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2015-12-26 03:05于树人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脑膜瘤原发性检出率

于树人

(山东省济阳县人民医院神经科,山东 济南 251400)

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于树人

(山东省济阳县人民医院神经科,山东 济南 25140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及MIR进行病情的检查,并按照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造影检查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诊断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检出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病情治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有效治愈率达9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原发性脑膜瘤治疗来说,术前进行必要检查诊断,判断病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和辅助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但由于脑膜瘤的性质与本身特点,某些脑膜瘤还无法得到根治,因此要不断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

原发性脑膜瘤;诊断;治疗

原发性脑膜瘤是临床上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15%~20%[1]。脑膜瘤多见于40~60岁,20岁以下患者仅占4%,且常见于女性。肿瘤起病慢、病程长,通常可无病症存在数年之久,以后逐渐出现颅内高压及局部定位症状,通常,此时便会表现为剧烈头胀、呕吐、血压不规则升高等。为进一步探究原发性脑膜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膜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及MIR进行检查,并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在38~70岁;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造影进行检查,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在37~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诊断方法:对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再对其中不能明确肿瘤部位的8例患者进行MRI检查,确定肿瘤位置、形状、大小。对照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

1.3 治疗方法:根据观察组患者的病理特征,采取适当手术切除并配合进行放射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检出率;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病情稳定,治愈出院);显效(患者肿瘤切除,病情有所好转,出院);无效(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显效人数)/治疗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检出率对比:观察组病情总检出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检出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病情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治疗情况

3 讨 论

3.1 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3.1.1 X线:脑膜瘤的X线异常表现在颅内压增高、钙化的松果体移位、骨质改变、肿瘤钙化以及血管压迹改变[2],其中颅内压增高、钙化的松果体移位诊断价值并不大。具体表现如下:①骨质改变。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及骨质破坏。骨质增生表现为骨密度增高,骨质破坏表现为内板局限性向颅内突入。②肿瘤钙化。肿瘤呈现点状、片状或团块状。③血管压迹改变。颅骨内板上的脑膜动脉沟增粗、增深、扭曲,并且在邻近的板障内可能会出现扭曲增多的板障静脉。

3.1.2 血管造影:对脑膜瘤进行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出肿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染色和邻近血管移位等特征,特别是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染色是判断肿瘤性质和位置的主要依据。具体表现如下:①供血动脉。脑膜瘤血管造影时,供血动脉常显示为扩张、扭曲,并且可能呈放射状、网状排列[3]。②引流静脉。脑膜瘤的引流静脉呈包围状环绕肿瘤表面,并导入浅静脉。③肿瘤染色。肿瘤染色是从动脉期开始,然后逐渐增浓到静脉期,染色多较为均匀、明显。④邻近血管移动。肿瘤临近的脑动脉呈现移动、变形包裹肿瘤,从而在外型上呈现出肿瘤的外形。

3.1.3 CT及MIR:CT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无创伤性检查,其检查分辨率高,相比X线和血管造影更为迅速有效,它能准确发现肿瘤大小、位置、肿瘤性质等。而MIR对脑膜瘤的诊断效果要明显优于CT,对脑膜瘤定性和定位的诊断要更加确切,通常在临床上用于判断罕见或位置特殊的脑膜瘤,诊断效果更好。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CT及MIR进行病情的诊断,病情检出率达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头颅CT或MRI能够确诊的原发性脑膜瘤,最有效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对肿瘤进行切除。在手术切除过程中按照肿瘤生长的位置和特点,原则上是要完全切除,包括受肿瘤侵犯的脑膜和骨质,以及肿瘤周边的脑膜,防止病情的复发[4]。而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的恶性脑膜瘤,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就要辅助进行放射疗法。本研究中,观察组23例治愈患者中,有19例(82.61%)患者通过手术进行了脑膜瘤的完全切除,另外4例患者虽不能完全摘除,但是通过后期的放射治疗也治愈出院。

另外,在进行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也要纠正患者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注意电解质与体液的平衡。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补血,术后也要使用一定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同时要使用营养神经药物促进脑细胞的康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原发性脑膜瘤,术前要进行CT及MIR的检查,明确病症,根据肿瘤的大小、分布情况、血管和神经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控制病情的发展。并要在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必要的抗感染治疗、饮食治疗和神经营养,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王政.原发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10(1):25-26.

[2]潘强,秦颖.原发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 2011,19(6):239.

[3]吉慧军,孙鹏.原发性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探讨[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5):411-412.

[4]陈星荣,沈天真,耿道颖,梁宗辉.脑膜瘤[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9(3):147-190.

R739.41

B

1671-8194(2015)06-0092-02

猜你喜欢
脑膜瘤原发性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