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安防经济圈的崛起

2015-12-24 09:15王华安
中国公共安全 2015年20期
关键词:长三角杭州上海

文/本刊记者 王华安

长三角地区汇聚了全国乃至全球顶尖安防企业,当地集成专业水平普遍较高,企业和客户的自律程度较高,技防标准制定速度快,体系较完善,新技术和新应用可以快速实现。这些有利因素使长三角地区的安防产业发展很成熟。

作为国内安防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沿地区,长三角安防市场开始由粗放型经营的发展模式逐步迈入集约化发展,构建于模拟基础之上的传统安防技术也开始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迈进。长三角安防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快速从原来默默无闻成长为中国安防经济圈的主要力量。创新精神、品牌意识再加上深厚的文化,已经成为长三角安防产业的三大典型特征。

毋庸置疑,长三角安防产业正在引领着国内安防市场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经济活动越来越突破单一地理区域的限制,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三大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其中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都处于领先水平。

根据国务院2010年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截至2013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会员城市扩充至30个,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全境以及安徽省的合肥、芜湖等5地市。长三角的区域广化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一小时经济圈”的扩展,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中心城市影响范围的扩大,至2020年,长三角经济区的范围将扩展至沪、苏、浙、皖40个城市。目前,随着区域内高速铁路的通行,长三角地区“一小时经济圈”业已形成。

伴随明显的区域广化和深化过程,这一范围更大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然而,目前长三角在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公共治理、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一超级经济区的形成。

长三角安防产业圈的形成

安防产业经过三十几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几大经济圈繁荣发展的态势,而各区域的企业是行业发展重要组成的同时,也代表了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国内安防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信息交流的加速,长三角安防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日渐凸显。

在安防企业刚刚进入长三角区域时,民营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水平低,有80%的企业几乎不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大多是安防工程和经销商,只有为数不多的是从事研发制造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外资的引进,国外安防企业开始进入中国,这段时间尤其以上海和苏州为主,落户上海的基本以营销职能为主,落户苏州的多以制造为主,这些外资在国内鲜有研发机构。2000年以后,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了一批以研发+制造为特征的本土安防企业,摆脱了依靠经销产品带来的短板问题,开始自主品牌的创建和市场开拓。近年来,长三角安防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快速从原来默默无闻成长为中国安防经济圈的主要力量。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志强表示,虽然国内安防企业的集聚地和发源地在珠三角地区,但是经济发达、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安防企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目前甚至形成了后来居上之势,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品牌开发,都已经超越了珠三角地区。应该说,创新精神、品牌意识再加上深厚的文化,已经成为长三角安防产业的三大典型特征。其中,在创新精神方面,由于本身发展较晚、加上国际品牌的竞争形势,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安防企业普遍重视自主技术研发,坚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赢得市场。在品牌意识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地理环境,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安防企业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实现向品牌化经营的转变,具体体现出这些企业品牌意识普遍较强。

持续创新,探索转型 杭州安防企业引领潮头

与华东其他地区相比,杭州的创业环境好,杭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有天下闻名的浙商,杭州是浙江的省会,距上海只有1-2小时的路程,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这无疑使杭州在物流和信息方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杭州市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链,分别针对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而杭州安防产业也得到了杭州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杭州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报警与监控工作示范城市”。为构筑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杭州对科技强警建设进行了很大投入,浙江省计划要在县以上城市逐步都安装街面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为安防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2014年12月15日,科技部发布第二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其中,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的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进入试点。力争到2015年,全区数字安防产业实现总收入750亿元,形成安防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超50亿元的企业4家。杭州作为安防产业聚集地之一,占据了安防行业的巨大市场,在国家政策与外部环境的大力促进下,未来市场十分被看好。

杭州,从2001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安防业杀出的一匹“黑马”。经过数年发展,杭州形成了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银江股份、中威电子等为中心的“上市部落”。中国安防前三甲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全都座落在杭州。可以说他们跺一跺脚,中国安防行业必会抖三抖。据海康威视发布的201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中披露:截止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同比增长62.84%。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22.07亿元,同比增长45.20%。公司继续保持持续高增长。而据大华股份公布的201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大华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34.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1%。而宇视科技披露,2014年销售额达22亿元,同比增长40%。

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秘书长吕叶金告诉记者,杭州高新区(滨江)集聚了杭州绝大部分的安防企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安防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工程设计等较为完整的现代数字安防产业链,更多的是高端的研发。国内很多企业要把安防产业放在这里,华为就在滨江设了一个安防研究院。吕叶金认为杭州能成为安防行业的翘楚,离不开杭州一群智慧安防企业的潜心研发,不断推出越来越先进的安防产品。同样,包括杭州在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也让杭州的智慧安防产业有了更具前景的发展空间。

在前不久发布的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中,海康威视跻身百强位列30名,较去年上升8名。这背后离不开海康威视始终坚持创新,持续推动安防行业持续发展的努力。今年,海康威视推出基于H.265(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拥有自主专利的编解码技术Smart264,全面推进IP化大浪潮。宇视在创新方面,拥有业内最兼具完整IT积累及安防领域专业知识的研发团队,专利申请总数600件,发明专利占比89%,每2天新增一件专利。凭借专业的工业设计团队,宇视成为杭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除了技术的创新,安防企业也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经营新模式。比如:海康威视积极布局互联网视频业务,旗下安全生活业务品牌萤石推出多款实用新品,用户数继续稳步增长;推出“萤石云+”平台,打通行业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开始建设体验式零售店,连接线上、线下市场,开拓一片广阔的蓝海。

求变则通,上海安防市场在裂变中成长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一直以来以“超级巨人”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之林。而在安防行业,上海作为国际巨头林立的地区,一直是中国通往国际市场的最佳舞台。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自然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其中安防企业也不乏少数,面对江浙本土“三雄”,外资企业与本土市场进行了一场明争暗斗。上海安防市场的特点是外来企业多,国际安防企业大多都扎根于上海,将市场触角伸及中国的各个角落。近几年因世博会的商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上海的安防工程商发展很快。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的安防市场相较于深圳的外贸出口型和江浙地区技术型的特点相比,上海更多的是“应用型”。上海的安防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坚守“一亩田、三分地”,市场总体容量大,超过半数以上的安防产品和工程都由上海本地的工程商完成。总体安防市场需求量大、应用领域密集,这都使得上海成为全国安防产品最佳的集中地之一。

特别是,由于上海是中国最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本地市场消费层次较高,历来对国外产品接受度较好;加上较之北京的“政治之都”,其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的长三角中心地带,以及作为中国第一大通商口岸的上海,则显示出“经贸中心”的特质。在此之下,上海对全中国极强的辐射能力,以及不可小觑的当地市场容量,也吸引了国外大厂来上海部署总部或将产品带至此地,于是,国际大厂或国际品牌产品也以集群之势在当地蔓延开来。

外企进入上海地区,对上海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本土安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具有安防技术风向标的意义。同时,国际安防巨头的加入,不仅给上海安防企业增加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加速了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壮大。上海本土企业以全景数字、上海皓维、银晨科技、千目科技、广拓网络等为代表,他们在上海外资安防企业的光环下,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实力。

上海全景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力旗表示,近几年随着国民的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同时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先后推出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共计202个城市,成就了中国安防行业的稳步发展。同时,安防企业自身的创新拓展加之与IT企业、电信企业、家电企业的交融发展,极大地扩充了安防的内涵和应用领域。近两年来,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加入,让上海的安防行业找到了新起点,使得上海安防行业实现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的“逆增长”。包括促使厂商更多的思考和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创新;推动行业细分,涌现出更多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厂商更多的从品牌的角度构建整合营销的能力;加速了网络化、高清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等等。

南京、苏州、常州共铸江苏安防的辉煌

作为中国最早、最重要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省份之一,江苏安防市场也在迅速崛起。尤其是视频监控领域的产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特种监控领域、快球领域和安防软件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苏州科达、南京南自、南京远拓、东大金智、常州明景、库柏裕华、浙大网新、银江股份、扬州联通、天诚等一批安防行业的重量级企业相继诞生和发展。

科达从2004年进入安防行业,正值网络化概念逐渐普及,以网络化产品切入,依托自主研发和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逐渐在国内安防市场占据主流厂商地位。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志强表示,创新是科达发展的主要源泉,包括2006年参与运营级平台建设、2008年推出NVR、14年推出感知型摄像机与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在安防行业内的品牌地位。科达基于自主研发的端到端产品,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形成了以解决方案带动产品营销的独特模式,突破了安防行业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的困境,走出了自身独特的发展之路。科达注重产品创新、注重解决方案创新、注重自主研发、注重品牌创建与积累,为国内其他安防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这无疑也代表了长三角企业普遍的发展特点。

南京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会长王伟认为,智能安防的发展现在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企业和小区的需求,数字化智能安防面临新的发展契机。物联网的发展使安防行业开始从传统的安全防护系统向城市综合化体系演变,从当初的项目、工程应用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直接面对家庭和个人,带动诸如终端厂商、系统集成商等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南京借力物联网技术在一系列市政项目中的应用,逐步打造“智慧城市”。南京跟进新技术,完善智慧的基础设施,实现智慧互联;以开放式的架构,发展智慧的应用,拓展到城市生产生活各方面;注重智慧产业的发展,包括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升级。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无线宽带行业专网等项目。南京作为一座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反应,同时人性化的“智慧城市”正在逐步成形。

结束语

集中化、集群化、专业化是近年来长三角安防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企业的平均规模不仅超过本地区的其他行业,而且超过同行业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

从经济圈进行划分,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市场发展辐射全国其他区域,对国内安防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从区域市场来看,伴随着我国安防产业规模的扩大,随着长三角地区安防制造基地的形成,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安防市场举足轻重的区域市场,举手投足间都在影响着国内安防企业的发展;从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国内安防包括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杭州五大城市,长三角便涵盖上海和杭州两大重要市场。毋庸置疑,长三角安防经济圈已经开始让国内安防企业侧目。

猜你喜欢
长三角杭州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上海之巅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