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澎:看重艺术家个体差异

2015-12-25 02:34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东方艺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

王宗亮

吕澎,1956年出生于四川重庆。1977—1982年在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读书;1982—1985年任《戏剧与电影》杂志社编辑;1986—1991年任四川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1990年—1993年任《艺术市场》杂志执行主编;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

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协办的青年艺术家群展[绘画] PAINTING:贰拾20于10月26日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集结了国内炙手可热的40位(20位代表中国传统媒介,20位代表西画创作媒介。)青年艺术家共同参展,展出艺术家作品共200余件。在这场扣人心弦的关于绘画的“中西博弈”上,《东方艺术·大家》杂志在展览第一时间,采访了该展策展人、著名艺术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吕澎先生,并向其了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策划这场对当代中国绘画巡礼式的集合展览。

东方艺术·大家:策划这次展览的想法是何时产生的?

吕澎:2015年初。

东方艺术·大家:40位不同个人风格艺术家的200余作品出现在同一个展览空间和话题下,“选取标准”是怎样的?

吕澎:从观念、图像,技术等综合、纵向考虑判断。因为这么多的艺术家无法去生硬的建立某种趋同的趣味倾向。

事实上我是反对艺术家通过某种因素粗暴归类的,此次也仅仅是出于展览结构需要,将代表不同媒材传统的艺术家归为两个“阵营”,以达到展览的对话效果。

东方艺术·大家:从整体名单来看,可能还是一直以来我们比较熟悉、活跃的艺术家居多?

吕澎:嗯,从这个角度来看基本差不多。

东方艺术·大家:在这些艺术家当中,有您个人特别偏好的人选吗?能否推介几位?

吕澎:喻慧、张钊瀛和常进吧,个人很喜欢他们的作品。

东方艺术·大家:将展览命名为十分直观的“绘画”是怎么考虑的?

吕澎:最近若干年,因为现当代艺术大环境下的影响,大家都愿意在绘画上做一些新文章,很多时候我们就直接去强调所谓“新绘画”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国内应该是由我最先提出的。但现在这个时代, 艺术家所面临的环境与之前完全不同,所以已经没必要在绘画二字—乃至对绘画问题的研究上加什么前缀或前提条件了。所以干脆就直接用“绘画”来强调和呼应我的此种理念。

另外,由于没有风格、材料,观念等倾向性的分类,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各种手法都有,所以从大局考量,直接用“绘画”一词来表达也比较概括和准确。

东方艺术·大家:那您认为此次展览言及了绘画的哪些问题?

吕澎:其实这次就是想把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的艺术争论简化为所谓“绘画”的问题,因为时至今日我们看到仍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对绘画有特殊的迷恋和思考。而在当代语境下,任何单一元素已经构不成独立评判标准,所以这个展览的交流目的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策划它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展览本身成为我们继续思考和探讨绘画问题的载体与过程。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暂时不看其他因素,单从时间线索来说,展览所说的“绘画”指向哪段历史?

吕澎:单从时间线索来看是可以的,其实绘画这件事既是一件很久以前的事(指起源),又是近一百年以来的事(指现代主义),又是现在我们每个人清楚看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指今天的现当代艺术)。所以基于这个准则,我认为我们所说的绘画就是今天的绘画:具体来谈,就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到今天的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每个时期我们探讨绘画问题的语境和话题本身都有所不同。在这个正常的时间线索下,没人能脱离这个范畴也没人会被禁锢。

我个人习惯每十年写一次艺术史的书。而最近十年来的绘画部分,就想通过这次展览去梳理和呈现,研究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当然,讨论和作品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也就没有相关话题的讨论。

东方艺术·大家:那当下这些我们姑且称为“新绘画”—基于时间线索的新产生绘画又应该“新”在哪?

吕澎:一定要说“新”在哪的话,那我认为不仅仅是绘画,艺术这件事儿本身就和艺术家乃至观众个体的DNA的不同有很大关联,全世界70亿人每个人的DNA都不同,创作和感受艺术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真正好的、够“新”的艺术,应该是让我们能看到它所产生的陌生感—就是艺术家使人眼前一亮的能力,让尽可能多的人感受到差异与新意。但我并不是要说完全为了差异用什么专门的手段,做得太过了就变成抖机灵,也显得太过做作 ,最终落入观者心理某种潜在的审美预设和惯性的认同,我们很多人都应该有过这种体会。

还有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每个人最基本DNA都不同,感受艺术的程度就千差万别,所以这个也不好说。简单说就是艺术家创作不一定要跟随潮流,还是要从自身特质出发。

东方艺术·大家:能否结合展览谈谈当下“主营绘画”的艺术家们今后市场上的走向?

吕澎:他们的市场走向是复杂的事,也不好找一个角度来说,笼统的说就是艺术家个人对当代艺术判断的引导,哪些人获得的引导充分,哪些人的走向就会趋好。当然了具体也受投资方和藏家的判断产生影响。

东方艺术·大家:这次展览周期距离2015保利秋拍很近,二者会有什么联系吗?

吕澎:这个没有,可能从主办机构层面来说时间上关联比较紧密,但据我所知这次展览上的作品都不会上拍,所以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东方艺术·大家:今后有体量更大的展览计划吗?

吕澎:在2019年之前要做大型展览,下次不仅仅限于绘画;下一次也是对近十年艺术现象做一个相关归纳和补充。

猜你喜欢
东方艺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