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乡村农民住宅设计研究

2015-12-26 05:38左光之,胡鹏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皖西住宅设计

皖西乡村农民住宅设计研究

左光之,胡鹏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农民住宅建设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与城市相比,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住宅设计相对滞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考虑到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民俗习惯和生产方式。本文源于对皖西金寨县大量农宅的居住实态调查总结以及当地地域文脉研究,并结合影响现代住宅设计原理为皖西农民住宅的优化设计提出意见。

关键词:皖西;农民住宅;住宅设计

收稿日期:2014-10-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3A021)

作者简介:左光之(1976-),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研究、居住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公共建筑设计与理论。

中图分类号:TU241.4

The Study of Rural Housing Design in West Anhui

ZUO Guang-zhi,HU Pe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Anhui, Hefei 230022)

Abstract:Although rural hous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residential design of the vast rural areas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it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people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gional culture, folk customs and production mode of different area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massive quantities of farm houses in Jinzhai county of west Anhui, the true demand of local people,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ocal house design and rural housing optimization solution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west Anhui; new rural house; residential design

1前言

近年来,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速度,农村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不应回避的是城乡发展水平仍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乡村农民住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数千年来随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对它的影响而不断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理区域环境下都有各自的特点。

本研究以实地的住宅居住现状调查为主。深入皖西金寨县五大片区、十余乡镇的农家,对乡村农民及其居住的农村住宅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状态,用相机拍摄记录,并对居民进行访问调查;对农村住宅进行测绘,并对建筑平面图进行图解及数据分析;对建造年代、面积、材料、能源利用以及空间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探寻农民家庭住宅的居住空间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

2乡村农民住宅现状分析

2.1建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在建房地址的选择上,农民大多选择自家的宅基地或是购买临近公路的土地进行农宅建设,前者布局零乱,居住分散;而后者则为了盲目追求公共道路朝向而忽视了房屋的采光与通风问题。并且调研中发现,当地乡村农民住宅各种类型中,独户独院型占到总数的七成以上,而类似双拼的形式仅出现3户,而联排住宅多在沿街且上宅下商时出现。虽然在皖西山区有着山地、河流等诸多限制因素,但此种布局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其对村落的基础设施配置也带来不便。调查中发现,当地住宅占地面积一般都在90m2以上(不包括院落),总建筑面积一般也在200m2左右。一个中小家庭人口大约在4-5人,这样人均占地面积在18-23m2,人均建筑面积也可达到40-50m2(详见下图1、图2所示),超过安徽城镇住宅人均面积34.9m2。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地住户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宅内空间,导致一些空置房间的存在,被杂物所充斥而未能发挥其设计功能。

2.2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皖西地区也有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建筑造型、色彩,其所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建筑文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当地特有的地理、气候、物产等多方面总结规律,而得出最适宜当地建造的建筑形式。而当地新建农宅外立面或是安贴瓷砖或是涂刷外墙涂料,花费甚大,但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是对城市住宅的简单模仿,毫无地域特色可言(详见下图3、图4所示)。在材料方面,普遍使用对土地消耗甚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实心粘土砖,继续新型节能材料代替。节能技术推广也任重道远,比如既有平屋顶加盖改善通风隔热条件的坡顶、无任何雨水收集措施以及沼气利用率低都是亟待解决的。

2.3设计布局不合理,功能性不强

农民自建房的功能布局大多缺乏统筹考虑,忽略了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功能。只是把城市小住宅硬搬进了农村。表面上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实际难以解决农民生活生产问题。大多数自建农宅不能体现出现今阶段农民对生活的要求,农宅结构简单,功能性不强。对农村而言,住房不仅仅是单纯的居所,它还承担辅助日常生产的用处,但是房屋设计时缺乏对农村产业化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2],致使房屋功能的不合理从而影响到生产、生活所需。如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一户居民,自建房沿公路而建,底层商店,上层住家,其为延续传统厨房的柴灶做饭习惯而不得不把厨房搬到了顶层,造成了各种不便。

2.4忽视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

在当地大多农家,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情况十分普遍,多数家庭有一位或是两位老人居住。老人或一直在同一子女家居住,或在不同子女家轮流居住,但往往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居住条件差。在已有住宅中未能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采光通风、出入方便、与卫生间较近、有合适的活动空间。[3]在老年化社会背景下,国家正积极建设长效社会养老机制,但是在现阶段,特别是现阶段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将是大多数老人的依靠,这就更加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中重视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重要性。

3影响农民住宅设计的因素

3.1社会历史环境

在我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都显著提升的今天,农村经济急迫需要协同城市快速发展。应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入农村,真正从农民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改变以前被动而主观的乡村建设,进行符合农民意愿、由农民自发主动的人居环境建设,努力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农村建设的重点。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农村建设就进入发展快车道,政府加大对农村事业的扶持,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等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政府还组织建筑人员编写新农村住宅建设图集对农村建设做出指导。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且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比例大,常住人口结构不合理,单单依靠自身发展,难以为继。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在促进了农村的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住宅设计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3.2经济产业结构

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变对农民居住方式、房屋功能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前完全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分化明显,现在单纯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已然不多,青壮年大多在城市务工,还有部分在家发展旅游等服务业。其余仍然单纯从事普通农业的农民亦是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结合,并逐渐改变传统人工劳作方式,提高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这意味着自然经济色彩浓重、发展水平低下的农村传统经济通过改革已基本进入市场经济轨道。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精力也有一定经济实力进行住宅建设。并且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之后,原有住宅已不再适合生产、生活需求,这也促使农民对现有住宅进行更新、优化以满足家庭需要。

3.3家庭观念改变

由于以往经济条件限制及农村家庭传统宗族聚居观念影响,农村家庭多数住在一起,家庭人口数量较多。通过调研发现,家庭人口普遍在4-5人,占被调查家庭的3/4,在3人及以下仅占1/6,三代家庭超过被调查农户的一半。兄弟各自组建家庭,家庭成员表面虽然分开,实际没有分散,建房比邻而居,联系紧密。虽然现在年轻人婚后意愿与老人分开居住,但却不希望分离太远,方便照顾老人起居。当然,老人在一起生活也能帮忙照料小孩以及简单家务活动,特别是一些家庭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家中老人更是要承担更多生产、生活活动。如此都是在设计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4皖西乡村农民住宅设计

4.1设计中应该体现地域性特点

根据民居的自承性特点我们知道民居的创作理念是:有机传承、因地制宜、因材施工。因此民居风格形成受到的影响最大是地域因素。[4]皖西传统民居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砖木结构。呈现“青砖黛瓦马头墙”的风格(如图5)。为其与自然环境、传统民居有机结合在外立面处理上要吸收传统民居的优秀处理手法,并在处理时尽量避免采用与农村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的安贴瓷砖、涂刷外墙涂料等装饰做法。宜直接使用清水青砖墙作为墙体的基本色调,局部地方采用一些浅色线条处理。同时为避免整个立面过于单调,在设计中要考虑就地取材,利用特色木窗、隔栅或是马头墙等来做局部点缀。

再者考虑到皖西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以及适中的降雨量,在当地的民居中,应主要以采用排水及隔热效果较好的坡屋顶为主,且能与自然景观密切配合。[4]还应在屋顶局部设置露台或上人屋面以满足衣被、谷物的晾晒需求。

皖西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稀少,故而应该在政策高度规定各地不同情况下的节地指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应该严格控制每户宅基地面积及建筑面积,鼓励通过居住适当集中,多建联排、双拼的建筑类型以解决居住分散造成的土地浪费。

4.2设计中应该满足功能和谐

皖西乡村农民住宅设计首先要详细了解皖当地人民生活特点。青壮年在外务工较多,更要考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从事生产、生活对住宅功能的要求。

(1)堂屋:当地堂屋容纳邻里社交、来访宾客、婚寿庆典、供神敬祖等活动。[5]使用功能较多,故而建造面积一般较大,但由于堂屋承担建筑主出入口功能,过半功能沦为交通需求与临时仓储,难以发挥其。在新建住宅设计中为了使客厅不会沦为交通盒而影响家具陈设和家庭副业活动,应将原置于中间的大门偏于一侧,且加设一窗以改善客厅照明条件。

(2)餐厨空间:厨房设置时,考虑到其作为公共活动区与户外生产行为的亲密联系已将其置于相对靠近后院入口处。当地普遍习惯在厨房内放置餐桌,但由于面积、卫生条件等诸多问题限制,并不能完全满足全部家庭成员就餐需求,在设计时应独立设置餐厅,满足家庭及客人来访需求。厨房位置还应远离卧室、客厅以减少对其造成影响。

(3)室内卫生间:新建农宅中虽设置了冲水马桶,但多数仅在楼梯休息平台下设置一个。而且空间狭小,层高严重受限。不能满足一个4-5人的家庭需要。卫生间中还设有洗衣机,更加造成使用不便,特别是老年人如厕。在设计时将楼梯下空间作为仓储空间,而卫生间单独设置,且用隔断分离洗衣、漱洗等活动与洗浴、如厕等完全私密活动。由于当地基本都是楼房,设置卫生间时应该考虑到楼上楼下的需要,一楼稍大,满足如厕、洗簌、洗澡乃至洗衣等;而楼上可仅满足洗簌、如厕需要。

(4)寝卧:当地卧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置卧室较多,设计时根据住户需求设置,减少空置卧室的存在;在设计时可考虑设置一间客房以满足老人在儿女家轮流居住或是客人来访使用。总体来说,一个4-5人的家庭卧室数应在5间以内,有1-2间空置留用即可。

因此,追求功能和谐意在追求自然、建筑、人之间和谐统一,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满足邻里之间交往以及与大自然交往的需求。

4.3设计中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

住宅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效。皖西地区属于非采暖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冬季室内并不像北方地区有集中供暖系统,而是分户自理采暖设备(例如火炉、电热器等),夏季则依靠自然通风或单体空调降温。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大量采用节能设计,即冬季保温、夏季隔热。

在住宅的朝向上除考虑日照问题,还应结合山地、河流、风向等自然条件影响综合考虑,不能盲目追求正南向或是朝向公共道路。当地农宅节能设计应该重点关注建筑中面积最大的维护结构设计。农宅的外墙一般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二四厚的粘土砖墙,容易造成整个房屋室内物理环境较差,冬冷夏热。而新设计住宅,外墙可采用膨胀珍珠岩填充的空心砖砌墙,逐步减少乃至杜绝实心粘土砖的使用;门窗方面,应选择塑钢中空镀膜玻璃窗或是能保证其密封性能的木门窗,在南院可种植落叶乔木,达到遮阳目的,从而控制气温。

在减少资源、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新能源。如沼气、太阳能。但鉴于农村常居务农人口减少,导致沼料不足,在建设中可以使多户共用沼气池,利用沼气基本可以满足做饭烧水使用。皖西地区太阳能丰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已相对普及,再次基础上还应大力推广日光间或集热墙等方式进一步利用太阳能。

5结束语

乡村农民住宅设计并不是照搬城镇居民住宅,我们的目标是将农村建设成为适宜农民居住的地方。设计适合农民居住的乡村住宅,只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非农村的城市化进程。[6]农村的基本特点仍需保留,以保证社会环境的多样化,还要保留农村纯朴的文化特征。

皖西地区农民住宅建设虽然受到很高程度的重视,也有很多建筑师参与其中,但是比较城市小住宅而言,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故而在设计中借鉴成熟的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和设计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协调住宅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农民创造适宜的生产、生活空间将是设计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洪羿,周博,陆伟.无障碍适老性住宅设计初探-以北方地区农村家庭养老为例[J].时代建筑 ,2012(6):37-41.

2玄有福.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优化设计[J].中国市场,2013(20):95-96.

3吴伟.上海老年住宅开发建设研究[J].住宅科技,2006.11:5.

4刘翔.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 ,2008:136.

5付烨 .居住模式与新农村住宅户型设计-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D].天津大学,2010:106.

6朱霆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近郊农村住宅设计 [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92-96.

猜你喜欢
皖西住宅设计
小小书画廊
回马枪
回马枪
残疾群体住宅设计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浅论住宅设计中“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
回马枪
回马枪
有关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