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5-12-26 03:05袁慕荣杨惠霞李树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玉液降糖传导

袁慕荣* 杨惠霞 李树成 林 旋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袁慕荣* 杨惠霞 李树成 林 旋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应用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降糖玉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降糖玉液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电生理学指标及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复方降糖玉液组和针灸组均优于对照组,且通过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治疗,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对MNCV和SNCV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复方降糖玉液;针灸;联合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发病率高达50%~90%[2]。复方降糖玉液为本院制剂,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近年来在临床广泛使用复方降糖玉液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针灸理疗用于治疗DPN具有综合性调节优势,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4-5]。临床上发现,西医治疗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血糖,治标治本,不良反应大,且治疗手段较局限。在此,笔者对我院2013年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给予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分析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120例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DPN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分别为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复方降糖玉液组和针灸组。联合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8±4)岁,糖尿病病程7~25年,平均(10.8±4.4)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13年,平均7.4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0~72岁,平均(57±5)岁,糖尿病病程6~27年,平均(11.2±4.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13年,平均7.8年;复方降糖玉液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7±4)岁,糖尿病病程7~25年,平均(11.0 ±3.3)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12年,平均7.4年;针灸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9±6)岁,糖尿病病程6~24年,平均(11.3±3.3)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12年,平均7.2年。四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DPN诊断标准。神经传导速度示神经(正中、胫、腓)传导障碍,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及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6]。

1.3 治疗方法:4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如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及对症治疗,控制血糖于空腹4.5~6.7 mmol/L、餐后2 h<9.0 mmol/L范围内。联合治疗组给予复方降糖玉液10 mL(厂家:佛山市中医院,批号:1111402),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滴注,1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联合针灸理疗,主要针灸的部位为:上肢取曲池、阳池、内关和穴合谷,下肢取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和穴太冲。每天行针1次,每次治疗40 min,中间行针1次针灸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取常规糖尿病治疗;复方降糖玉液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降糖玉液;针灸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

1.4 评价指标: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检查,比较其神经症状、体征变化,同时利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pack2型神经电位诱发仪检测分析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疗效标准[7]:①神经症状评分:针刺痛,刀割样痛,异常冷热和烧灼感,下肢或足部有上述症状之一为1分,若夜间加重为2分,总分≥3分为异常。②神经体征评分:双下肢的触觉、痛觉及震动觉,无异常为0分,局限在足趾为1分,局限在足掌中部为2分,局限在踝关节以下为3分,局限在小腿中部以下为4分,局限在膝节以下为5分;膝反射、踝反射正常为0分,引出或增强为1分,消失为2分,总分≥5分为异常。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1]。

1.5 数据统计: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处理。计量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体征、症状评分结果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体征、症状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联合治疗组、复方降糖玉液和针灸组治疗后神经体征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联合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体征、症状评分结果比较()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体征、症状评分结果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

组别 例数 神经症状 神经体征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30 6.21±0.23 2.03±0.26**7.82±0.31 4.73±0.21**对照组 30 5.98±0.31 5.26±0.24 7.64±0.34 7.17±0.27复方降糖玉液 30 6.13±0.28 3.81±0.26 7.77±0.29 6.04±0.24针灸组 30 6.24±0.26 5.01±0.30 7.68±0.32 6.21±0.26

2.2 四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比较见表2、3。

表2 四组治疗前后MNCV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比较[m/s,()]

表2 四组治疗前后MNCV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比较[m/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

组别 例数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30 39.13±1.83 48.44±4.11**40.13±3.82 47.67±3.76**对照组 30 40.02±3.76 41.33±4.31 39.43±4.02 41.04±3.80复方降糖玉液 30 40.18±2.29 43.85±3.86 39.77±3.69 43.35±4.14针灸组 30 39.29±3.06 41.26±4.02 40.66±4.12 42.17±3.96

表3 四组治疗前后SNCV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比较[m/s,()]

表3 四组治疗前后SNCV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比较[m/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

组别 例数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30 33.98±3.52 41.13±3.78**34.21±3.44 41.57±4.35**对照组 30 34.78±5.03 35.34±4.98 33.88±5.2435.08±6.32复方降糖玉液 30 34.16±4.33 37.25±3.66 34.71±3.8638.31±4.26针灸组 30 35.03±4.38 37.14±4.06 33.96±4.8837.53±3.68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与SNCV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另外两组有较大改善,但无显著差异。

2.3 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两组总有效率均有所提高。

2.4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不适,患者状态良好。

3 讨 论

3.1 糖尿病可导致人体多系统多器官受损,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伴随病症之一。糖尿病引起人体高血糖及糖代谢紊乱,导致神经内膜毛细血管数量递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腔狭窄闭塞,基底膜增厚,血管结构和神经内膜微循环改变,使神经系统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引起神经病变,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索再生能力受损[5-7]。也有报道认为其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自由基的浓度、活性以及细胞内游离子的动态平衡紊乱有关[8]。

3.2 复方降糖玉液为部颁标准第5册收载的品种,由黄芪、葛根、生地黄、制何首乌、黄精等药味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功效,用于糖尿病消渴乏力,口渴多饮,多尿症及气阴两虚血瘀者。而方中葛根是君药,具有解肌透表,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消渴引饮的功效[9]。而葛根素是其中的主要成分,葛根素是野葛或葛根藤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5-HT的释放,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降低血浆和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通过改善血流变,增加微循环灌流量,从而达到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10]。

3.3 从以上研究数据可以发现,联合治疗组、复方降糖玉液和针灸组均优于对照组,且采用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神经症状、体征和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与SNCV有显著的改善(P<0.01),并且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采用针灸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此法安全、有效、简便,而联合复方降糖玉液共同治疗可能起到协同互补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不过此假说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3.4 针灸理疗操作方便,价格较低,被广泛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多患者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因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容易被外界所感染,因此在针灸治疗时,须注意对针具和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其他感染。针灸理疗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笔者通过研究,通过统一临床疗效和诊断标准,采用复方降糖玉液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疗效上获得新的突破,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1]潘敏娟,胡泉,杨威英.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9(3):1-2.

[2]于建军,孙忠人,闵冬梅,等.近1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1,4(27):64-67.

[3]王艳,钟韶霞.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液消渴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53-455.

[4]宇锦珍.观察针灸理疗对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341-342.

[5]王俊卿,周筱燕,王伯良,等.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37-539.

[6]钱荣立,项坤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17-319.

[7]Dyck PJ.Detection,characferization,and staging of polyneuropthy: assessed in diabetics[J].Muscle Nerve,1988,11(1):21-32.

[8]Biessels GJ,Ter Luak MP,Haners FP,et al.Neuronal Ca2+ disregulation in diabetes mdllitus[J].Eur J Pharmacol,2002,447(2-3):201-209.

[9]于丽新,柴良梅,夏钰玲.正交实验法优选玉液消渴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188-189.

[10]王学森.弥可保联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5):16-18.

R255.4

B

1671-8194(2015)06-0198-02

*通讯作者:E-mail:1376874133@qq.com

猜你喜欢
玉液降糖传导
甘如意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一测多评法测定玉液汤传统汤剂中多成分含量研究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答谢青萝烹茶
“舌抵上腭”的好处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