公顷茶园为例,按黄芽茶高山茶园每公顷产量37.5 kg、低山茶园每公顷75 kg 计算,茶叶认证费折算到每斤茶叶成本就要40~80元。

3.4 茶场意识有待提高

茶场发展有机茶的初衷在于政策导向,他们对有机产品认证的意愿很大程度与政府政策引导相一致,并未认识到有机茶在今后的发展空间。2011年后,随着认证奖励减半,有机茶认证成本提高,但茶叶价格只比普通茶叶提高100~200元,利润空间相当有限,茶场无利可图,部分茶场陆续终止了进行10年的有机茶认证。这也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这10年来超过40万的有机茶认证投入。

4 德清县有机茶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1 茶企提高有机茶认识

企业发展有机茶的原动力是政策引导,但经过多年的经营,茶企不应该只注意到认证成本的增加,而应充分肯定有机茶售价比常规产品高30%的产品效益事实;应拓展思路,认清有机茶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明确有机茶已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概念,更应是一种弘扬饮茶文化和倡导健康生活的交流载体,坚定发展有机茶生产的信心,开拓有机茶销售市场;加强科学管理的投资,合理、适当投入机械化设备,减少生产管理成本;打造有机茶品牌形象,适当加大品牌提升投入,摆脱传统礼盒包装形式,弱化一斤装销售的价格束缚,开发以小盒为销售单位突显有机环保理念的新包装,从而突出有机产品价值。

4.2 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

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由合作社建立有机管理机制,将拥有生态良种资源而缺乏硬件配套的基地、农户纳入其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建立产品可追溯系统,确保有机茶质量稳定[7],最大限度地利用德清县有限的有机茶基地资源;配合省市县政策,争取适合有机茶生产的扶持项目,对有资源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基地进行整改、提升,筛选适合有机茶管理的良种;转变生产理念,改变以往掠夺式的生产模式,如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不只评估GDP 的增长,而需要同时兼顾环境破坏问题一样,以有限土地资源满足无限生产欲望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贯彻少而精的优质、天然、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4.3 各单位建立有效配套机制

茶叶技术部门应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组织、主动配合茶场、合作社完成有机茶申报、转换、管理等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协会协调、把关作用,争取扩大有机茶园建设团队,同时加强对有机茶的宣传,利用图书馆讲座、农产品展销、公众网络平台、旅游景区广告等手段,为消费者打造一个绿色有机的生活理念;加强乡镇对有机茶园开发和监管配套工作;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从技术上解决有机茶基地管理遇到的问题,确保德清县有机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4.4 县政府出台持续性支持政策

建议县政府根据有机茶生产发展需要更新现有奖励政策,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保证政策与行业发展需要相一致;避免有价值的行业引导性投入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如果一个茶场10年的有机认证投入为40万,10个茶场就是400万,如果没有持续的政策支持,之前的政策补助将无形流失;结合省市发展动向,出台产业发展配套鼓励政策,对于有企业管理能力的茶企,根据相关规定,鼓励厂房扩建、改造,释放与茶园相配套的生产管理用房额度,确保高山茶园有机茶基地认证范围和力度,尽可能改变加工场地条件不够限制茶企发展的无奈局面。

[1]有机茶简介[J].中国供销商情,2005(8):26.

[2]宁静,李健权,晏资元.我国有机茶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J].茶业通报,2008,30(1):21-23.

[3]管家骝.谈有机食品和有机茶的发展 [J].贵州茶叶,2004(3):4-7.

[4]吴成建.有机产品与有机茶的认证历史和现状 [J].中国茶叶,2009(12):12-14.

[5]叶向东.波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迅猛发展的波兰有机农业及其启示 [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29(7):20-23.

[6]鄂璠.2012 最受关注十大焦点问题食品安全跃居首位腐败问题再度进入前三2011~2012 中国综合小康指数:74.5[J].小康,2012(12):64-68.

[7]廖侦成,曹潘荣,穆小婷.中国有机茶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茶叶,2013(6):16-19.

猜你喜欢
德清县茶场茶园
创意小虫
德清县“宅富通”系统建设思路与实践探讨
新伟茶场
湖羊干挑面
茶园飘香
圆锥曲线中非对称代数式的处理方法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