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覆兮覆辙兮—历史不只是有着惊人的相似面

2015-12-24 03:07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雾霾洛杉矶能源

雾霾,覆兮覆辙兮—历史不只是有着惊人的相似面

资料/图

客观地说,柴静的《穹顶之下》提出的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在科学界早已有了答案,并且科学家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了公开。尤其是2013年全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国家环保、气象、卫生医疗等部门也都开展了各项服务应对雾霾天气,相关部门也通过媒体进行了科普宣传。但为什么科学家、权威部门的话没有引起公众的共鸣,而《穹顶之下》却做到了。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江涛在其博客中评论说,按照流行理论,一个东西的流行需要3个条件: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环境法则。《穹顶之下》关注的雾霾题材具备这3个条件。关键事件:雾霾在中国是一个能够调动公众热情的话题,从总书记到平头百姓,人人关心,人人都可以说两句。关键人物:作者柴静是个新闻人物,突然有一天,她不明不白辞职去了美国,这本身就是能够激起无限指责和无限想象的话题。环境法则:在今年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在环保部领导新老交替之际,在反腐反得很多人心惊胆战之际……《穹顶之下》围绕着雾霾说事,“天时地利人和”。

而事实上,这个话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他国都已经是个旧有话题,如果将其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便更是一个很老、很老的话题。甚至在国际上,雾霾都被定义出了伦敦型和洛杉矶型。伦敦是最早出现雾霾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发表于1853年的《荒凉山庄》这样描述“超级雾霾”时代的伦敦:“漫天大雾,顺着河流飘飘荡荡,穿过草坪,滚过桥墩,充满了河边那个伟大又肮脏的城市。”

155年后的2008年,两位美国的新闻记者奇普·雅各布和威廉·凯莉出版了《洛杉矶雾霾启示录》,记载了洛杉矶1943-2008年的抗霾史。

…………

“雾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的时候,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人们尽量减少外出,只有医院在爆满,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大增,到处都是关于雾霾会导致可怕疾病甚至死亡的真真假假的传言……”

“刚开始,政府官员对于治理雾霾的态度颇为敷衍,甚至把雾霾简单地归结于‘逆温层’或‘静稳天气’等气象因素。后来,民众的舆论攻势越来越猛烈,一些政府高级官员为了让民众的抗议和骂声尽快消失,不惜竞相在公开场合拍胸脯,承诺自己将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善雾霾状况—而这种过分乐观和不切实际的保证,果然也没有能够实现。”

“显然,大气污染方面的科学研究速度,远远赶不上人们的期望值。雾霾的来源在短时间内无法达成一个明确的结论,这让政府在决策时找不到方向。刚开始政府宣布雾霾来源于化工厂排出的有毒废气,他们迅速关闭了市内的一家化工厂;后来政府又宣布垃圾焚烧也是重要污染源,于是禁止了用焚烧来处理垃圾的方式。遗憾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减少雾霾,市民们抱怨雾霾似乎比以前还要更严重。”

…………

以上是从《洛杉矶雾霾启示录》摘录出来的,两位记者笔下记录的洛杉矶遭遇雾霾时的真实写照。我们将这些片段套在中国任何一个雾霾重灾区诸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里,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自地球之始,空气就与生命相依相伴。然而直到两三百年前,人类才发现空气的秘密;直到百许年来,才发现这无色无味中也潜藏着危险;而直到近几年,PM2.5这个隐形杀手,才出现在中国人的词典里,一瞬间家喻户晓,闻之色变。

林立的工厂,奔驰的汽车,沸腾的工地,给人类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危险。从英国伦敦到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从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到东部小镇多诺拉,一直到日本海滨的四日市,雾霾如影随形般地跟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步伐,似乎挥之不去。

60多年前雾霾是西方发达国家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60多年后的今天,雾霾成为中国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由此引发的猜测、争论和抗议遍布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在国家工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雾霾(以及其他类似的环境污染)是否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能回避吗?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接受,答案都在那里:至少当前是不可能的,甚至今后的20年都有可能办不到。

过去200年,人类经历了两次大的能源转型:从薪柴到煤炭,再从煤炭到石油。在转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伦敦的雾霾先于洛杉矶是由于使用煤炭的工厂太多所致,洛杉矶的雾霾是由于大量汽车的尾气排放所致。无庸赘述,都与能源的利用和消费相关。除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效率之外,能源结构是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石油在1965年才接替煤炭登上“能源之王”之位,直到今天中国的能源结构煤炭比例仍高达67%,与100年前世界能源结构几乎一致。能源结构是否与能源效率直接相关还没有共识的答案,但高碳能源与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直接相关已经是不争的共识。

首尔特别市大气环保专家崔永树认为,中国目前的大气污染比较接近伦敦型,想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煤炭消耗量大幅降低是不可取的,只能慢慢转化能源结构。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则表示,应该承认的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出现空气严重污染的概率更大。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用煤大国,在发展制造业、重工业化的过程中不可能拒绝污染。

目前,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排放大国。从洛杉矶60多年的烟雾治理史中可以看到:政府花了近30年才在立法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又花了近30年才在汽车排放、汽油标准方面大幅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再看看当前中国的雾霾治理进程,我们禁不住要问:中国要想彻底治理雾霾,到底需要多久?有西方国家的空气污染的前车之鉴,有他们积累几十年的治理环境的经验,我们是否有可能把这60年减少为30年、20年,甚至10年?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治霾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甚至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由于霾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其治理同样也将会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可以期待逐步改善,但很难立竿见影。”

国外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伦敦的“雾都”,还是洛杉矶的严重雾霾,都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的明媚天气。

猜你喜欢
雾霾洛杉矶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挑战洛杉矶
欢迎来到洛杉矶!
洛杉矶之旅 从艺术到美食
从雾霾中突围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工程咨询在防治雾霾中要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