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标准化研究的概念、方法和体系——基于标准化学科视域的基础理论构建

2015-12-25 02:04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武术标准化学科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回顾中国武术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如果从标准化的视域出发,我们可以将它看作一个由渐进发展至快速发展的标准化过程,该过程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尽管早在六十余万年前的“北京人”遗址就发现了石锤、石刀、石尖嘴凿及骨器[1]2,但是,直到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如石斧、石刀、石枪等的出现,才成为武术标准化的开始。其主要特征是石兵形状更加单一,刃口更加锋利,标准更趋统一。这既是武术器械标准化的起源,也是武术标准化的起源。

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出现,武术器械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弓箭、戈、矛、戟、剑等武器[1]11-15。秦朝统一中国后,要求“车同轨、书同文”,用政令、律令对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全国性统一,这一时期的“统一兵器”,成为武术标准化的里程碑事件。到了北宋时期,器械标准化渐趋规范,如曾公亮的《武经总要》40卷中包含兵器制造规范,宋神宗时的《军器法式》110卷中47卷为军器制造标准,1卷为材料标准[2]15。明清时期,武术大发展,拳种众多,流派林立,各成体系的拳种、流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练风格和技术标准。从此角度看,拳种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作武术标准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新武术”成为武术标准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央国术馆和精武体育会2个代表性武术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拳种流派的标准化传播。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和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积极推动武术的体育化、标准化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竞技武术体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首次将2011年命名“中国武术标准化年”,并以“树立大武术观,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印发了标准化管理文件《武术工作管理手册》和《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使武术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由上可知,武术标准化的历史与武术的历史一样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在此背景下,仅仅依靠以经验和直觉为主、以国际上同类项目标准为参照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武术发展的需要。武术的标准化要健康、科学地发展,必须以专业学科理论为依据,即要在以往重视标准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着力融合、吸收标准化学科等科学成果,用科学研究支撑武术标准化的当代发展。

1 武术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化学科的引入

一直以来,武术的标准化及其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2种方式:一种是不自觉的标准化,如在拳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各个流派的动作规格、劲力表现、节奏风格等都经历了从泛化到标准化的不断研究、实践过程,这种研究主要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另一种是参照性标准化,如竞技武术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参照奥运会同类项目,套路参照体操,散打参照拳击、柔道、摔跤等。这2种方式在较长的时期同时存在,共同发展。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参照奥运会同类项目的做法,对武术标准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在较短的时间建立竞技武术技术、理论和竞赛体系,并产生了标准化相关研究成果。

以经验和参照为主的研究方法有其局限性。经验是标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参照可快速形成标准,但是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只有在两者基础之上的学科融合,才会有助于标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是标准化学科与武术标准化研究结合的基础。

标准化发展和武术发展一样,也经历了实践在前、理论形成在后的过程。标准化形成系统理论并被作为学科看待的历史并不长。1972年,印度魏尔曼在《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一书中,首次确定了标准化的学科地位。1980年,J.C.库蒂埃认为,20年后“标准化将作为一门科学”。同年,我国标准化专家陈文祥发表了《关于标准化学科的科学性质和原理的讨论》一文,提出标准化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的观点[3]。李春田在其主编的《标准化概论》中指出“标准化学科”与“标准化具体工作”不同,明确了标准化研究对象是“标准化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认为标准化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包括理论、方法、内容等方面[4]11。尽管相关文献中也有关于“标准学”方面的文献,但由于标准学侧重于标准结果,缺乏对标准化过程的表述,内涵不全面,而且从学科角度并未在标准化学界形成共识,所以本研究仍然使用标准化学科这一名称,这种处理不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作为学科,标准化学科术语属于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的二级学科,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及人类生活、工作的一切领域,主要研究标准化理论、程序、管理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2]1。把标准化学科引入武术,是为了提高武术的标准化发展水平。以此为思路,武术标准化研究就是以标准化学科为理论基础,研究武术标准化现象和问题,并形成武术标准化原理的过程。这类似于武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从技击术到体育的革新过程,是选择性接受和实事求是的改革,即并非全盘接受和全面改变,而是一个吸纳、融合、创新的过程。武术标准化研究是借鉴标准化学科的有关理论,通过交叉研究,形成武术标准化理论,以此指导武术实践。武术标准化是在借鉴标准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武术实际,为推进武术发展而形成的特色理论形式,在概念、范畴、方法、应用方面均有自身特色,对武术的标准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2 武术标准化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相关分类

根据我国行业标准类别,按照武术具有体育、文化、艺术等多元属性[5]的特点,武术与体育、教育、文化行业标准均有联系。根据现有的标准规定,武术尚未形成严格意义的标准。其中,作为“标准”文件核心的“术语”标准也未建立,这极大地影响了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比如,以术语为基础的“武术翻译标准”缺失,已经影响了竞技武术的国际传播以及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武术传播。当前,无标准现状已经影响到了武术的学术传播,以在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太极拳研究为例,缺乏“太极拳”标准,使学术研究没有比照,难以重复,真假太极拳难辨。2006年以来,经同行评议发表的太极拳论文平稳发展,而这些研究使用的是什么形式的太极拳,研究方法中并未明确。如果太极拳能够标准化,无疑可以推动科研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大众健康。武术的标准化迫在眉睫,而标准化的前提要从概念着手,首先就是“武术标准”和“武术标准化”的概念。

2.1 武术标准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

2.1.1 武术标准的概念界定 概念能够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每一个学科都有基本的概念体系。交叉研究可以引进、移植新的概念,组合形成新的概念体系,从而推动本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研究武术标准的概念,首先应从标准化学科着手。

对“标准化”进行界定,首先要从“标准”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将“标准”定义为:“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益。”[2]28该定义明确了“标准”的目的、基础、对象、本质和作用。WTO/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4]9。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对“标准”的定义获得普遍使用,即“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6]。可见,“标准”是一种规范文件,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由公认机构批准才可建立。

从武术的角度而言,需要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等官方和社会权威机构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后,才可以形成武术标准,如《武术标准化管理手册》《武术段位制管理手册》等。未经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仅停留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称作“标准方案”。根据“标准”的定义,结合武术自身特点,“武术标准”可以定义为:“为了传播和推广武术,经国际武术联合会、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和武术协会发布的,在一定范围内可共同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融合武术科学、技术、经验为一体的规范性文件。”该定义明确“标准”是文件,目的是传播和推广武术,并且必须由武术权威部门发布等核心要素,确定了武术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体。此处强调了“标准”必须经由权威部门认定并发布后才能正式生效。

2.1.2 武术标准的分类 武术标准的分类首先是层级分类。既然“标准”是一种“文件”,根据“武术标准”的定义,这种“文件”就具有使用区域、范围和规定。标准化学科按照制定标准的主体,将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组织标准。从武术实际情况看:由国际奥委会认定的标准可以看作国际标准;目前作为非奥运会竞赛项目,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制定的武术标准可以看作准国际标准(1990年成立的国际武术联合会在1994年被国际单项联合会接纳为正式会员);由亚洲、非洲、欧洲等武术联合会制定的标准可以看作区域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标准是武术的国家标准,即中国标准;由于武术管理属于行业管理,武术的国家标准同时也是行业标准;各个省市级武术管理中心和协会制定的标准就属于地方标准;组织标准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组织,如在目前标准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各个武术场地、器材供应商均有不同的材料标准,可以看作武术的组织标准或企业标准。由于武术还没有成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所以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标准,这也是本文关于武术标准化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不断加强武术标准化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与奥林匹克同类项目相同水平的武术标准,有助于推动武术走进奥运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体育运动。

武术标准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确保武术本质属性的核心规定,强制推行,不能改变,如术语标准、技术标准、礼仪标准;推荐性标准是根据现实情况,可以调整,不会改变武术的核心内容,如场地标准、器械标准、服装标准、管理标准等。武术的推荐性标准在特定情况下也会成为强制性标准,如场地标准在基层武术比赛中是推荐标准,但是在全国和国际性武术赛事中就成为强制标准。武术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在武术工作中经常共同存在。

武术标准还可以分为正式标准、事实标准及超前标准。正式标准经过专家研发,由武术权威部门如国际武术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公开发布,有正式的文件通知。事实标准是指在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在业内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传承制度、习练方法、技术要求等,在每个拳种或流派体系已经形成惯例,即形成事实标准。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劈挂拳、通背拳、翻子拳等传统拳种在流派内已形成稳定的技术传承体系,形成自身独立的事实标准。这种标准是在领域内客观存在并被广泛认可的事实标准,经过武术权威部门发布后,就可成为正式标准。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为例,把传统太极拳流派技术以段位制思路进行改编后,由事实标准转变为正式标准,形成了两者的有效融合。超前标准则具有预测性。如创编国际青少年武术竞赛套路技术可以被看作超前标准,创编时要对国际青少年武术发展有一个水平预测,然后组织专家进行创编研制。武术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以及正式标准、事实标准、超前标准等,都是武术标准的组成部分,这些概念对武术标准化研究与工作具有理论和指导价值。

按照武术工作的实际,武术标准还可以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武术技术标准以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武术管理标准以竞赛管理为核心。技术标准是核心,管理标准是保障。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制定技术标准,并通过管理保证技术标准的国内外实施。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同步是武术事业发展的保障。技术标准高,管理标准低,会制约技术的推广;反之,也会影响武术的传播。两者只有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才能有助于武术更好地在国内外普及。

按照标准的信息载体,武术标准又可以分为标准文件和标准样品。武术标准文件针对武术技术、礼仪、术语、管理、段位等提出要求,做出规定,作为武术领域的共同准则;武术标准样品主要是提供实物,比如服装、场地、器械。从目前我国武术管理部门和武术协会的实际来看,武术标准以文件标准为主,实物标准的建立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建立。此外,还有基础标准(如术语)、产品标准(如器材)、安全标准(如针对散打、推手、短兵等武术格斗项目)的名称。

2.2 武术标准化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标准”是名词,而“标准化”是动词,“标准化”是围绕“标准”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标准化”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从武术标准化的研究过程来看,“标准化”是过程,“标准”是目标,反之,武术“标准”的制定又是为了“武术标准化”的发展。两者相互关联又含义不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根据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4]10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在2004年联合发布的ISO/IEC指南中,“标准化”的定义为:“对实际与潜在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的活动。”[2]24从以上定义可以得出:标准化是为获得最佳秩序而进行的制定条款的活动;条款是现实或潜在问题,并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构成规范性文件的条款,经过公认机构发布就成为标准。该定义同时也明确了标准化和标准的重要关系,即标准也是标准化的结果之一。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武术实际情况,把“武术标准化”定义为:“为武术传播与推广,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制定和实施武术标准以及提高武术标准化水平的活动。”该定义包括以下含义:一是明确了武术标准化是有目的的活动,为武术传播与推广服务;二是指出标准化以建立规范为目标,标准是标准化的产物,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标准、建立规范就是武术标准化的过程和活动;三是明确了提高武术标准化水平也属于武术标准化,指出标准是有层次和水平的,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发展需要。

与“武术标准”一样,“武术标准化”也具有层级性,它被分为国际标准化、准国际标准化、区域标准化、国家标准化、行业标准化、地方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其中,组织标准化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组织的标准化。武术标准化的不同层级涉及区域不同,但都现实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武术起源于中国,国际武术联合会常务工作在中国武术协会开展,所以,武术的国家标准化对其国际标准化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武术的国家标准就可以代表准国际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国家标准与准国际标准有所不同,技术难度方面要高于准国际标准,但标准化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2.3 武术标准水平与武术标准化水平的概念解析“标准化”与“标准”是2个不同的术语,其定义和内涵自然也不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标准学与标准化学的差异,虽然仅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比如标准化学的对象主要是标准化活动过程,而标准学的对象是标准化活动过程的结果即标准[3]。两者的共同点是均有不同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武术标准和武术标准化都是有水平的。从武术标准层级中可以看出,武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即在一般情况下,层级越高,标准的水平就越高。同理,标准化也是有水平的,标准化水平高,标准也就越高,标准化水平低,标准也就越低。目前,源于我国的武术,其国家标准同时是行业标准和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化水平也就是准国际标准化水平。如果放在奥运会项目的行列中,按照奥运会的标准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武术的标准和标准化水平仍需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武术标准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既然武术标准和标准化具有水平,那么,标准和标准化就具有动态性,是发展、变化、进步的。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例,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民间体育、民族体育逐渐走向竞技体育,并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参照,不断向竞技体育方向进行改革,在技术、场地、器材、服装等方面进行了标准化和提高标准水平。再以竞技武术散打为例,从1979年试点以后,1989年举办首次正式比赛,1998年进入亚运会,2002年举办首届散打世界杯赛,赛事标准和标准化水平方面不断进步。武术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武术的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作为竞技武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竞技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散打,与奥运会同类项目之间是否还存在标准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差异?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具体的差异在哪里?应如何提高?这需要进行标准和标准化水平的比较研究。比如:竞技武术套路可以同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类似项目进行比较;竞技武术散打可以同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应该是科学研究与论证。只有用科学方法,才可从中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提高竞技武术的标准化水平和标准水平。

3 武术标准化研究与实践方法

3.1 武术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界,交叉研究早已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增长点。在此共识下,世界各国的许多政府机构和著名大学纷纷成立跨学科研究机构,支持和鼓励交叉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2006年成立“前沿学科交叉研究院”,其主要任务就是开展跨学科科学研究。武术标准化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研究的范畴。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学)和标准化学均属于二级学科,把标准化学科中有助于武术标准化研究和发展的理论成果进行科学借鉴、移植、融合、创新,形成武术标准化成果,促进武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具体而言,涉及以下研究方法:①文献研究法,包括武术文献、标准化文献、横向研究文献;②社会调查法,包括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各类与标准化相关的调查;③历史考察法,研究数千年来武术标准化发展的史料,寻找武术标准化的历史脉络,研究武术标准化的历史规律;④比较分析法,将武术与中医中药进行标准化比较,把武术与奥运会同类项目进行比较,从标准化水平角度,探究武术发展的标准化程度;⑤移植法,把标准化领域中的原理、技术、方法等,根据武术自身特点,选择应用到武术标准研究和实践中,为解决武术标准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新途径;⑥个案分析法,武术体系庞大,选取竞技武术作为标准化案例,研制标准,并选取类似文化、体育项目进行案例分析;⑦逻辑分析法,交叉研究不是简单的移植、借用,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归纳、分析、综合;⑧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向材料进行定量处理,通过量化分析,使结果更具应用价值,如制定实质性标准方案。

3.2 武术标准化的实践方法标准化实践方法是标准化过程中的实践方式,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在标准化学科领域,标准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根据目的、任务和内容而确定的。武术标准化研究同样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选择适合的实践方法。在武术数千年的发展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标准化过程中一直在客观使用着标准化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有时处于“无意而为之”的状态。从研究和实践角度,以武术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标准化学科的基本原理,武术的标准实践方法主要包括简化方法、规范化方法、系统化方法。

在武术标准化实践中,简化方法使用最多,具体而言,它是对复杂技术的简单化处理。比如,为了加快太极拳的社会推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创编了简化太极拳,又称二十四式太极拳,后来,进一步编创了更为简化的八式、十六式太极拳[7]。武术简化主要是缩减技术数量,降低武术的技术难度;但是标准的简化,不是简单的动作减少,一定要进行专业论证,是针对不同目标的科学简化,是在符合武术专业特色基础上的适当简化。同时,简化也要试点、实验,符合标准化过程才能形成科学标准。

规范化方法也是武术标准化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方法。通过武术的规范化过程,使其具有统一性和通用性。武术的统一包括竞技武术和社会武术,是为了消除多样化而造成的无序和混乱。当然,统一可分为绝对统一和相对统一。绝对统一,如动作名称、技术路线、技术规格等;相对统一,如动作的速度、节奏、快慢以及精、气、神的表现等。相对统一的标准在武术中使用很多,这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如武术的“意境”等,很难用绝对标准表示,武术的精神、气力、节奏也需要根据经验评判,只能用相对标准。规范和统一就是要解决通用的问题,以竞技武术为例,就是要保证技术表现形式在全世界通用,形成世界标准。

此外,系统化方法在武术标准化实践中使用也较多。以竞技武术为例,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系列的竞赛项目和体系,风格各异又自成体系,成为武术标准化的典型范例。在传统武术领域,尽管没有形成具有官方背景的正式标准,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拳种都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拳械体系,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标准。系统化方法使武术向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发展,比如,在竞技武术比赛中,自选套路规定了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次数,使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武术标准化从“无意而为之”到“有意而为之”,经历了摸索、实践、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民间武术到竞技武术,从“体育的武术”到“教育的武术”,从“文化的武术”到“艺术的武术”[8],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中国武术标准化年”的提出,到标准化学科的融入,标准化发展将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武术发展的需要。

4 武术标准化研究的体系框架

武术标准化研究体系框架与武术体系框架具有相关性。关于武术体系框架相关研究,邱丕相将武术体系分为武术理论和技术体系,其中理论体系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和教育训练学类理论,武术技术体系包括演练技术、对抗技术及功法[9]。温力构建了以中国哲学、社会学、生物学为主干的武术学科理论体系[10]。张选惠提出了以应用理论、技术理论、专业技术和基础理论为类别的武术的学科结构,其中专业技术包括功法、散打和套路技术[11]。白鸿顺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包括总体理论和功能价值理论[12]。

以上研究侧重于学科体系,以理论体系为主,尚未涉及武术标准化体系。与武术标准化体系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较少。《中国武术的“标准化”战略》一文提出武术技术、武术规则、武术场地、武术服装、武术器械、武术裁判、武术考评、武术管理的标准化[13],具有代表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工作报告(2008—2011)》提出要重点解决武术标准化15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标准化与武术发展战略,武术标准化基础理论、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武术标准化体系,武术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培训、国际推广的标准化,武术场地、器材、服装的标准化,武术段位制、会员制的标准化,武术评比、统计的标准化,武术赛事和活动的申办、承办标准化,武术体系的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14],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关于“武术标准化体系”就属于本文的问题范畴。

本文以标准化学科为视角,结合武术标准化的历史沿承、实践成果,构建武术标准化研究的体系框架(图1)。其中:武术术语标准化是武术标准化的前提,术语可分为竞技武术术语和传统武术拳种术语;武术技术标准包括竞技武术长拳、太极拳、南拳、刀、枪、剑、棍等技术标准以及传统武术技术标准(传统武术技术标准属于事实标准);武术器械标准是对武术刀、枪、剑、棍等的器械规定;武术服装标准分为竞技武术服装标准、传统武术服装标准以及裁判服、段位服等标准;武术礼仪标准包括教学、训练、竞赛以及日常武术礼仪等方面;武术场地标准分为正规比赛的强制性标准和一般比赛的推荐性标准;武术管理标准包括武术竞赛标准、武术组织标准、武术信息标准等;武术段位标准分为国际段位和全国段位标准,该标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以考试标准为辅助;武术翻译标准分为竞技武术翻译标准和传统武术翻译标准等。以科学、经验、实践为基础构建的标准化体系框架基本涵盖武术标准化研究的主要问题。

图1 中国武术标准化体系Figure 1.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Chinese Wushu

5 结束语

标准化是武术国际化的基础、规模化的关键及社会化的保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武术的标准化大多处于“无意而为之”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拳种丰富、流派众多的武术事实标准。这一时期,多样性标准成为武术标准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奥运会体育项目为参照发展的标准化思路,快速建立了竞技武术的标准化体系,推动了武术的体育化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向更高标准要求的世界性体育运动冲击中,出现了实践快于理论的瓶颈。2011年“中国武术标准化年”的确定,再一次吹响了武术标准化发展的时代号角。新时期的武术标准化需要科学的标准化,应在历史积淀、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融入标准化学科等科学成果,重新厘定武术标准化的概念、方法及体系,形成具有综合特征及学科支撑的武术标准化体系。只有不断融入科学成分,才能为武术的标准化研究和实践提供学理依据,从而推进武术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1]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 洪生伟.标准化管理[M].6版.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 洪生伟.标准化是一门正在完善的综合性交叉横断学科[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12):39-40

[4]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0

[6] 李学京.标准化综论[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4-5

[7] Guo Y C,Qiu P X,Liu T G.Tai JiQuan:An Overview of Its History,Health Benefits,and Cultural Value[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4(1):4

[8] 郭玉成.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J].武术科学,2009,6(5):1

[9] 邱丕相,郭玉成.论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64-67

[10] 温力.论武术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2):21-26

[11] 张选惠.论武术的学科结构体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47-52

[12] 白鸿顺.武术理论体系框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4):5-9

[13] 郭玉成,康戈武.中国武术的“标准化”战略[J].武术科学,2009(12):2

[14] 高小军.重视前沿课题研究引领武术学科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2(4):117

猜你喜欢
武术标准化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标准化简述
中华武术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武术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