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2015-12-26 03:05易发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肩周炎急性期

易发勇

(临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200)

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易发勇

(临澧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200)

目的探究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0.5%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探究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1例患者中无效0例,好转4例,治愈2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2例患者中无效11例,好转14例,治愈7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差异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治疗效果显著,使用方法简单,疼痛缓解时间短,操作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急性期肩周炎;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临床研究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腱、肌肉、关节囊和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女性与男性发病率之比约为3∶1,常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同时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与关节活动范围逐渐缩小[1]。该病病程临床上常分为3期,即第1期为疼痛期或急性期;第2期为慢性期;第3期为恢复期[2],由于肩周炎与关节内外粘连,患者常伴有静止时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活动,从而严重影响肩周炎患者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临床资料,探究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63例为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其中男性23例,占总数的36.51%,女性40例,占总数的63.49%。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27~58岁,平均(43.3±3.1)岁;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9,年龄28~60岁,平均(44.1±4.2)岁。本研究征得两组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临床表现:两组急性肩周炎患者病程均为1~2 d,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例如梳头,穿衣等,疼痛难忍。患者体征主要表现在肩关节周围,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肩胛提肌附着点、三角肌、冈下肌、冈上肌等。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首先找到患者发病肩关节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标记后采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标记区皮肤,同时对术者左手食指、拇指进行消毒。然后取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5 mL 2%的利多卡因,用生理盐水4倍稀释到10 mL,术者采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患者标记区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对准标记点垂直进针,回抽检测无回血情况后,逐层注入利多卡因。遇到患者标记区点有明显条索状肿块时,可以采用先垂直注射2~3 mL利多卡因,然后往后退针到皮下,沿着患者条索状肿块长轴左右2个方向与皮肤呈45°角再分别注射2~3 mL利多卡因。术后所有患者平躺20 min后才能活动。给药方法如下:5次为1疗程,每天给药1次,患者治疗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2 对照组:对照组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不同点就是注射的液体换成无菌生理盐水。

1.4 判断标准。无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关节活动受限未改善,疼痛未见消失或加剧者;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达到30°内收,75°外展,30°外旋,90°内旋,90°前屈,上举80°,30°后伸,疼痛明显减轻;治愈:经过治疗后达到肩关节活动40°内收,85°外展,120°内旋,110°前屈,40°外旋,上举90°,40°后伸,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治疗的总有效率=[(好转+治愈)/患者数]×100%。

1.5 数据处理:本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方法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治疗组31例患者中无效0例,好转4例,治愈2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2例患者中无效11例,好转14例,治愈7例,总有效率65.63%,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差异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50岁左右女性。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3],一般认为可能因多种原因如内分泌失调、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外伤、变态反应等引起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关节囊、滑韧带等发生退行性变或慢性无菌性炎症,并且在此基础上患者肩关节组织发生粘连,滑囊水肿、充血、增厚,关节囊挛缩,韧带变性挛缩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腱鞘与周围组织粘连。这些病理变化常常导致肩周炎在临床症状上表现出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等。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一般都采用对症治疗,如神经阻滞疗法、服用消炎镇痛药、功能锻炼等。

利多卡因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局部麻醉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局部注射低浓度的(0.5%)利多卡因有松弛肌肉、镇痛、扩张血管等作用,这样就针对急性肩周炎的病因打断了“痉挛——疼痛——缺血”的恶性循环,促进患者无菌性炎症局部的吸收作用,能迅速缓解急性肩周炎。临床研究表明,10 mL体积的液体容量在注入腱鞘、肌肉间隙、滑囊也能起到液体扩张的作用,能有效分离由于慢性渗出引起的患者肌肉粘连,肌腱和腱鞘的粘连[4]。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治疗效果显著,使用方法简单,疼痛缓解时间短,操作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Han HJ,Kim JY,Jang HY,et al.Fluoroscopic guided intradiscal oxygenozone injection therapy for thoraco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miations in dogs[J].In Vivo,2007,21(4): 609-613.

[2]张延昭.0.5%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5): 29-30.

[3]Valacchi G,Bocci V.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ozone: 11. Release of factors from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Mediators Inflamm,2000,9(6): 271-276.

[4]Bocci V.Biological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ozone. Has ozone therapy a future in medicine [J].Br J Biomed Sci,1999,56(4): 270-279.

R684

B

1671-8194(2015)06-0187-02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肩周炎急性期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