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N次方:改造、优化与观念觉醒

2015-12-25 23:22邱杨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52期
关键词:发条租房家居

邱杨

家具背回来,好日子也能背回来

“‘发条的耳朵不见了,眼睛也变得特别小,我抱着它撕心裂肺地喊: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清晨时分,杜娴婷从噩梦中惊醒,她直愣愣地坐在床头,任由伤感侵袭,情绪几近崩溃。“发条”是她养了4年的猫,却在8月12日天津爆炸当晚失踪了。爆炸平息后,她曾四处张贴“寻猫启事”,眼看着邻居家的宠物陆续被找到,“发条”却一直没有音讯。但日子还得继续,养伤、租房、搬家、改造,时间过得飞快,伤痛渐渐抚平,她也在忙着重新生活。转眼4个月过去了,这是她第一次梦到“发条”,她隐隐担心这个梦的隐喻。

杜娴婷目前租住的家,大部分家具和物件都是从天津港爆炸被毁的旧家里背回来的

和“发条”一样,杜娴婷对天津这座城市并不熟悉。在此之前,她一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7年的时间,让她对北京心怀留恋。从开始恋爱起,在天津工作的男友,就过着双城生活,每个周末去北京看她,风雨无阻。有时候刚刚值完连轴转的夜班,顾不上休息就搭火车赶往北京,再挤地铁去女友家,路上要折腾三四个小时。到家后,常常要歇上好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这让杜娴婷既感动又心疼,慢慢想明白,要好好过日子,总要有所舍弃。2014年11月,她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信念,带着“发条”来到天津,来到爱人身边。

天津海港城的房子,是杜娴婷和丈夫的新房,也是他们结束异地居住后的第一个家。和大多数新娘一样,她对新房的装修格外上心。房子本身带有简单的精装修,她便在“软装”上费了很多心思。杜娴婷喜欢北欧、日式那样的简约风,但逛了几次家居市场后,发现里面卖的大部分家具,都传统老气得让她无法接受。这条路被堵住了,她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发掘网店上。那段时间,她全身心泡在家居论坛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方位搜罗家居资讯,关注了很多家居公众号和豆瓣小站。

一个叫“好好住”的家居图片分享社区很快吸引了她的注意。仿佛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她的家居理念受到了颠覆性的洗礼,她说:“我从来没想过要买不成套的餐桌椅,但看了‘好好住才发现,原来餐桌搭配不同类型的椅子,竟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关于收纳,杜娴婷原本的理解就是面上干净,不留任何东西,“但没想到,原来把东西罗列在柜子上,摆出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也很好看”。而关于绿植,她原先觉得挺土的,“但其实买对了绿植,再加上有创意的花器,是大大加分的”。

在新的家居理念的熏染和启发下,网购家居物品的过程比杜娴婷预想中顺利,唯一略费周折的是客厅的一盏落地灯。她原本是在一家非常有名的网店里看中了这盏灯,但到货后特别不满意,很多小细节都做得不够精致,不得已只能退货。转而继续搜索其他网店,无意中找到一家刚开不久的小店,也卖这盏灯。她担心重蹈第一次买灯的覆辙,但店老板热心地把实拍的产品细节图甚至库房的环境图都发给她看,并耐心细致地解答她提出的大小疑惑。这让杜娴婷感到放心,到货后果然很好,家里的很多盏灯便都在这家小店里购买。

可以说,大到家具小到装饰画,每一件家居物品都是杜娴婷精挑细选而来,以至于她对每一件物品都充满了感情。但周围的朋友并不能全然理解这种用心,常常担忧地问:“你们家的家具怎么都从网上买啊,那质量能有保证吗?”丈夫的同事也说:“怎么这么折腾呀,买个家具还成天在网上查资料,直接从实体店里拉一套回家不就完了吗?”这样的质疑声经常传到杜娴婷耳朵里来,但她却不为所动。

“可能我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金融专业毕业后,身边99%的同学都循规蹈矩进了银行,杜娴婷却一心想去法国学服装设计。拗不过家长的强烈反对,最终折中去读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史研究生。“当时大家都觉得我想不明白,连面试老师也说,很可能毕业时我还得拿着本科学历找工作。一位老师甚至质问我,是不是家里特别有钱,才可以让我这样追求梦想。”一听这话,杜娴婷委屈得眼泪珠子直在眼眶里打转。多年过去,她依然还是当年那个倔强的孩子,不要按部就班的生活。

同样,对于布置一个家,她也有自己的坚持,哪怕面对的是父母的压力。“怎么这么简陋?”父母当时的评价,让杜娴婷一听心就凉了,两代人的家居观念果然很不一样。“他们特别不高兴,还问我是不是缺钱买家具,需不需要支援。”这让杜娴婷很受打击,但毕竟是自己的家,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顶住了长辈的压力。直到隔壁邻居来她家玩,对家居布置大为称赞,她心里才终于有了被同龄人认可的宽慰。

好在丈夫一直理解杜娴婷的坚持。不仅理解,有时丈夫脑子里突然蹦出来的奇妙想法,还挺让她惊喜。“我们住在29层,高层的精装修都会在窗前装一个小栏杆,当时我觉得这个东西既丑又碍事,就把栏杆卸了下来,准备处理掉。但丈夫却说:‘你有没有发现把小栏杆竖着放,就变成了一个小梯子,还可以往上挂绿植等装饰品?”杜娴婷指着一把能旋转的靠背餐椅,笑着说:“这也是他自己看中的,前卫得连我都有些接受不了!”

家居图片分享平台“好好住”创始人冯骕 ;

4月30日是杜娴婷的生日,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布置,她和丈夫终于在这一天搬进了属于他们的小家。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平静安稳,但她万万没想到,仅仅4个月后,这样的平静就被彻底打破了。

8月12日,三伏天,连晚上也闷热难捱,杜娴婷和丈夫便早早睡下了。虽然开着空调,但他们仍然习惯了开窗留缝透气。夜里23点半,第一声爆炸响起时,杜娴婷从半梦半醒中惊醒,猛然发现整栋楼都在摇晃,尤其住在高层就感觉更加强烈。她的第一反应是地震了。当他们跳下床刚刚在地上站稳时,第二声爆炸又响了。此时卧室的窗户已被冲击波震开,窗帘瞬间飞了起来,透过窗户往外看,对面的大楼已火光一片。杜娴婷又以为是发生了空袭。

夫妻俩躲进卫生间,但头上的杂物和墙皮却簌簌往下掉,砸在脑门上乒乓作响。顾不上穿鞋,也顾不上拿任何东西,精神极度紧张的他们本能地往楼下跑,全然忘了身上只穿着单薄睡衣,也忘了带上“发条”,这是杜娴婷由始至终最后悔的事。楼道里满地尽是碎玻璃碴和扭曲倒地的窗框,丈夫牵着她沿着29层楼梯赤脚往下跑,全然顾不上疼。“脑子里不断闪现‘5·12地震被埋在废墟里的那些人,心想如果楼塌了被埋在里面,我肯定撑不下去。”因为没戴隐形眼镜,杜娴婷几乎看不清脚下的路,数次被窗框绊倒狠狠摔跤。要不是丈夫紧紧抓着她,她很可能就脸朝下沿着楼梯滑下去了。

跑出大楼的那一瞬间,杜娴婷仿佛一下子被抽干了全部力气,再也走不动了。好不容易挪到大门口,遇上好心人开车把他们捎到医院。“这时候才意识到疼,脚上扎满了玻璃碴子,光清理就清理了一个多小时。”因为脚上没法打麻药,杜娴婷和丈夫疼到快要昏厥。医生告诉他们,脚上的玻璃碴一时清不干净,必须等时间长了玻璃碴自己慢慢长出来,再去开刀。除了玻璃碴,杜娴婷还摔骨折了,膝盖上也缝了针。整晚都在疲于奔命的夫妻俩,差点以为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杜娴婷事后才知道,这不是地震,也不是空袭,而是一场爆炸,海港城正是距离爆炸点最近的小区。家是回不去了,她和丈夫只能辗转住在天津和北京的亲戚家养伤。那段日子里,她变得脆弱悲观,甚至有些歇斯底里。“8月底那阵子,北京打雷特别频繁,一打雷,我就不由自主地哆嗦,心有余悸地害怕。”她还疯狂地想念失踪的“发条”,经常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或是睡醒了开始哭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领养了“小六”,一只跟“发条”小时候长得特别像的小猫。有了“小六”的陪伴,她的思念也有了些许寄托。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心里的伤口在慢慢结痂。丈夫的关怀,亲人的关切,甚至是陌生人的善意,都让杜娴婷意识到:必须从消极情绪里走出来。

9月,她已经能拄拐行动,也收拾好心情回到天津继续生活。早在爆炸之后十几天,丈夫就在武警战士的陪同下回过海港城的家中。虽然家门震坏门庭洞开,屋内一片狼藉,厨房的窗户渣也崩了一地。但幸运的是,由于大门正对着安全通道,有了它的缓冲,家中的损坏程度并没有想象中严重。丈夫细细察看后发现,大部分的家具家电竟然都还能用。

“好好住”打造的样板间

思量再三,杜娴婷和丈夫决定把旧房里的家具和物件一点点背回来。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他们更不舍的是这些家具中蕴含的情感连接。虽然它们并不是活物,但之前挑选时倾注的心思和情感,仿佛为它们注入了灵性,变成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杜娴婷看来,虽然沙发扶手磕出了一个大坑,但木头物件本身比较扛用,这个坑反而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印记,变得很有年代感。虽然冰箱内壁里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坑洼,还长出了一层发霉白毛很难清理,但心疼之余还是留了下来。

自此,脚伤未愈的丈夫就变成了“挑山工”,一趟趟往返于旧家和租房之间。楼里的电梯早在爆炸当晚就被炸开了,像一个诡异的空盒子吊在一楼。他只能一层层地爬到29楼,用编织袋装满大小家居物品后,再扛着一层层爬下来。“那阵子,他没少爬楼,有时候一周要往返三四趟。”杜娴婷心疼地告诉我,那段时间丈夫瘦了十几斤。就这样,旧家里的全部物品都被丈夫搬了回来,一起带回来的还有物品中寄托的家的信念。

在如今这个租住房的家里:进门右手边靠墙悬挂着一面镜子,在旧房里它是挂在玄关墙上,爆炸时竟然没有被震碎,左手边挂着两幅装饰画和玄关桌。旧房里的大电视搬来后,客厅里房东原有的小电视就显得多余了,又没法卸下来,只能用茶巾盖上。茶巾的图案是伦敦地铁图,跟右墙上的挂画巴黎俯瞰图竟然搭得很协调。客厅与门厅间的帘子也是用旧房里的浴帘改装。经过重新改造,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家里,充盈着勃勃生机。

“我从没想过因为是租房,因为是过渡,就要凑合住。”用朋友的话说,经历过爆炸的杜娴婷,反而更爱生活了。“有种炸明白的感觉,只要我还活着,就想活出不一样的状态。”在她看来,住得好住得用心,这对关心她的人,就是最好的交代。“善待自己,善待居住环境,一切都会慢慢顺利起来。”就连传统的父母都开始慢慢接受她的家,在她养伤期间,父母来住过一段时间,有时候父亲也爱坐在宽大的餐桌边自在地写起书法。

杜娴婷把自己家的照片投稿到“好好住”,没想到却收到了巨大回响,以及无数陌生人的温情问候。其中还有不少是海港城的邻居,纷纷感慨自己也要好好住。这让她深感欣慰,甚至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认同你。”还有网友留下了疑似“发条”的信息,虽然经过仔细辨认并不是“发条”,但在伤感之余她仍然心怀感恩。曾经纠结于自己总是在打“擦边球”的人生,现在的她对未来反而渐渐明晰。“那些不重要、不感兴趣的事,慢慢就从生活中剔除出去了。”她相信,既然家具可以背回来,好日子也能背回来。

租房,检视你的内心

作为家居图片分享社区“好好住”的创始人,冯骕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租房客”,这让我感到意外。事实上,在他此前20多年的人生里,都与家居全无关联,直到幸运女神向他勾了勾手指头。这个“幸运女神”就是冯骕的母亲。由于工作太忙,母亲全权委托儿子为她装修房子。此时的冯骕刚刚大学毕业,在互联网媒体里当着索然无味的新闻编辑。现在看来,这个契机是幸运女神递来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橄榄枝。但在彼时,这却是个让他硬起头皮的大难题。

第一次见面,设计师就把冯骕说晕了。“他上来就跟我大侃五花八门的家居流行趋势,这个最流行啦,那个别人家做得最多啦。”这让冯骕感到莫名其妙:“明明是装修我家,为什么要一直强调别人家做得多的是什么,难道不应该了解我家人的习惯和喜好吗?”直觉告诉冯骕,设计师的思路不对,但又一时说不出个所以然。他想到了最快捷的办法——一口气买了五六十本低价处理的家居杂志过刊。全部翻完后,他对家居是怎么回事,心里也大概有了数。

下次见面时,冯骕变得胸有成竹。他从一大堆如板砖般硬实的杂志中精心挑选了20多本,并在每一本杂志里细心贴上便签纸。他一页一页地翻给设计师看,告诉他家人的需求和习惯,哪张图是自己想要的效果。“比如开放式厨房,我平时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是去吃饭,所以我希望妈妈做饭时我能方便跟她聊天。”设计师甚至开玩笑说,做这个案子太轻松,因为业主自己就把设计全包了。在冯骕的要求下,设计师把房子自带的欧式精装全都扒了,换成温暖的木质地板和简约设计。他还特地隔出了一个独立的衣帽间,虽然不大,却让处女座爱整洁的母亲极为满意。

家居改造项目“好在”执行总监倪倪

从此,冯骕就掉入了家居的“深坑”,走火入魔无法自拔。他嫌国内的家居杂志信息量不够大,看完不尽兴,直到朋友向他推荐了google reader,可以自由浏览大量国外的家居图片,这种畅快的感觉,就仿佛一下子打通了身上的任督二脉。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进入家居的世界就很放松、很治愈、很美好。他把微博和豆瓣当收藏夹,随手就把喜欢的家居图片传上去,等过段时间再登录时,却惊异地发现关注量竟然增加了8000多。这无疑是个巨大激励,冯骕开始认真地把分享家居图片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除了从图片中汲取灵感,作为一个经验老到又特立独行的“租房客”,租房就是冯骕的试验场。从毕业到现在,他先后换过9次房。冯骕毫不讳言,在租房这件事上,自己其实挺作的。“每租一次房,我都会问自己,这套房子不喜欢什么,喜欢什么,不断明确居住中哪些因素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比如他受不了厕所有味的房子,因为他特别爱洗澡;比如他喜欢朝西的房子,因为他的活动时间都在下午和晚上。在他看来,换房换到现在,已经无限接近内心的真正需求。“现在租的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零污点了,因为它所有的缺点都是我不在乎的,而优点恰恰都是我在乎的。”

入住后,对租房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也让冯骕着迷。既然“硬装”不能大动干戈,那就从“软装”下手,布和灯是他最爱的“魔法”道具。“很多租房里总有几件既搬不走又不好看的大家具,都可以用不同花纹和颜色的布包起来。”在他现在的家里,就随处可见遮挡“瑕疵”的美丽布料。布的装潢效果很好,又容易清洁方便更换,更不会为搬家带来很大麻烦。灯也是他每次租房必定要更换的,仅仅是在客厅区域,就放了大大小小10盏灯。“租客几乎都是‘工作狗,每天回到家里已经天黑了,灯光就变得很重要。”在他眼里,灯是特别有意思的对象,不同的灯,光线和功能不一样,组合起来屋子里的氛围也不一样。看电视、看书、会友、聚餐时,冯骕都会开不同的灯,配合不同的氛围和心情。

他还会把房子里用起来不舒适的淋浴花洒、洗脸池甚至床垫全换掉。这是他突然顿悟的一个决定:“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司上班,回家其实就是睡觉、洗澡、刷牙洗脸。既然在这些事情上花时间最多,为什么不把它们的使用舒适感做到最好呢?”每到周末,他总爱去家居市场逛逛,边逛边琢磨怎么把租家更加优化。而那段时间里,很多朋友都爱往冯骕家里凑,每到周末就邀朋引伴以此为据点吃饭、“轰趴”、玩耍。“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就是觉得我家特别舒服。”家似乎有种魔力,让你开始愿意把朋友、把你的社交关系引到家里来。

在许多租客看来,购买大件家具是租房的大忌。但冯骕可不这样认为,有故事的家具和对象才是真正属于家的符号。“每个人第一次为自己买家具的经历,就像是一次特殊的成人礼。”冯骕的第一件家具是一个定制的书柜。当年刚刚毕业的他,揣着攒下的1000块钱,跑到高碑店家具街,在一张发票背面画下想要的样式,挑选经济实惠的老榆木作为板材,定制出了这个古拙的书柜。搬了9次家,他仍然带着这件老书柜。“搬家反而让你越来越明确,哪些东西是你真正在意的,无论走到哪里,看到它们就能唤起与之相关的回忆。”

要改造租房,必然面临着和房东的沟通。在这一点上,冯骕可谓“斗争”经验丰富。“房东其实只在意三句话:第一,你的改动是为了房子更好住,而不是糟蹋我的房子。第二,你不带走我本来有的东西,即便换的东西也给我留下。第三,你别让我花钱,或者让我出合理的钱。”在三条原则的指导下,冯骕顺利地给租房刷过墙漆,换过顶灯、水池、洗衣机,甚至还往墙上打过洞眼。他还发现,给房东看自己以前租房的照片,这招特别管用。“当房东惊讶我租过的房子怎么这么漂亮时,我就告诉他,‘把你的房子租给我也会变成这样。”事实上,经冯骕改造过的租房,再转租时确实能比市价租得更好。

冯骕理解的好好住,是用心发现和实现居住上的需求。“最直接的问题是,你是否清楚你的家里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他告诉我,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床是卧室,因为我下班就很晚了只能直接睡觉。对于爱在客厅活动的人来说,沙发区最重要;对于特别爱做饭的人来说,厨房区最重要;而对于特别爱清洁的人来说,可能卫生间最重要。”在他看来,家居审美很可能随着时间和潮流改变,但生活习惯却很难改变。“与其费心追赶潮流,不如把房子改造成符合自己需求和生活习惯的样子。”

直到2014年,冯骕在微博、微信上的家居图片分享已经持续了3年。“印象很深的是,9月份时,很多用户在微信后台给我发私信,问能不能帮忙推荐设计师和家居品牌。”冯骕敏锐地意识到,多年来积累的用户已经从单纯的阅读情境转变为交流和购买情境。“情境的转变其实很不容易,因为前提是信任。”他当即告诉同事,自己要去创业。10月,他创办了家居图片分享社区“好好住”,收集和分享用户提供的家居实景应用方案。而他长达八九年的租房经历,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给养。“装修只是一件阶段性的事情,但居住空间的优化却是伴随终身的。”对于冯骕来说,这种陪伴感特别美好。

有钱跟住得好,还差好几条马路

“当‘好在找我去当执行总监时,我本来是拒绝的。”今年5月刚刚离职的倪倪曾是家居杂志的资深编辑,在家居圈里打拼多年,身心俱疲的她只想好好放个长假。但很快,她就被“好在”这个不可思议的家居改造项目挑起了好奇心。“自带家具上门,免费帮你设计软装,让你感受不必砸墙重装就能焕然一新的家居改造效果。”对倪倪来说,这个创意既熟悉又新鲜,“真刀真枪”上阵,更是激起了摩羯座天生的挑战欲。心念一动,就掐不灭了。

改造之初,倪倪是忐忑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还是不太愿意展示自己的家。要把家拿出来,参加一个家居改造体验项目,可能有很大顾虑。”但很快,报名的火爆程度却让倪倪惊讶。无数业主在报名平台诉苦,早就想变一变家居,却苦于不知从何下手。“没想到人们对家居改造的需求,竟然如此之高。”倪倪有信心,通过“好在”的改造,让普通人了解到真正好的、贴近生活的家居软装设计到底是什么样。“因为软装是实实在在能给人带来生活感受和体验的,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报名过程很简单:填一张简表,交两张照片。房屋照片和表格内容其实很有限,但“好在”的设计师们却像经验老到的侦探,总能从中读取隐藏的信息。“比如业主只会提供简单的住址,但通过住址我们就能查出小区的户型图和居住环境,而从照片中获取的信息就更丰富了。”他们笑称,“这个家是几口之家,甚至家里谁来做主都有迹可循。”表格里的业主诉求一栏,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只填了三个字“都得改”,有的人则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曾经有个诉求很打动设计师,业主家的墙上贴着一个英国设计师做的灰绿色壁纸,但家具却是北欧简约风。业主说这是他的新房,壁纸是妻子挑的,他想悄悄改造不配搭的软装给妻子惊喜。

经“好在”团队改造后的居住空间

多年的专业素养,让“好在”团队练就了快速判断的本领:能不能改,改到什么程度,如何呈现。在综合判断过后,如果确定能改,下一步就是上门拜访。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进家门,团队往往就能直观地感受到问题在哪里:比如,一个宽阔完整的客厅却没有一个特别有气质的沙发,气场瞬间就弱了;又比如,客厅本身不大,却放了一个L形的沙发,让空间变得格外局促。针对这些情况,倪倪和设计师通常会现场就和业主沟通建议。“一个L形的沙发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坐的需求,五六个人排排坐在沙发上,几乎是不符合生活常理的。如果把沙发换成2+1,或1+3的形式,每个人都能在客厅空间里找到舒服的位置,在时髦的同时又能兼顾实用和舒适。”倪倪给出的建议从来不从风格上做指导,在她看来,风格是虚的,而实用和生活习惯才是实的。

“很多人买的家具也不错,但放在一起就是不好看、没效果,这是为什么?”倪倪告诉我,组合能力和搭配能力是关键。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住在钓鱼台7号的一户业主。“这是北京最贵的楼盘,但你能想象这栋600多平方米的别墅里,女主人却苦恼于没有一个独立的书房吗?”业主家的家具都造价不菲,审美也不差,要命的是没有合理的搭配,白白浪费了偌大的空间。“或是家具相互间尺寸并不合适,或是购买家具时没有整体规划。但很可能加一块地毯或者变换靠垫的颜色,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化平淡为神奇。”设计师们强调层次的变化,可以是颜色或是高矮大小。他们更愿意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让业主觉得好实现。

踩点后,“好在”团队会和业主定好时间,自带家具软装上门,在一天之内打造出“梦想之家”。如果喜欢且在你的预算内,可以内部最低折扣价把家具买下来留下;如果不喜欢,他们会迅速给房间卸妆,全部还原原状,一点不给你添麻烦。倪倪遇到过改造完成后全场买单的业主,也遇到过仅仅参考设计布局去买更便宜的替代品的业主。无论是哪种情况,对她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就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启蒙运动,在一点一滴地教大家如何实现家居的和谐之美。”

当了多年的家居杂志编辑,倪倪此前接触过的家居环境几乎都是美好的。但真正做起家居改造来,才发现原来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家,真的挺吓人。“其实很多人不缺钱,但有钱不代表有好品位,甚至跟品位都搭不上边,而是生活一团糟。”她对一个“购物癖”的家印象极为深刻。“业主老公特别爱买东西,甚至很多买来的东西长达两三年都没拆包。家里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地上一堆没拆封的纸盒子,家里物质极大丰富,却无下脚之地。”这让她很纳闷,人那么有钱,但怎么就是没住舒服了?倪倪一开始想不通,但后来慢慢理解了:“有钱跟住得舒服之间,还差着好几条马路呢!”以前对人的划分很简单:有钱的,没钱的,有审美的,没审美的。但现在,她渐渐明白,真实生活中的人是一体多面异常丰富的,而真实生活中的家也同样是五花八门的。

“好在”的改造也成了许多人“断舍离”的契机。“我们去探访时,如果发现业主家很乱,会要求他提前收拾一下,因为很多零碎的私人物品,我们没办法帮他收纳。”以至于很多业主后来特别开心地告诉“好在”设计师,因为家居改造,下决心扔了好多东西。“事实上,很多人需要一个动力去辨别、整理和舍弃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而家居改造就是这个动力。”与“断舍离”相伴的是永恒的收纳难题。“其实收纳并不难,难的是你得用起来方便,用完还能养成放回去的生活习惯。”

在倪倪看来,家居改造和优化的本质就是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我可以给你摆一个很美的餐桌,但如果你没有形成这样的生活习惯,没过多久照样还是会在餐桌上摊着一堆零食和垃圾。”居住的点点滴滴并不是浮在表面的装饰,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你生活的本质。“别人一进你家门,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生活是什么样,不用说,就都摆在那里了。”好在,美好居住的需求,正从越来越多人沉睡的生活方式里觉醒。

猜你喜欢
发条租房家居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发条怪虫来了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用权先拧紧法治“发条”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