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5-12-25 07:02刘春立郭丽辉
魅力中国 2015年1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环境

刘春立 郭丽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是我们现行教育思想仍然忽略了这一点,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我校有些学生在学校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乱丢乱扔,讲脏话,如此种种现象我们老师会提出来批评教育学生,但是一转身,学生又会照旧。所以每天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各种惩罚治标不治本。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

我认为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原因有两个:其一,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留守学生越来越多,无人管教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即使父母在家闲暇时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无暇教育孩子。农村家庭的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能出人头地就是有出息,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这些思想是农村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其二,我校教育工作失误。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虽然我校知道德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性,但是农村学校为了赢得家长的赞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农村学校教师也存在只要学生成绩好就是对学校和家长最好回报的思想,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也就没有下足功夫,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却无人管理。其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和学校。但社会给他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环境。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对社会有着一颗好奇的心.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自私自利等等会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好奇心盛,爱模仿,家长务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方能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其次,家长要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要蹲着和孩子讲话,彼此拉近距离,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希望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能陪着我们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益终生。

(二)教师的教育作用

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和教师在一起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走进学校、教室,只要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讲桌也清理干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也许忽略了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但是班主任不能。我们的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但是学习能力强,所以要我们的教师时刻提醒、引导和教育。

(三)学校的教育作用

农村学校也许设施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窗明几净,教室走廊干净。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管理规范,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等。利用晨会和周国旗下讲話宣传好的典型有针对性启发性地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养成习惯,产生效果。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所以要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经常对那些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一起商讨解决方法,通过家校联系,这些孩子已慢慢的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社会教育作用

l、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农村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社会很多好奇的行为会进行模仿、练习,我们家长和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让学生有自己明确的行为习惯准则,在生活、学习中时刻用这些准则来约束自己。

3、遵守法律法规,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提高道德意识。

4、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组织环保行动,从小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参加农事劳动,知道爸妈挣钱的艰辛,养成不浪费的习惯;组织小朋友到福利院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表扬节目等。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小学生年龄小,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教育中才能养成,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环境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环境清洁工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漫观环境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