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5-12-26 03:05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阿德福拉米夫定卡韦

杨 帅

(唐河县人民医院肝病科,河南 唐河 473400)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杨 帅

(唐河县人民医院肝病科,河南 唐河 47340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变化、治疗12个月时HBeAg及HBV DNA阴转率、治疗前后HBV DNA变化情况、组织学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ALT水平及ALT复常相比,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2个月时,对照组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5.91%及70.45%,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分别为39.13%及86.96%);③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照组中组织学改善率为54.00%,显著低于观察组(86.00%)(P<0.05)。结论LAM和ADV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临床疗效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通常血清HBV DNA含量一般较高,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甚至是肝衰竭等[1]。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以改善[2]。当前,预防HBV耐药的主要措施有:起始联合使用两种无交叉耐药位点的药物,例如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或者选择高耐药基因屏障的药物恩替卡韦单药对其进行治疗。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恩替卡韦(ETV)与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旨在筛选出一种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38例;平均(49.30 ±5.77)岁。将本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仅使用恩替卡韦(ETV)0.5 mg,1次/天,口服;观察组:100 mg拉米夫定(LAM)+10 mg阿德福韦酯(ADV),1次/天,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测定分析,以<103 copies/mL定为阴性。②肝功能:采用比色方法。③肝组织病理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8例患者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时,使用自动活检枪配套16G切割针进行肝穿刺,组织长度均>20 mm,按照炎症活动度分级以及纤维化程度分期[3]。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变化对比:见表1。由下表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L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ALT水平及ALT复常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12个月病毒学指标变化对比分析:对照组HBeAg阳性44例,抗-HBe阴性7例,阴转率15.91%,HBV DNA阴转31例,阴转率70.45%;观察组HBeAg46例,抗-HBe阴性18例,阴转率39.13%,HBV DNA阴转40例,阴转率86.96%,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及ALT复常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的变化情况比较[(),lg copies/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的变化情况比较[(),lg copies/m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 治疗9个月 治疗12个月对照组 50 6.79±1.15 4.10±1.08 3.85±0.99 3.79±0.78 3.49±0.64观察组 50 6.60±0.92 4.02±0.96 3.68±0.85 3.50±0.70 3.35±0.33 t值 0.273 0.032 0.116 0.344 0.677 P值 0.389 0.781 0.635 0.510 0.210

2.3 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变化情况对比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2组治疗前后HBV DNA含量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HBV DNA含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组织学改善情况对比分析:对照组组织学改善率为54.00%(27/50),观察组组织学改善率为86.00%(43/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核苷类似物发生的耐药,与各自不同的常见耐药变异位点有关。LAM常见耐药相关变异为rtM204I/V+rtL180M变异,其中rtM204V多与rtL180M变异联合出现,rtM204I变异可单独出现;ADV常见耐药相关变异为rtN236T与rtA181V/T变异,两个位点变异可单独或联合出现;ETV耐药相关变异是在rtM204V+rtL180M变异基础上,再联合rtT184、rtS202或rtM250 3个位点中至少1个位点的氨基酸替代变异[4]。

临床治疗的短期目标就是获得初始应答,治疗的长期目标就是为了防止肝功能失代偿性损伤,缓解或者阻止进展为肝硬化,以延续其生命。国际多中心研究结果均显示,LAM与ADV初始联合治疗和ETV单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且耐药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药治疗组。综上所述,LAM和ADV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1]喻剑华,施军平,武静,等.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2):88-92.

[2]庄辉,翁心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化策略[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4):340-342.

[3]钟军华,杨世忠,袁勇.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肝纤溶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28(3):512-514.

[4]Choe WH,Hong SP,Kim BK,et a1.Evolu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mutation during entecavir rescue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antiviral resistance to lamivudine and adefovir[J].Antivir Ther,2009,14(7):985-993.

R512.6+2

B

1671-8194(2015)06-0184-02

猜你喜欢
阿德福拉米夫定卡韦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阿德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阿德福韦酯联用五酯滴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